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181发布日期:2018-06-19 22:15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房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野外使用的简易房屋,属于房屋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的呼声日益高涨。生态屋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型住宅,不仅节约寸土寸金的市区地面,形成立体绿化,更能发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热岛效应、循环利用雨水、净化空气、节约能源等一系列功能。但由于生态屋在目前主要是作为旅游度假的景区别墅,所以一般在建造时大多会采用比较大型的建筑群体,以保证整片建筑群体能够与景区更好的融合,给居住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在野外环境条件下,由于野外不具备搭建房屋的基础,所以旅游者一般都会携带帐篷,在夜晚环境下,如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就会采用帐篷作为临时的居住地,但由于帐篷存在强度低、支撑性差等问题,所以一旦遇到大风或大雨天,极易容易发生倒塌或坍塌,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所以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体积小,强度高,能够代替帐篷使用的简易房屋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简易房屋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方便搭建的“人”字形的墙体结构代替野外帐篷的方案,解决了现有采用帐篷作为野外宿营工具带来的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存在的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简易房屋包括“人”字形侧壁、前壁、后壁、地板,“人”字形侧壁与前壁、后壁结合形成“人”字形的墙体,“人”字形的墙体与地板结合形成房屋内部空间,“人”字形侧壁上设有窗结构,前壁上设有门结构,墙体包括外侧的硅酸钙板,硅酸钙板间夹填水泥聚苯材料,水泥聚苯材料内设有墙体钢结构骨架,墙体钢结构骨架包括墙主干骨架,墙主干骨架包括多条横向钢筋骨线、纵向钢筋骨线,横向钢筋骨线包括通过连接件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段钢筋A,纵向钢筋骨线包括通过连接件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段钢筋B,上述多条横向钢筋骨线与上述多条纵向钢筋骨线通过连接件形成纵横交错连接的网状墙主干骨架,上述多条横向钢筋骨线间设有多段钢筋C,上述多条纵向钢筋骨线间设有多段钢筋D,上述多段钢筋C与上述多段钢筋D形成墙辅骨架,墙主干骨架与墙辅骨架结合形成墙体钢结构骨架。

进一步,本方案的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A,连接件A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三通连接件,立体三通连接件的三个连接端互呈直角设置。

进一步,本方案的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B,连接件B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四通连接件,立体四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A与连接端B形成直通连接AB,直通连接AB与连接端C呈直角设置,直通连接AB与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连接端C与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进一步,本方案的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C,连接件C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五通连接件,立体五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E,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形成“十”字形四通连接ABCD,连接端E分别与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进一步,本方案的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D,连接件D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六通连接件,立体六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E、连接端F,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形成“十”字形四通连接ABCD,连接端E与连接端F形成直通连接EF,直通连接EF分别与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进一步,本方案的相邻的连接端间设有结构加强筋,结构加强筋增强连接件的结构性能。

进一步,本方案的连接中央部是球状结构,球状结构增强连接件的结构性能。

本实用新型简易房屋采用方便搭建的“人”字形的墙体结构代替野外帐篷的方案,具有安全稳固,方便搭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简易房屋的示意图。

图2是墙体钢结构骨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墙体钢结构骨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D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连接件D与钢筋连接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111是钢筋A,112是钢筋B,121是钢筋C,122是钢筋D,201是结构加强筋,202是连接中央部,210是连接件A,220是连接件B,230是连接件C,240是连接件D,310是窗结构,410是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简易房屋的示意图。简易房屋包括“人”字形侧壁、前壁、后壁、地板,“人”字形侧壁与前壁、后壁结合形成“人”字形的墙体,“人”字形的墙体与地板结合形成房屋内部空间,“人”字形侧壁上设有窗结构,前壁上设有门结构,墙体包括外侧的硅酸钙板,硅酸钙板间夹填水泥聚苯材料,水泥聚苯材料内设有墙体钢结构骨架,墙体钢结构骨架包括墙主干骨架,墙主干骨架包括多条横向钢筋骨线、纵向钢筋骨线,横向钢筋骨线包括通过连接件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段钢筋A,纵向钢筋骨线包括通过连接件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多段钢筋B,上述多条横向钢筋骨线与上述多条纵向钢筋骨线通过连接件形成纵横交错连接的网状墙主干骨架,上述多条横向钢筋骨线间设有多段钢筋C,上述多条纵向钢筋骨线间设有多段钢筋D,上述多段钢筋C与上述多段钢筋D形成墙辅骨架,墙主干骨架与墙辅骨架结合形成墙体钢结构骨架。上述方案采用方便搭建的“人”字形的墙体结构代替野外帐篷的方案抵御外部恶劣的天气环境,采用硅酸钙板及其内部夹填的水泥聚苯材料构成墙体,在墙体内部设有墙体钢结构骨架,连接件连接钢筋形成墙体钢结构骨架,钢筋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内外螺纹配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紧固方式,例如过盈配合、粘接、焊接等。上述方案提高了野外宿营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墙体的抗腐能力,而且搭建无需专门的焊接设备,可以采用散件运输的方式完成运送过程,成本低,搭建拆装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通过连接件连接钢筋来搭建墙体钢结构骨架的方案,本方案公开了以下几种连接件,通过这些连接件,本方案实现了立体钢结构骨架的搭建。

实施例一

为了实现钢结构骨架外面棱角处的钢筋连接,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立体三通连接件,具体是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A,连接件A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三通连接件,立体三通连接件的三个连接端互呈直角设置。

实施例二

为了实现钢结构骨架外面棱边处的钢筋连接,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立体四通连接件,具体是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B,连接件B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四通连接件,立体四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A与连接端B形成直通连接AB,直通连接AB与连接端C呈直角设置,直通连接AB与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连接端C与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实施例三

为了实现钢结构骨架外面非角边处的钢筋连接,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立体五通连接件,具体是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C,连接件C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五通连接件,立体五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E,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形成“十”字形四通连接ABCD,连接端E分别与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实施例四

为了实现钢结构骨架内部的钢筋连接,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立体六通连接件,具体是墙主干骨架包括连接件D,连接件D是从连接中央部向外延伸的立体六通连接件,立体六通连接件包括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连接端E、连接端F,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形成“十”字形四通连接ABCD,连接端E与连接端F形成直通连接EF,直通连接EF分别与连接端A、连接端B、连接端C、连接端D呈直角设置。

为了增强钢结构骨架的结构性能,提高连接件的结构强度,本方案采用了一种加强的结构设计,如图4、5所示,具体是相邻的连接端间设有结构加强筋,结构加强筋增强连接件的结构性能。结构加强筋使得相邻的连接端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损毁。进一步,为了增强连接件整体的结构强度,防止连接中央部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轻易开裂破坏,本方案的连接中央部采用球状结构,球状结构增强连接件的结构性能。结构加强筋与球状连接中央部的相结合大幅提高了连接件的结构强度,增强了钢结构骨架的性能。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简易生态屋,可以代替帐篷使用,满足旅游者在野外的使用需求。本方案的房屋主体为三角形结构,通过对三角形的结构特性可知,由于三角形在承受外界压力或拉力的情况下,具有形状不变的性质,即能在较大力的作用下还能保持原状,所以采用三角形结构的房屋相比采用方形结构的屋子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因此可在保证良好支撑性能的同时,尽量将房屋的体积做到最小,以满足在野外代替帐篷使用的需求,同时也使得整个房屋的结构更加简单,大大节省了房屋施工的时间。另外,房屋骨架包含多组钢结构组件,相邻两组钢结构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与钢结构组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整套房屋骨架的组装能够在现场完成,以使得整套房屋骨架的搭建更为简化,缩短了整套房屋施工的时间,减小了运输整套房屋骨架所占的体积,在一次运输的过程中,可直接运输搭建多套房屋骨架所用的钢结构组件,从而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连接件的每一通路形成能够被钢结构组件的端部插入的内螺纹段,而钢结构组件的端部形成连接连接件内螺纹段的外螺纹段,在实际组装时,只需将每组钢结构组件的端部直旋进相应连接件即可完成整套房屋骨架的组装。进一步,墙体板材包含聚苯颗粒水泥板、设置在聚苯颗粒水泥板两侧的硅酸钙板,使得整块墙体板材不易吸水,使得整套房屋在现场施工时不会因天气因素或外界环境受到影响,造成墙体板材出现破损或腐烂的现象。基于以上内容,本方案的简易房屋相比现有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方案的简易房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