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45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施工麻烦、过程繁琐,需先截取相应规格钢管和钢筋,把钢筋制作成相应反U型把手,将其焊接于套管内部,制成铁质套管模具;而在上下楼层的管道口内安置套管时,需在套管四周钉上钉子并用铁丝捆绑使其固定,此过程需人工测量容易出现误差,易造成上下管道口出现不垂直情况,如有此情况发生,需吊垂线使上下管口垂直,并进行人工剔凿,来保证其上下垂直度,修复过程费时费力,而当前预留套管因其布设有反U型把手,故预留套管上部无合适的遮盖方式,所以不能保证套管内的清洁度,一旦套管内进入混凝土仍需人工剔凿,即会产生建筑垃圾,而且增加施工成本;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去除铁质套管模具,而去除套管模具需另备钢管插入反U型把手中使其旋转松动,继而将其提取出进行二次使用;但去除的时间不易把握,如果去除时间过早,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在建筑规范内是不允许的;如果去除时间过晚,会导致套管滞留在混凝土内,直接影响后期管道无法安装;但因混凝土凝固时间很快,在合适时间内快速去除整层楼之内的套管需大量人力同时进行,否则极易发生铁质套管模具滞留在混凝土内的情况,一旦出现此情况,首先需要人工剔凿,费事费力,其次剔凿后铁质套管模具直接报废不能进行多次利用,还需重新制作铁质套管模具,不但对施工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减轻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减少施工成本的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

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包括预留套管本体,所述预留套管本体的上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套管盖帽,预留套管本体的底部布设有底盘,所述底盘的直径大于预留套管本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套管本体呈圆台形或上小下大的阶梯圆柱形,呈上小下大的阶梯圆柱形的预留套管本体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开设有一个以上的盲口。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盖帽呈圆台形或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形,套管盖帽的顶部自上而下开设有通孔;呈圆台形的套管盖帽的帽壁上布设有和手指相匹配的凹弧。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套管本体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横截面呈“凸”形,可拆卸式连接为螺纹连接或承插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套管本体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套管盖帽,所述螺纹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的上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套管盖帽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和第一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圆柱管;预留套管本体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螺纹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杆,所述螺纹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的下部圆周阵列有一个以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布设第二内螺纹,定位杆末端的内壁中布设有第三内螺纹、定位杆前端的杆壁上布设有和第二内螺纹或第三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套管本体的上部承插式连接有套管盖帽,所述承插式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的上部为第一承口,套管盖帽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和第一承口进行插接的圆柱形插口,所述第一承口和圆柱形插口之间为过盈配合;预留套管本体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承插式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杆,所述承插式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的下部圆周阵列有一个以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口为第二承口,定位杆的末端为第三承口、定位杆的前端为和第二承口或第三承口进行插接的插口,所述第二承口和插口之间、第三承口和插口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四个,四个连接管分布于预留套管本体上的同一圆周上且呈90°均匀等分,每个连接管和预留套管本体之间以连接管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 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固定孔,底盘和预留套管本体之间以预留套管本体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的长度不小于2cm。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套管本体、套管盖帽、定位杆、底盘、连接管、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为PVC材料,所述预留套管本体、底盘和第一加强筋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留套管本体的外壁四个侧面上分别加设定位杆来对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的位置的进行确定,在安装实施过程中定位方便、准确,安装时通过定位杆进行定位,定位杆有固定尺寸,根据其需要连接n个定位杆(n≥1),可很好的避免人工测量出现的误差,防止出现上下管道口不垂直需人工剔凿的情况,为施工带来诸多便利,不会产生过多的建筑垃圾;

该模具的预留套管本体为一次性使用,在浇筑混凝土之后,不用在规定时间内去除预留套管本体,可将预留套管本体留在预留洞内,只需将预留套管本体上的套管盖帽去除,这种方式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去除预留套管,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在预留套管本体上可拆卸式连接有相应的套管盖帽,保证了套管内部的清洁程度,防止混凝土飘落在套管内对之后的施工带来影响,而且预留套管本体连接的套管盖帽可去除,实现多次重复使用的环保目的,同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建筑垃圾;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盖帽上开设有通孔,故可将多个套管盖帽串起来进行搬运,预留套管本体呈圆台形,故可上下进行叠加堆放,节约占地面积,预留套管本体和套管盖帽均可串起来进行搬运,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预留套管本体、套管盖帽、定位杆和底盘均为环保PVC材料,绿色环保,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给/排水、消防等立管安装前期的预留用方面,方便快捷,预留套管本体使用后不需要拆卸,成本低,同时通过定位杆使不同楼层间的预留套管本体定位准确,不需要再进行剔凿修复,故避免剔凿产生建筑垃圾,有助于保护环境,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1的预留套管、套管盖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1的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2的预留套管、套管盖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2的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预留套管本体,2为套管盖帽,3为定位杆,4为底盘,5为插口,6为第二加强筋,7为通孔,8为连接管,9为圆柱形插口,10为第一加强筋,11为外螺纹圆柱管,12为凹弧,13为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包括预留套管本体1,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呈圆台形,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承插式连接有套管盖帽2,所述承插式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为第一承口,套管盖帽2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和第一承口进行插接的圆柱形插口9,所述第一承口和圆柱形插口9之间为过盈配合;套管盖帽2呈圆台形,套管盖帽2的顶部自上而下开设有通孔7,套管盖帽2的帽壁上布设有和手指相匹配的凹弧12,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的下部承插式连接有定位杆3,所述定位杆3的横截面呈“凸”形,所述承插式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1的下部圆周阵列有四个连接管8,四个连接管8分布于预留套管本体1上的同一圆周上且呈90°均匀等分,每个连接管8和预留套管本体1之间以连接管8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有四个第二加强筋6,所述连接管8的管口为第二承口,定位杆3的末端为第三承口、定位杆3的前端为和第二承口或第三承口进行插接的插口5,所述第二承口和插口5之间、第三承口和插口5之间均为过盈配合;预留套管本体1的底部布设有底盘4,所述底盘4的直径大于预留套管本体1的直径,所述底盘4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13,底盘4和预留套管本体1之间以预留套管本体1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加强筋10;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套管盖帽2、定位杆3、底盘4、连接管8、第一加强筋10和第二加强筋6均为PVC材料,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底盘4和第一加强筋10为一体成型。

预留套管本体1预埋至不同楼层的预留洞内,将四个定位杆3分别对应插入至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上的连接管8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中每个定位杆长度为5cm,定位杆所需长度为10cm,根据所需长度,需再次拿取四个定位杆3,将另取的定位杆3的插口5依次对应插入已安装至预留套管本体1上的定位杆3末端的第三承口中,定位杆3插接结束后,即可确定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距墙体和相邻预留套管本体1之间的距离,使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处于同一中心线上,通过螺栓或钉子穿过固定孔13固定底盘4,使预留套管本体1固定至预留洞内,此时即可拔出定位杆3,将套管盖帽2的圆柱形插口9插入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的第一承口内,防止有杂物掉落到预留套管本体1内部;当混凝土凝结成功后,预留套管本体1预留至预留洞内,不用拔出,手指放入相应的和手指相匹配凹弧12内,将套管盖帽2从预留套管本体1上部取下,对套管盖帽2、定位杆3进行二次重复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在进行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图6所示,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套管盖帽2,所述螺纹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套管盖帽2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和第一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圆柱管11;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螺纹连接有两个定位杆3,所述螺纹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1的下部圆周阵列有两个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内壁上布设第二内螺纹,定位杆3末端的内壁中布设有第三内螺纹、定位杆3前端的杆壁上布设有和第二内螺纹或第三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预留套管本体1预埋至不同楼层的预留洞内,将两个定位杆3分别对应拧至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上的连接管8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中每个定位杆长度为5cm,定位杆所需长度为10cm,根据所需长度,需再次拿取两个定位杆3,将另取的定位杆3前端杆壁上的外螺纹和已安装至预留套管本体1上的定位杆3末端的第三内螺纹相固定连接,定位杆3螺纹连接结束后,即可确定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距墙体或相邻预留套管本体1之间的距离,使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处于同一中心线上,通过螺栓或钉子穿过固定孔13固定底盘4,使预留套管本体1固定至预留洞内,此时即可拧出定位杆3,将套管盖帽2的外螺纹圆柱管11和预留套管本体1内壁的第一内螺纹相固定连接,防止有杂物掉落到预留套管本体1内部;当混凝土凝结成功后,预留套管本体1预留至预留洞内,不用拔出,手指放入相应的和手指相匹配凹弧12内,将套管盖帽2从预留套管本体1上部拧下,对套管盖帽2、定位杆3进行二次重复使用。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包括预留套管本体1,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呈圆台形,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承插式连接有套管盖帽2,所述承插式连接为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为第一承口,套管盖帽2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和第一承口进行插接的圆柱形插口9,所述第一承口和圆柱形插口9之间为过盈配合;套管盖帽2呈圆台形,套管盖帽2的顶部自上而下开设有通孔7,套管盖帽2的帽壁上布设有和手指相匹配的凹弧12;预留套管本体1的底部布设有底盘4,所述底盘4的直径大于预留套管本体1的直径,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套管盖帽2、定位杆3和底盘4均为PVC材料,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和底盘4为一体成型。

预留套管本体1预埋至不同楼层的预留洞内,通过浇注混凝土固定底盘4,使预留套管本体1固定至预留洞内,将套管盖帽2的圆柱形插口9插入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的第一承口内,防止有杂物掉落到预留套管本体1内部;当混凝土凝结成功后,预留套管本体1预留至预留洞内,不用拔出,手指放入相应的和手指相匹配凹弧12内,将套管盖帽2从预留套管本体1上部取下,对套管盖帽2进行二次重复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在进行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所示,一种建筑管道安装用预留洞模具,包括预留套管本体1,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呈上小下大的阶梯圆柱形,预留套管本体外壁的下部圆周阵列开设有两个盲口,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承插式连接有套管盖帽2,套管盖帽2呈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形,套管盖帽2的顶部自上而下开设有通孔7,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的下部承插式连接有两个定位杆3,预留套管本体1的底部布设有底盘4。

预留套管本体1预埋至不同楼层的预留洞内,将一个定位杆3分别对应插入至预留套管本体1外壁的盲口内,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中的定位杆长度为5cm,定位杆所需长度为5cm,定位杆3插接结束后,即可确定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距墙体或相邻预留套管本体1之间的距离,使不同楼层的预留套管本体1处于同一中心线上,通过螺栓或钉子穿过固定孔13固定底盘4,使预留套管本体1固定至预留洞内,此时即可拔出定位杆3,将套管盖帽2的圆柱形插口9插入预留套管本体1的上部的第一承口内,防止有杂物掉落到预留套管本体1内部;当混凝土凝结成功后,预留套管本体1预留至预留洞内,不用拔出,手指放入相应的和手指相匹配凹弧12内,将套管盖帽2从预留套管本体1上部取下,对套管盖帽2、定位杆3进行二次重复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套管本体1的内径均不小于安装给/排水管道或消防管道的外径。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