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5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装修领域,特别是一种隔断龙骨结构,主要应用在室内装修的墙壁上或者桌子的隔断上。



背景技术:

在现代装修上,使用隔断分隔室内空间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段,隔断种类的选择依据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和装修风格确定。在会展中心这类公共建筑中,室内隔断都是临时性使用,安装方便快捷的隔断是这类建筑的首选。

除开装修的室内隔断功能上,还有家具桌子类的隔断,主要是办公场所的办公桌,相邻座位之间都是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而这个独立的空间都需要隔断来实现,那么就需要一种安装、拆卸都容易的隔断结构,现在有很多隔断采用金属的,比如铁或者不锈钢,采用铁材料来制作有比较容易生锈,而不锈钢的虽然不生锈,但是相对于塑料材料的重量要重,成本要高,而且颜色种类少,对于办公室的风格来说比较单调,不能适应多种装修风格。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断龙骨结构,采用塑料材质制作,重量轻,方便拆卸、安装、搬运,颜色多种可选,适应多种装修风格的隔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下:

一种隔断龙骨结构,包括隔断板和左挡板、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为相互对称设计的U型,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均通过卡接部拆卸式卡接在隔断板的两端,所述隔断板、左挡板和右挡板为塑料材料。

采用此设计的隔断龙骨结构,应用于室内装修的墙壁隔断、或者是会展临时公共建筑的搭建、以及桌子的隔断等,具有颜色风格多变、易安装、易拆卸的有点,并且塑料材质质量轻、易搬运,在搭建的时候更容易,将隔断板卡接在U型对称设计的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节省劳动力,如果需要加长直接将下一个挡板与连接好的左挡板或者右挡板背对背粘结固定即可,除了采用粘结剂粘结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螺钉紧固连接的方式等。

进一步限定,为了在保证左挡板和右挡板的连接强度下节约材料,所述U型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包括底板、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为矩形空心管。

进一步限定,所述卡接部包括位于上半部和下半部对称内侧面上的凸出部、位于隔断板上与凸出部配合卡接的扣合部,所述凸出部和扣合部的截面呈相互卡接在一起的L型,这样安装后更稳固,安装的时候为了省力,把左挡板和右挡板从隔断板的侧边插进去。

进一步限定,所述隔断板为矩形空心管,在隔断板内部设有加强筋,防止空心隔断板变形,在大力压力或者撞击下破裂、损坏。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半部、下半部和隔断板内填充有石棉,石棉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和具有可纺性的硅酸盐类矿物产品,它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类矿物质的总称,空心的隔断板和左挡板、右挡板能节约材料,减轻重量,但是为了又要为了保证强度,就在里面填充此类石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左挡板截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右挡板截面示意图;

图3为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隔断龙骨结构的装配延长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隔断龙骨结构,包括隔断板1和左挡板2、右挡板3,所述左挡板2和右挡板3为相互对称设计的U型,所述左挡板2和右挡板3均通过卡接部4拆卸式卡接在隔断板1的两端,所述隔断板1、左挡板2和右挡板3为塑料材料。

所述U型的左挡板2和右挡板3包括底板21、上半部22和下半部23,所述上半部22和下半部23为矩形空心管。

所述卡接部4包括位于上半部22和下半部23对称内侧面上的凸出部41、位于隔断板1上与凸出部41配合卡接的扣合部42,所述凸出部41和扣合部42的截面呈相互卡接在一起的L型。

所述隔断板1为矩形空心管,在隔断板1内部设有加强筋11,该加强筋11是设置在隔断板1的宽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加强筋1两端抵在隔断板宽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内壁上,随着隔断板1的长度越长,里面均匀设置若干个加强筋11,一般桌子是在隔断板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立单独的桌板,所以压力是从隔断板1的两壁向内施加,所以加强筋沿11长度方向排列。

所述上半部22、下半部23和隔断板1内填充有石棉5。

当该隔断龙骨作桌子隔断使用时,将隔断板1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两端放置桌子桌板,左挡板2和右挡板3使用卡接部4固定在隔断板1的长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左右两端侧进行封口。当用作墙壁隔断或者装修隔断时,也是将左挡板2和右挡板3固定在隔断板1的左右两侧,需要延长是直接用粘结剂粘结,加长可以呈十字型加长或者一字型横向、纵向加长,如图4所示即是沿着一字型方式延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断龙骨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