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式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22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传送式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送式搬运车。



背景技术:

在对车辆或物品的搬运方式中,传统方式为人工驾驶、或使用吊车、叉车等进行搬运,要占用人力资源,或必须借助辅助器材(吊装钢缆、车辆托盘等),作业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实现货场装卸管理的自动化。

现有的智能车库,使用了能自动行驶和定位的AGV无人车或是沿轨道运动的转运装置,这些系统使用的车辆搬运装置,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1)托盘、托架式搬运器

专利CN106088730A,其公开了独立智能车库,由钢结构车库、汽车升降平台、汽车升降平台运行导轨、存取车智能控制系统、升降平台动力系统、汽车托盘及汽车托盘驱动装置构建而成;

专利CN105756389A,其公开了一种汽车转运装置,包括运送汽车的转运小车,和供汽车放置在其上的托架,转运小车上装有传动链,传动链通过牵引块与托架上的牵引板相配合作用,将承载有汽车的托架拉入转运小车上,或者将转运小车上承载有汽车的托架推送进入停车位;

专利CN105781177A,其公开了一种智能车库及其出入库方法,包括车库出入口,固定的停车位,运送汽车的转运小车,供汽车放置在其上的托架,驾驶人将汽车停放在车库入口的托架上,再由转运小车将托架连同汽车送入停车库,而转运小车与托架之间通过设置在转运小车上的传动链、牵引块带动带动托架上的牵引板移动,从而带动托架移动;

专利CN106049938A,其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及入库存车方法、出库取车方法,塔式停车单元内设置有若干个停车位,每一个停车位上均设置有载车板;出入口待机房内设置有车体方向调整机构,搬运器内设置有载车机器人;

上述4个专利是将汽车置于托盘、托架上进行搬运和停放。汽车必须停放于专用托盘上,车库或停车场必须进行专门设计或改造,以便汽车能驶上或驶下托盘。

(2)梳齿式搬运器

专利CN105839964A,其公开了一种立体智能车库的汽车搬运器及汽车搬运方法,夹轮装置前侧夹轮驱动电机转动,前部2根夹杆打开,汽车前轮接触到前侧夹杆后驻车;夹轮装置后侧夹轮驱动电机转动,后部2根夹杆打开并将汽车前轮夹住固定;

专利CN100359120C,其公开了梳齿式升降搬运器,该梳齿式升降搬运器为左右各半、中间为空的非整体式结构,每半升降搬运器呈梳齿状,梳齿分布在与车辆前后轮子对应的位置,两半升降搬运器左右对称布置,梳齿相对设置;

专利CN106043496A,其公开了一种带升降梳齿的全方位移动搬运AGV小车,所述升降支撑架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梳齿承载板,所述随动机架几何中心处设置有中央万向驱动盘。

专利CN205777763U,其公开了一种立体智能车库的汽车搬运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驱动装置、夹轮装置和梳齿装置,所述夹轮装置的箱体、梳齿装置的箱体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可升降机架;

专利CN106013886A,其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梳齿伸缩式纵向自主搬运器,包括底部框架、梳齿伸缩框架、自动对中调正机构、凸轮抬升机构、行走机构和导向机构,梳齿伸缩框架、自动对中调正机构、抬升机构、行走机构和导向机构均设置在底部框架上,自动对中调正机构位于梳齿伸缩框架内部,联合抬升机构完成汽车抬升动作,行走机构完成汽车位置转移动作。

专利CN105370068A,其公开了梳齿型四点举升式汽车搬运器,其升降架上设有承载汽车车轮的梳齿,车身与升降架通过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包括4个分别安装于车身四个角部的举升器和升降驱动减速电机;

上述6个专利使用梳齿式搬运器,停车位也必须是梳齿式的构造,以便和搬运器的梳齿配合进行承载车辆的交换,停车位的建设成本较高。

(3)夹持式搬运器

专利CN205688904U,其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双向运动的智能车库搬运机器人,一第一小车上设有用于驱动小车前后移动的行走机构,用于消除车辆停车偏差的滑动消除机构,用于将车辆提升的升降机构,用于夹持车辆轮胎的夹持机构;

专利CN106223675A,其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搬运AGV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整体框架的一侧连接有可移动夹臂,所述夹臂为4个,分为两组,分别对应待搬运汽车的前轮和后轮;每组中的夹臂对称设置,其相对侧均设置有两组夹紧汽车两侧轮胎的夹持部件;通过每组夹臂的相对运动夹持汽车轮胎;

专利CN105804460A,其公开了立体车库搬运夹持机构及其应用的夹持式搬运机器人,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间接带动夹持杆在机架上的展开与收回,可直接纵向进入车辆底部通过夹持杆夹持车辆轮胎,使得车辆轮胎脱离底面,进而将车辆搬运至立体车库中指定的停车位;

专利CN205400198U,其公开了立体车库中的智能车辆搬运器,两V形夹臂将车轮夹起,本实用新型驱动形式简单,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抱夹臂的变速运动;

专利CN205206441U,其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搬运的两段式夹持搬运器,包括前后两段完全对称的抱夹器;

专利CN101812933B,其公开了搬运装置及车辆搬运器,包括设于搬运体上的行走机构、活动地设于搬运体两侧的抱持杆以及驱动装置;

上述6个专利都属于夹持式搬运器,利用夹持杆的动作夹住车辆轮胎并将车辆升起脱离地面进行搬运。此类技术因涉及动力机械结构,装置本身有一定高度,对于低底盘轿车无法直接进入车辆底部,必须对停车位进行改造,每个停车位下部必须留有一定高度空间才能保证搬运器进入作业,增加了停车场所建设的成本。

(4)传统传送带式

专利CN103867009B,其公开了一种传输带式搬运装置,其利用传输带进行车辆交换的搬运装置,此类技术依赖于传送带的传统传送概念,汽车只能在传送带上传送,车辆上下传送带必须借助人工驾驶或其他搬运工具。

以上所有技术都必须对货场车位进行相关专门改造,以便能使用和运行配套的搬运装置。改造费用较高且各类货场车位无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器材的条件下能够对车辆或者物品进行迅速装卸和转移的传送式搬运车。

本实用新型一种传送式搬运车,包括主动传输装置和从动传输装置,所述主动传输装置与从动传输装置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主动传输装置与从动传输装置安装在传输台的前部;

所述主动传输装置包括动力源、减速机、第一动力轴、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所述动力源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通过第一链轮传动组件与第一动力轴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组件分别与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辊上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远离所述第二传送辊的一端设有第三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并排设置;

所述从动传输装置包括第四传送辊和第五传送辊,所述第五传送辊上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远离所述第五传送辊的一端设有第六传送辊,所述第四传送辊、第五传送辊和第六传送辊并排设置;

还包括前驱动轮组件,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辊与第四传送辊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传输台的前端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承重轮和升降支架组件,所述承重轮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架组件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有第二齿轮传动组件和第三齿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传动组件与主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三齿轮传动组件与从动传输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还包括后驱动轮组件,所述后驱动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传输台后部两端。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所述第三传送辊和第六传送辊与所述后驱动轮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链轮传动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链轮传动组件控制其运动。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所述后驱动组件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驱动电机。

一种传送式搬运车,包括对称安装在传输台前部的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的一端设有齿轮,所述第一传送辊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远离第一传送辊的一端设有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与第二传送辊并排设置;

还包括前驱动轮组件,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辊的一侧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前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还包括后驱动轮组件,所述后驱动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传输台后部两端。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所述第二传送辊与所述后驱动轮组件之间设有链轮传动组件,所述后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链轮传动组件控制其运动。

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其中所述后驱动组件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后驱动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传送带与驱动轮同步反向运动原理,使传送带与被装载物品或车辆的接触面实现零磨檫,避免了传送式搬运车与被装载物品之间的水平推力,使得传送式搬运车可以顺利进入被装载物品的下方,或顺利的从被装载物品下方移出,从而实现原地装载或卸下物品;

(2)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搬运车就可以实现对车辆以及物品的转移,无需借助其他辅助设备,无需车辆进行掉头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能够直接对车辆及物品实现迅速装卸并移动转运,从而提高装卸操作效率,降低货场建设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式搬运车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二链轮传动组件);

图2为图1的侧视图(省略第二链轮传动组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链轮传动组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实施例中第一步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实施例中第二步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实施例中第三步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式搬运车实施例中第四步的原理图;

其中:1、传输台;2、动力源;3、减速机;4、第一链轮传动组件;5、第一动力轴;6、第一齿轮传动组件;7、第一传送辊;8、第二传送辊;9、第二齿轮传动组件;10、传动轴; 11、第三齿轮传动组件;12、第四传送辊;13、第五传送辊;14、前驱动轮组件;15、第二传送带;16、第六传送辊;17、后驱动轮组件;18、第三传送辊;19、第一传送带;20、支撑组件;

1’、前驱动轮组件;2’、齿轮;3’、第一传送辊;4’、传输台;5’、传送带;6’、第二传送辊;7’、后驱动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传送式搬运车,包括主动传输装置和从动传输装置,主动传输装置与从动传输装置之间通过传动轴10连接,主动传输装置与从动传输装置安装在传输台1的前部;

还包括前驱动轮组件14和后驱动轮组件17,前驱动轮组件14位于传输台1的前部两端,后驱动轮组件17分别安装在传输台1后部两端,前驱动轮组件14和后驱动轮组件17均与地面接触,使搬运车能够前进和后退;

主动传输装置包括动力源2、减速机3、第一动力轴5、第一传送辊7和第二传送辊8,动力源2与减速机3连接,动力源2将动力传输给减速机3,减速机3通过第一链轮传动组件4与第一动力轴5连接并将动力传输给第一动力轴5,第一动力轴5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组件6分别与第一传送辊7和第二传送辊8传动连接,第一齿轮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动力轴 5的端部,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一传送辊7的一端,第二齿轮与前驱动轮组件14配合连接,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传送辊8的一端,第一动力轴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转动,根据齿轮传动原理,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转向相同,第一齿轮与前驱动轮组件14的转向相同,第二传送辊8上设有第一传送带19,第一传送带19上远离第二传送辊8的一端设有第三传送辊18,第三传送辊18通过第二链轮传动组件与后驱动轮组件17连接,第一传送辊7、第二传送辊8和第三传送辊18并排设置,从而前驱动轮组件14 和后驱动轮组件17的转动方向始终与第一传送带19的传送方向相反;

从动传输装置包括第四传送辊12和第五传送辊13,第五传送辊13上设有第二传送带15,第二传送带15上远离第五传送辊13的一端设有第六传送辊16,第六传送辊16通过第二链轮传动组件与后驱动轮组件17连接,第四传送辊12、第五传送辊13和第六传送辊16并排设置,传动轴10的两端设有第二齿轮传动组件9和第三齿轮传动组件11,传动轴10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组件9与主动传输装置连接,传动轴10通过第三齿轮传动组件11与从动传输装置连接,第二齿轮传动组件9包括相啮合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一传送辊7上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第五齿轮安装在传动轴10的一端,第三齿轮传动组件11包括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第六齿轮分别与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啮合,第六齿轮安装在传动轴10上远离第五齿轮的一端,第七齿轮安装在第四传送辊12上,第四传送辊12上远离第七齿轮的一端安装有第九齿轮,第九齿轮与前驱动轮组件14配合连接,第八齿轮安装在第五传送辊13上,与主动传输装置传输原理相同,第一传送辊7通过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啮合将动力传输给传动轴10,传动轴10转动带动第六齿轮,从而带动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转动,根据齿轮传动原理,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的转向相同,即第四传送辊12与第五传送辊 13的转向相同,第六齿轮与前驱动轮组件14的转向相同,从而前驱动轮组件14和后驱动轮组件17的转动方向始终与第二传送带15的传送方向相反;

第一传送带19与第二传送带15用于承载物品或者分别承载车辆的左右两侧车轮;

还包括支撑组件20,支撑组件20安装在传输台1的前端下部且位于第一传送带19与第二传送带15之间,支撑组件20包括承重轮和升降支架组件,承重轮安装在升降支架组件的下端,升降支架在处于下降状态时,传输台1的前部低于后部,即当对物品或车辆进行装卸时,传输台1的前部与地面接触;

其中,传送辊具有动力传送以及搬运车进入被传送对象时其底部承受的初始压力,避免初始压力对传送带的磨损;

其中,第一传送带19与第二传送带15均可由1个整段或多个分段组成;

其中,动力源2可采用电动机、内燃机或其他动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后驱动轮组件17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驱动电机,且省去第二链轮传动组件,即后驱动轮组件17为独立运行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对后驱动轮组件 17的控制使其与前驱动轮组件14的转速与行驶方向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传送式搬运车,包括对称安装在传输台4’前部的传输装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送辊3’,第一传送辊3’的一端设有齿轮2’,第一传送辊3’上设有传送带5’,传送带5’上远离第一传送辊3’的一端设有第二传送辊6’,第一传送辊3’与第二传送辊6’并排设置;

还包括前驱动轮组件1’,前驱动轮组件1’安装在第一传送辊3’的一侧并与齿轮2’啮合,前驱动轮组件1’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前驱动电机。

还包括后驱动轮组件7’,后驱动轮组件7’分别安装在传输台4’后部两端,第二传送辊6’与后驱动轮组件7’之间设有链轮传动组件,后驱动轮组件7’通过链轮传动组件控制其运动。

本实施例在进行工作时,前驱动轮组件1’在前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运动,此时前驱动轮组件1’将动力传输给齿轮2’,根据齿轮传动原理,齿轮2’转动方向与前驱动轮组件1’运动方向相反,即第一传送辊3’和第二传送辊6’的转向与前驱动轮组件1’运动方向相反,第二传送辊6’再通过链轮传动组件带动后驱动轮组件7’,后驱动轮组件7’的运动方向与前驱动轮组件1’的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前驱动轮组件1’和后驱动轮组件7’的转动方向始终与传送带5’的传送方向相反。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结构基础上,省去链轮传动组件,后驱动轮组件7’内设有控制其运动的后驱动电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即,后驱动轮组件7’为独立运行组件,通过后驱动电机对后驱动轮组件7’的控制使其与前驱动轮组件1’的转速与行驶方向一致。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对物品或车辆进行装载操作时,升降支架处于下降状态,传输台的前部高度较后部高度低并接近地面,当搬运车前进并接近被传送的对象时,传送辊和传送带接触被传送对象的下部,在驱动轮的作用下,随着搬运车向前运动,传送带进入被传送对象的底部,由于传送带与驱动轮运行方向相反且运动速度相同,所以传送带与被传送对象接触面之间的水平方向上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也就是接触面之间是相对静止的零磨檫状态,被传送对象被完全载入传送带上时,升降支架慢慢向上升起,被传送对象只受到因传送带逐步升高带来的抬升力,因而随着搬运车向前运动,被传送对象可以在原地顺利地抬升并随着传送带停在搬运车上,搬运车进入车辆下方,从而完成装载操作;

对于已装载了被传送对象的搬运车,如果驱动轮向后运动,传送带同步反方向即向前运动,已装载被传送对象会在搬运车向后运动时,被原地卸下;如果驱动轮运动时,传送带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升降支架处于抬升状态,被传送对象将随搬运车一起运走。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装载或卸下需要传送的物品或车辆,或者将车辆或物品搬运到需要的地点卸下。

本实用新型在传送式搬运车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操作控制方式,用于控制驱动轮与传送带的转动方向、转速、以及承重轮的升降,当承重轮处于下降状态时,传送带会随着驱动轮的转动而转动且转向相反,通过控制装置,驱动轮与传送带的转速相同,完成装卸操作;当承重轮处于上升状态时,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驱动轮转动,此时,被传送的对象会随着搬运车一起运送到需要的地点。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被传送的对象为轿车,如图4-7 所示:

如图4所示,在进行准备装载时,搬运车的运动速度为V,驱动轮的线速度为Va,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Vb,此时,V=Va=-Vb;

如图5~6所示,搬运车向前运动,传送带接触轿车车轮,由于传送带反向运动且运动速度Vb与驱动轮线速度Va以及搬运车向前运动速度V一致,所以传送带与轿车车轮之间无水平相对运动,处于零磨檫静止状态,随着搬运车不断向前运动,车辆在抬升力作用的下被原地抬高,搬运车进入到轿车正下方,装载过程完成;

如图7所示,承重轮下降使传送带升起,传送带静止,搬运车可以将轿车运走;

如果要卸下轿车,升降支架缩回使传送带落下,按图6、图5、图4的顺序反向动作,搬运车向后运动且传送带同步向前运动,传送式搬运车将从轿车下方移出,轿车可原地卸下。

与传统的传送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传送带与驱动轮同步反向运动原理,使传送带与被装载物品或车辆的接触面实现零磨檫,避免了传送式搬运车与被装载物品之间的水平推力,使得传送式搬运车可以顺利进入被装载物品的下方,或顺利的从被装载物品下方移出,从而实现原地装载或卸下物品;

(2)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搬运车就可以实现对车辆以及物品的转移,无需借助其他辅助设备,无需车辆进行掉头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能够直接对车辆及物品实现迅速装卸并移动转运,从而提高装卸操作效率,降低货场建设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