一种圆竹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513阅读:30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竹墙体。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圆竹竹片墙体立柱的加工方法为:将两根定长竹筒放置在U型轻钢导轨内分别贴近导轨两侧放置,通过定长竹胶板片用六角华丝将竹筒与竹胶板片连接,经过双面多片连接使之成为上下宽窄度与U型轻钢导轨宽度差不多的竹片立柱组合。此方法可以控制竹片立柱竹筒外边缘的大体宽度,但是不能控制竹胶板片外缘在同一绝对平面上,因为圆竹存在形状的不规则性,而且有的存在扭曲、弯曲。组装成墙体后,由于竹胶板片不在同一平面上,势必造成覆面板凹凸不平的现象,给后面的装饰层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平整度好、不会弯曲的圆竹墙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竹墙体,包括多个并排固定的圆竹结构体,所述圆竹结构体包括一U型模具,以及并排置于所述U型模具中的两圆竹,两所述圆竹的上下表面均固定有多个中间竹胶板片,两所述圆竹的端部各固定有一端部竹胶板片,所述U型模具的槽深大于所述圆竹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U型模具的槽深与圆竹的外径的差值大于30mm。

进一步的,两所述圆竹的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两所述圆竹的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通过六角华丝固定。

进一步的,两所述端部竹胶板片的内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件,所述端部竹胶板片通过L型连接件与圆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竹墙体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U型模具的两翼加高,即U型模具的槽深大于其内部圆竹的外径,并且大于的尺寸不小于30mm,这样在固定中间竹胶板片后中间竹胶板片可以完全卡入U型模具内,同时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对称设置,形成虚拟的长方形结构,加强稳定性;在圆竹的两端设置了端部竹胶板片,进一步加强稳定性,防止圆竹弯曲变形。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竹墙体的圆竹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1、U型模具;2、圆竹;3、中间竹胶板片;4、端部竹胶板片;5、六角华丝;6、L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图1位本实用新型圆竹墙体的圆竹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一种圆竹墙体,包括多个并排固定的圆竹结构体,圆竹结构体包括一U型模具1,以及并排置于U型模具1中的两圆竹2,两圆竹2的上下表面均固定有多个中间竹胶板片3,两圆竹2的端部各固定有一端部竹胶板片4,U型模具1的槽深大于圆竹2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中圆竹墙体为建筑施工领域新型墙体结构,采用圆竹立柱结构,圆竹结构体并排置于墙体板内,并且每个圆竹结构板的圆竹2表面设置多个中间竹胶板片3,上下两侧的中间竹胶板片3呈对称设置,再取出U型模具1后,可以形成虚拟的长方形结构,加强稳定性,防止变形、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U型模具1采用的是U型轻钢模具,取材方便,运输便捷。

本实用新型中U型模具1的槽深与圆竹2的外径的差值大于30mm,保证圆竹2和中间竹胶板片3可以完全卡入U型模具1中,并在圆竹2的两端加设端部竹胶板片4,定位效果好,为后续装配起了重要的作用。两圆竹2的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3对称设置。两圆竹2的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3通过六角华丝5固定。

两端部竹胶板片4的内侧均设置有L型连接件6,端部竹胶板片4通过L型连接件6与圆竹2固定。

本实用新型将组装后的多个圆竹结构体整体置于墙体板内,就形成了新型圆竹墙体结构,结构新颖,强度满足要求,实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将U型模具1的两翼加高,即U型模具1的槽深大于其内部圆竹2的外径,并且大于的尺寸不小于30mm,这样在固定中间竹胶板片3后中间竹胶板片3可以完全卡入U型模具1内,同时上下表面的中间竹胶板片3对称设置,形成虚拟的长方形结构,加强稳定性;在圆竹2的两端设置了端部竹胶板片4,进一步加强稳定性,防止圆竹2弯曲变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