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8351发布日期:2018-12-11 20:5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保温方式是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后,进行挂网,再张贴保温板,最后用抹面砂浆进行保护;而柱体保温则直接采用保温砂浆进行解决;在建筑放火方面,往往只注重材料防火,而没有实现结构上的防火,

现有的建筑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繁多,现场人工湿作业,质量不稳定;容易沉降不匀、开裂、起鼓,甚至发生外墙脱落;墙面处理不好容易渗水,而且其力学强度小,不能悬挂墙面装饰物。传统的建筑保温结构施工周期长,保温寿命短,只有25年的有效保温年限;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避免空鼓、开裂、渗水、脱落等现象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所述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包括半包砌筑墙体和保温梁柱,其中,所述半包砌筑墙体与所述保温梁柱交替固定连接;

所述半包砌筑墙体包括n个第一砌块、至少一个第二砌块和/或第三砌块,其中,n为自然数;n个所述第一砌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二砌块和/或所述第三砌块的第一端为平齐结构、与所述保温梁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砌块和/或所述第三砌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砌块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保温梁柱包括挤塑板和浆料的浇筑结构,其中,所述浆料包括 350~400重量份的水泥、50~60重量份的煤灰或重钙、12~19重量份的胶粉、 1.1~3.2重量份的纤维素醚、2.3~5.7重量份的玻化微珠、500~580重量份的砂、 0.7~1.6重量份的聚丙烯纤维;

所述保温梁柱的生产工艺包括:将所述水泥、所述煤灰或重钙、所述胶粉、所述纤维素醚、所述玻化微珠、所述砂和所述聚丙烯纤维按照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搅拌成混合料;将所述挤塑板的表面开槽,在所述挤塑板的第一面上铺设第一粘结砂浆层,并在所述第一粘结砂浆层上铺设所述混合料;在所述挤塑板的第二面上铺设第二粘结砂浆层,在所述第二粘结砂浆层上铺设保温砂浆层、并抹平;在所述保温砂浆层上依次铺设第三粘结砂浆层、抗裂砂浆层和饰面板。

其中,所述预定质量比为396:56:15:2:4:526:1。

其中,所述第一砌块、所述第二砌块或所述第三砌块均包括“8”字型框体和保温填充块,所述“8”字型框体为双空心结构,所述保温填充块填充在所述“8”字型框体的空心内。

其中,所述“8”字型框体包括水泥、粉煤灰、炉底渣和砂,其质量比为 20:3:53:24。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砂浆层包括质量比为397:56:15:2:529:1的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砂和聚丙烯纤维。

其中,所述保温砂浆层包括质量比为394:55:15:1:9:525:1的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玻化微珠、砂和聚丙烯纤维。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砂浆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保温砂浆层的厚度为 7~9mm,所述第二粘结砂浆层的厚度为3~4mm。

其中,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二侧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一侧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砌块的第一侧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砌块的第二侧的长度,且所述第二砌块的第二侧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一侧的长度;所述第三砌块的第一侧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砌块的第二侧的长度,且所述第三砌块的第二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砌块的第一侧的长度。

其中,所述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

根据所述一体化节能建筑的尺寸和所述挤塑板的主规格确定所述挤塑板的排版,并切割出满足所述一体化节能建筑使用主规格的所述挤塑板后的边角部位的非主规格挤塑板,所述非主规格保温外模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 150mm;在所述主规格的挤塑板和所述非主规格挤塑板上的预定位置设置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连接件;

按照所述排版安装位于外侧的所述主规格的挤塑板和所述非主规格挤塑板,并将所述连接件与钢筋固定连接;

然后安装预埋件,安装并调整用于固定位于所述半包砌筑墙体两侧的所述挤塑板的对拉螺栓;

浇筑所述料浆,形成所述保温梁柱;

在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梁柱之间填充所述半包砌筑墙体,所述保温梁柱与所述半包砌筑墙体之间的拼缝和阴阳角处进行抗裂处理。

其中,所述抗裂处理包括:

用聚合物砂浆抹压、补缝、找平,并铺设200mm宽的耐碱玻纤网格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不仅实现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目标,而且可以采用多层设计,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在施工中可以直接作为外模板使用,节约建筑成本、缩短建设工期。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善传统的保温结构,实现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模板,并且能够采用多层设计,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实现了建筑结构由材料防火道结构防火的转变、实现了建筑保温寿命周期向全寿命周期的转变、以及工程现场湿作业向工厂化、产业化的转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包括半包砌筑墙体1和保温梁柱2,其中,半包砌筑墙体1与保温梁柱2交替固定连接。

具体地,半包砌筑墙体1包括n个第一砌块11、至少一个第二砌块12 和/或第三砌块13,其中,n为自然数,第二砌块12与第三砌块13的长度不同,可以根据半包砌筑墙体1的长度需求进行选择设置。n个第一砌块11依次连接,第二砌块12和/或第三砌块13的第一端为平齐结构、与保温梁柱2 固定连接,第二砌块12和/或第三砌块13的第二端与第一砌块11的端部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半包砌筑墙体1包括多个第一砌块11和两个第二砌块12,多个第一砌块11依次首尾相连,两个第二砌块12的第二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第一砌块11相连,两个第二砌块12的第一端的平齐结构则与位于该半包砌筑墙体1的两端的保温梁柱2连接。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半包砌筑墙体1包括多个第一砌块11和两个第三砌块13,多个第一砌块11 依次首尾相连,两个第三砌块13的第二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第一砌块11相连,两个第三砌块13的第一端的平齐结构则与位于该半包砌筑墙体1的两端的保温梁柱2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半包砌筑墙体1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砌块11和一个第二砌块12以及一个第三砌块13,第二砌块12和第三砌块13分别与位于两端的第一砌块11连接、且与位于该半包砌筑墙体1两端的保温梁柱连接。

保温梁柱2包括挤塑板21和浆料的浇筑结构22,其中,该浆料包括 350~400重量份的水泥、50~60重量份的煤灰或重钙、12~19重量份的胶粉、 1.1~3.2重量份的纤维素醚、2.3~5.6重量份的玻化微珠、500~580重量份的砂、 0.8~1.5重量份的聚丙烯纤维;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梁柱2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保温梁柱2的生产工艺包括:将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玻化微珠、砂和聚丙烯纤维按照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搅拌成混合料201;将挤塑板21的表面开槽处理后,在挤塑板21的第一面上铺设第一粘结砂浆层202,并在第一粘结砂浆层202上铺设混合料201;在挤塑板 21的第二面上铺设第二粘结砂浆层203,并在第二粘结砂浆层203上保温砂浆层204、并抹平;在保温砂浆层204上依次铺设第三粘结砂浆层205、抗裂砂浆层206和饰面板207。

其中,在挤塑板21的表面进行开槽处理是为了形成水泥加强筋,以增强整体的抗折强度。

具体地,抗裂砂浆层206包括250~350重量份的水泥、400~550重量份的砂、100~150重量份的玻化微珠、20~30重量份的胶粉、3~5重量份的聚丙烯纤维、1重量份的纤维素醚。

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玻化微珠、砂和聚丙烯纤维的预定质量比为396:56:15:2:4:52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中,第一砌块11、第二砌块12或第三砌块13均包括“8”字型框体10和保温填充块101,“8”字型框体10 为双空心结构,保温填充块101填充在“8”字型框体10的空心内。其中,“8”字型框体10包括水泥、粉煤灰、炉底渣和砂,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水泥、粉煤灰、炉底渣和砂的质量比为20:3:53:24。

具体地,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粘结砂浆层202包括质量比为 397:56:15:2:529:1的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砂和聚丙烯纤维。保温砂浆层204包括质量比为394:55:15:1:9:525:1的水泥、煤灰或重钙、胶粉、纤维素醚、玻化微珠、砂和聚丙烯纤维。

通常情况下,第一粘结砂浆层202的厚度为1~2mm,保温砂浆层204的厚度为7~9mm,第二粘结砂浆层203的厚度为3~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中,第一砌块11的第一侧与第一砌块11的第二侧错位设置,且第一砌块11的第一侧的长度等于第一砌块11 的第二侧的长度。第二砌块12的第一侧的长度小于第二砌块12的第二侧的长度,且第二砌块12的第二侧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砌块11的第一侧的长度。而第三砌块13的第一侧的长度小于第三砌块13的第二侧的长度,且第三砌块13的第二侧的长度大于第一砌块11的第一侧的长度。这种多规格的砌块设置,可以满足各种长度的墙体的要求,实现积木式的墙体搭建,有效避免出现“最后一刀”的情况,做到主体完成后可以不留一点建筑垃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保温外模板排板→弹线→裁割→安装连接件→绑扎钢筋及定位→立保温外模板→立内侧模板→穿对拉螺栓→立模板木方次楞→立模板双钢管主楞→调整固定模板位置→浇筑混凝土→内模板及主、次楞拆除→砌筑填充墙→拼缝及阴阳角处抗裂处理→专用抹面砂浆施工→饰面层施工。

上述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的工艺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步骤1)根据需要构建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的尺寸(例如外柱、墙、梁的尺寸)和挤塑板21的主规格确定挤塑板21的排版,并切割出满足一体化节能建筑使用主规格的挤塑板后的边角部位的非主规格挤塑板,其非主规格保温外模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50mm;在主规格的挤塑板和非主规格挤塑板上的预定位置设置安装孔,并通过安装孔安装连接件;

其中,安装孔的设置应该为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而且安装孔的中心距离挤塑板边缘不应小于50mm。另外,在门窗的洞口处可以增设安装孔,来增加连接件的数量,保证其连接强度。

步骤2)按施工位置绑扎钢筋,按照排版安装位于外侧的主规格的挤塑板和非主规格挤塑板,并将连接件与钢筋固定连接;其中,钢筋的绑扎需要按照《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控制技术规程》DBJ52/T 080的规定执行;通常采用绑扎钢丝将连接件与钢筋进行临时绑扎定位;挤塑板的安装需要根据排版先安装外墙阴阳角处,再安装主墙处;

步骤3)然后安装预埋件和位于内侧的主规格的挤塑板和非主规格挤塑板,安装并调整用于固定位于半包砌筑墙体两侧的挤塑板的对拉螺栓;

步骤4)安装挤塑板主、次楞之后,浇筑料浆,形成保温梁柱2;在浇筑料浆时,采用Π型镀锌铁皮扣在挤塑板21的上口,形成保护,以防对挤塑板 21造成冲击而影响其质量和使用寿命;其中,料浆的浇筑应该采用泵进行料浆输送;待料浆完全冷凝后,拆除位于内侧的主规格的挤塑板和非主规格挤塑板以及主、次楞即可。

步骤5)在相邻两个保温梁柱2之间填充半包砌筑墙体1,保温梁柱2 与半包砌筑墙体1之间的拼缝和阴阳角处进行抗裂处理。其中,半包砌筑墙体1可以根据需要砌筑的墙体实际尺寸选用第一砌块11、第二砌块12和/或第三砌块13的列数及排列情况。

具体地,保温梁柱2与半包砌筑墙体1之间的拼缝和阴阳角处的抗裂处理包括:用聚合物砂浆抹压、补缝、找平,并铺设200mm宽的耐碱玻纤网格布。

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温梁柱2与半包砌筑墙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产生裂纹等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可以在挤塑板21与半包砌筑墙体1的外侧整体分层抹压专用抗裂砂浆,使得其外立面平整、美观,又符合验收要求。

另外,上述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还可以按照《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中的做法,对内外表面进行饰面层施工,使得该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更为美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进行施工,不仅能够节约建筑成本、缩短建设周期,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建设,其施工工期可以缩短3-6个月。传统的保温建筑结构,都需要先建造建筑主体,然后再针对保温要求进行二次施工,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节能建筑结构,将保温融入建筑结构的每个部位,可以实现同步施工,而且可以延长建筑结构的保温寿命,使得其保温寿命与建筑寿命相同,不必担心其保温层脱落、开裂、渗水等现象的发生。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