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生态房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化进程迅猛,城镇发展与土地流失,成为一个两难的矛盾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的房屋建筑都是仅供居住,只有少数装有一些诸如太阳能、风能装置等节能环保设施,其整体节能效率十分有限,另外还占用了大量生产用地,无法实现既能够“生活”、又能够“生产”,还具有“生态”的立体“三生” 效果,更无法达到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等环保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急需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建设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农村提供有力依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房屋结构,该生态房屋结构能够将生活、生产、生态的三生有机相结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生态房屋结构包括一对房体、连接于房体之间的玻璃暖房、挖设于房体下方的鱼池,每个房体设计为三进,前一进为呈楔形结构的一层水处理泵房,后两进分别为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并且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呈朝南的坡面,居住房的房顶为平顶面;在水处理泵房和居住房的房顶上还设有农业种植区。所述的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均开有落地窗。所述的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坡度为10度。所述的房体上还架设有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房屋结构包括一对房体、连接于房体之间的玻璃暖房、挖设于房体下方的鱼池,每个房体设计为三进,前一进为呈楔形结构的一层水处理泵房,后两进分别为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并且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呈朝南的坡面,居住房的房顶为平顶面;在水处理泵房和居住房的房顶上还设有农业种植区。该生态房屋结构不但可以满足居住生活,而且还通过在南墙上种植,在房底下养鱼来实现农业生产,并通过水处理、以及新能源发电来实现生态节能,从而将“三生”有机结合,实现立体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的环保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房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房屋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房屋结构10包括一对房体11、连接于房体11之间的玻璃暖房12、挖设于房体11下方的鱼池13,每个房体11设计为三进,前一进为呈楔形结构的一层水处理泵房14,内部设有集成了用于整个生态房屋结构10的雨水收集、生活和生产用水处理、中水灌溉等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后两进分别为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15,用以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并且水处理泵房14的房顶呈朝南的坡面,房顶坡度为 10度为较佳,居住房15的房顶为平顶面;在水处理泵房14和居住房15的房顶上还设有农业种植区16,可通过无土种植等技术,种植绿色蔬菜等植物。在采光方面,所述的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15均开有落地窗17。在能源方面,在房体11的屋顶上还设有太阳能18和风力发电机(图中未示出),两种能源可以互补,当然,还设置沼气发生系统、地热系统等,从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该生态房屋结构10适用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满足居住生活的同时,通过在屋顶上进行农业种植,通过平顶及坡度较缓的屋顶,能够方便劳作,在房底下养鱼来实现农业生产,并通过水处理以及新能源发电来实现生态节能,从而将“三生”有机结合,实现立体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的环保效果。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生态房屋结构包括一对房体、连接于房体之间的玻璃暖房、挖设于房体下方的鱼池, 每个房体设计为三进,前一进为呈楔形结构的一层水处理泵房,后两进分别为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并且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呈朝南的坡面,居住房的房顶为平顶面;在水处理泵房和居住房的房顶上还设有农业种植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均开有落地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生态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坡度为1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生态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房体上还架设有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房屋结构,该生态房屋结构包括一对房体、连接于房体之间的玻璃暖房、挖设于房体下方的鱼池,每个房体设计为三进,前一进为呈楔形结构的一层水处理泵房,后两进分别为一层和二层的居住房,并且水处理泵房的房顶呈朝南的坡面,居住房的房顶为平顶面;在水处理泵房和居住房的房顶上还设有农业种植区。该生态房屋结构不但可以满足居住生活,而且还通过在房顶上种植,在房底下养鱼来实现农业生产,并通过水处理、以及新能源发电来实现生态节能,从而将“三生”有机结合,实现立体零占地、零排放、零污染、零耗能的环保效果。
文档编号E04H14/00GK202055605SQ20112011811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谦 申请人:上海高格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