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岩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503阅读:2016来源:国知局
铝箔岩棉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铝箔岩棉板。



背景技术:

随着对建筑外墙保温工程防火要求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岩棉板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A级不燃保温材料大量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现有的岩棉板为单层结构的岩棉裸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胶粘剂将岩棉板直接粘贴在基层墙体上,并用锚栓辅助固定。由于岩棉板具备吸水性能,当墙体的防水性能差时,雨水或潮气会渗入岩棉板中,导致岩棉板吸水脱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在岩棉板的表面粘贴铝箔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岩棉板的防水性能。但是该技术手段中,由于岩棉板具备较高的憎水性,导致岩棉板与铝箔粘贴不牢固,导致铝箔容易发生脱落。此外,运输过程中,相邻的岩棉板之间会产生摩擦,导致边角处的铝箔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铝箔岩棉板,岩棉板的内外表面分别粘贴一层铝箔形成板体,还包括钢板,所述钢板拼接形成框架,所述框架的内表面与所述板体的外表面紧密相接,将所述板体固定在所述框架内。以上技术方案中,采用钢板拼接形成框架,并将粘贴了铝箔的岩棉板固定在框架内部。通过框架固定铝箔与岩棉板之间的位置。此外,钢板起到保护框的作用,防止相邻放置的铝箔岩棉板之间由于摩擦导致铝箔破损,同时,钢板提高了整个板块的强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板的数量为一块,所述钢板沿着所述板体的棱边弯折,使所述钢板的对边连接形成框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钢板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框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两个侧面都设置榫卯结构,使相邻的两个岩棉板能够通过所述榫卯结构拼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岩棉板的所有表面都粘贴一层铝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背面固定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槽包括安装孔、定位孔,所述安装孔通过导轨连接至所述定位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的头部直径,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小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的头部直径,且大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螺杆直径,所述导轨的宽度小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的头部直径,且大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螺杆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钢板拼接形成框架,并将粘贴了铝箔的岩棉板固定在框架内部。通过框架固定铝箔与岩棉板之间的位置,铝箔和岩棉板都位于框架内,不容易发生脱落。此外,钢板起到保护框的作用,防止相邻放置的铝箔岩棉板之间由于摩擦导致铝箔破损,同时,钢板也提高了整个板块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板体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钢板覆盖在板体的安装外表面时的示意图;

图3是铝箔岩棉板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铝箔岩棉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铝箔岩棉板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铝箔岩棉板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铝箔岩棉板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连接块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箔岩棉板,包括岩棉板1和铝箔2。岩棉板1的安装外表面以及安装内表面分别粘贴一层铝箔2。粘贴了铝箔2的岩棉板1形成板体10。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块钢板3。钢板3覆盖在板体10的外表面。钢板3从板体10伸出的部分沿着板体10的棱边弯折,使钢板3的两个相对边连接,并通过钢丝固定形成框架30。框架30的内表面与板体10的外表面紧密相接,使板体10固定在框架30内,以防止铝箔2从岩棉板1的表面脱落。同时,钢板3也起到保护框的作用,防止相邻放置的铝箔岩棉板之间由于摩擦导致铝箔破损,此外,钢板3还提高了整个板块的强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钢板3的数量为四块。如图4,在板体10的安装外表面、安装内表面以及与安装内外表面连接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覆盖钢板3。相邻的钢板3之间通过钢丝绑定,形成框架30。框架30的内表面与板体10的外表面紧密相接,将板体10固定在框架30内。

为了方便将多个铝箔岩棉板进行拼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6,框架30的两个侧面都设置榫卯结构。框架30的一个侧面焊接凹槽301。框架30的另一个侧面上焊接凸条302。凹槽301与凸条30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侧面。凹槽301和凸条302也可以通过钢板3一体压制而成。当多个铝箔岩棉板进行拼接时,一铝箔岩棉板的凹槽301与另一铝箔岩棉板的凸条302卡接,使两者拼接起来。通过该方式,实现多个铝箔岩棉板的拼接,提高连接速度,减小连接缝隙。

为了提高岩棉板的防水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岩棉板1的六个表面都粘贴一层铝箔2,以防止水分从没有粘贴铝箔2的岩棉板1侧面进入。

为了方便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墙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块4。如图7-8,连接块4为长方体,将连接块4的外表面与框架30的背面焊接。连接块4的内表面设置卡接槽40。卡接槽40用于与墙面的锚钉连接,使连接块4以及与连接块4连接的框架30和岩棉板1都固定在墙体上。如图7,连接块4包括槽体41和挡板42。槽体41为长方形,挡板42焊接在槽体41上。挡板42上开设卡接槽40。卡接槽40包括安装孔401和定位孔402。安装孔401的中心线与定位孔402的中心线重叠,安装孔401的上部通过导轨403连接至定位孔402的下部。安装孔401的直径应当大于待安装墙面的锚钉的头部直径,以使锚栓的头部能够通过安装孔401,插入槽体40内。定位孔402的直径应当小于待安装的墙面的锚钉的头部直径,同时大于锚钉的螺杆直径。导轨403的宽度应该大于锚钉的螺杆直径,保证锚钉的螺杆能够沿着导轨滑动。当连接块4与锚钉连接时,锚钉的头部穿过安装孔401,进入槽体41内。锚钉的螺杆沿着导轨403滑动,直到锚钉的螺杆穿过定位孔402内。由于锚钉的头部直径大于定位孔402,锚钉不会从卡接槽40内中脱出,并通过岩棉板本身的重力作用通过锚定的螺杆与定位孔402的顶部卡接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