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199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



背景技术:

串筒是指在垂直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而设置的一筒状物,混凝土通过它滑落下来。但当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过高时,使用现有串筒技术仍然会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离析现象指粗骨料和砂浆相互分离,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能够将筒体上的绳索勾接在混凝土浇灌室两侧钢筋上使本实用新型的串筒呈现弧形曲线形态,有效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包括至少三个筒体,每个所述筒体上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挂钩,每个所述筒体下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挂耳,至少三个所述筒体通过挂钩与相邻挂耳顺次勾接组成串筒,位于所述串筒最顶端的筒体和位于所述串筒最底端的筒体以及位于所述串筒中部的筒体上均设有绳索。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筒体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四个挂耳,所述四个挂耳沿筒体的轴向均匀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筒体上均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沿筒体外壁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通过各个筒体的挂钩与相邻挂耳顺次勾接组成,串筒结构简单,组装操作便捷;并且通过在串筒最顶端的筒体和位于串筒最底端的筒体以及位于串筒中部的筒体上均设置绳索,利用绳索的拉力将串筒拉至呈弧形曲线形态使混凝土在串筒内弧形曲线流动,有效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现有串筒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筒体10(其中,包括挂钩11、挂耳12、绳索13、照明灯14)、串筒20、混凝土浇灌室30、钢筋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现有串筒存在混凝土离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从将混凝土经过串筒的路径设计为弧形曲线路径为设计思路,通过在位于串筒顶端和串筒底端以及串筒中部的筒体上均设置绳索,利用绳索的拉力将串筒拉至呈弧形曲线形态来达到设计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包括7个筒体10,每个筒体10上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挂钩11,每个筒体10下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4个挂耳12,4个挂耳12沿筒体10的轴向上下均匀布置,7个筒体10通过挂钩11与相邻挂耳12的顺次勾接组成串筒20,通过4个挂耳12可调节串筒20的高度;按照筒体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个筒体10、第4个筒体10以及第7个筒体10上均设有绳索13。

结合图2所示,由于混凝土浇灌室30较深,光线不佳,施工人员无法看清混凝土浇灌的情况,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7个筒体10上均设有照明灯14,照明灯14沿筒体10外壁周向均匀布置。照明灯14照亮混凝土浇灌室30,方便施工人员的浇灌工作。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为,结合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个筒体10和第7个筒体10上的绳索13的自由端固定在混凝土浇灌室30一侧的钢筋31上,将第4个筒体10上的绳索13的自由端固定在混凝土浇灌室30另一侧的钢筋31上,用力拉紧所有的绳索13直至将串筒20拉至呈弧形曲线形态。然后向串筒20内浇灌混凝土,混凝土经过弧形曲线的流动路径可有效防止其产生离析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止混凝土离析的串筒相比于如图3所示的现有串筒,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位于串筒20最顶端的筒体10和位于串筒20最底端的筒体10以及位于串筒20中部的筒体10上均设有绳索13,巧妙地利用绳索13将串筒20从竖直状态拉至弧形曲线形态,使混凝土经过弧形曲线的流动路径有效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2)通过在每个筒体10下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4个挂耳12,能调节串筒20的高度,使串筒20适用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浇灌室30。

(3)本实用新型的串筒20通过挂钩11与相邻挂耳12的顺次勾接组成,结构简单,串筒20的组装操作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