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工作母机所使用的塑性物料混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6001发布日期:2019-05-07 20:4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材制造工作母机所使用的塑性物料混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材制造工作母机所使用的塑性物料混料器。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是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可以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相对于传统的切削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

在近二十年来,增材制造技术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也被称为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制造、3D打印等多种称谓。当前最常见的桌面级增材制造工作母机即采用PLA、ABS等热塑性材料的FDM式3D打印机,伴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诸如陶泥等塑性材料也进入了3D打印的范畴,而现有以陶泥等塑性材料为原料的3D打印机,为了获得色彩丰富的模型,大多通过增加多个送料装置的方法,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快速使陶泥等塑性材料混合均匀的塑性物料混料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材制造工作母机所使用的塑性物料混料器,该装置采用了多个轴线重合的混料板,并在混料板上不同位置设计了多层次的导流通道与混料腔,使得陶泥等塑性物料在到达喷嘴前经过充分的流动,以达到快速充分混合均匀的目的。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增材制造工作母机所使用的塑性物料混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喷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器由多层混料板组成,混料板设置有混料腔与导流通道,其中各混料腔之间轴线重合,导流通道截面分布呈矩形或呈环形分布,且交错设置;进料口设于第一混料板顶端,喷嘴座设于最后一块混料板的下方,出料口设于导料通道底端位置处。

所述混料板相邻两部分之间设有密封垫。

所述多层混料板之间由连接螺栓固连。

所述混料板由第一混料板、第二混料板、第三混料板和第四混料板组成,依次重叠连接;所述第一混料板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设有圆柱形的第一混料腔;第二混料板与第一混料板之间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下方为第二混料腔;第三混料板与第二混料板之间设有环形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下方设有第三混料腔;第四混料板与第三混料板之间设有第三导流通道,第三导流通道下方设有第四换料腔;第四混料板下方设有喷嘴座,其中第四换料腔下方为导料通道,导料通道底端位置设有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为N个,优化为3个。

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截面为矩形,第一混料腔为圆柱形。

所述环形第二导流通道为圆周分布。

所述第三导流通道截面为矩形。

所述导料通道为锥形导料通道,导料通道锥顶位置设有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设有内螺纹。进料口加工有内螺纹可以外部的进料管道连接,出料口同样加工有内螺纹,可连接不同孔径的标准喷嘴。最后经过充分混合的陶泥等塑性物料从喷嘴出挤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混料器有多层混料板组成,根据实际物料的拌合难易程度,方便酌情增加混料板的数量;混料板设置有混料腔与导流通道,其中各混料腔之间轴线重合,导流通道截面分布呈矩形与呈环形分布,且交错设置,有利于物料间的充分流动,能获得较好的拌合效果;混料器进料口可通入多种色物料,根据不同配合可获得不同颜色物料进行增材制造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混料器剖视图

图2为第一混料板俯视图

图3为第二混料板俯视图

图4为第三混料板俯视图

图中:1.连接螺栓,2.第一混料板,3.第二混料板,4.第三混料板,5.第四混料板,6.喷嘴座,7.密封垫,21.进料口,22.第一混料腔,31.第一导流通道,32.第二混料腔,41.第二导流通道,42.第三混料腔,51.第三导流通道,52.第四换料腔,61.导料通道,6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混料器进料口21、出料口62和喷嘴座6和由多层混料板组成,混料板设置有混料腔与导流通道,其中各混料腔之间轴线重合,导流通道截面分布呈矩形或呈环形分布,且交错设置;进料口21设于第一混料板顶端,喷嘴座6设于最后一块混料板的下方,出料口62设于导料通道底端位置处。混料板相邻两部分之间设有密封垫7。多层混料板之间由连接螺栓1固连。

进料口21下方有第一混料腔22,第二混料板3与第一混料板2之间有第一导流通道31,第一导流通道31下方为第二混料腔32;第三混料板4与第二混料板3之间有环形第二导流通道41,第二导流通道41下方为第三混料腔42。

第N块混料板5下方为喷嘴座6,其中第N换料腔52下方为锥形导料通道61,锥形导料通道61锥顶位置为出料口62,出料口62加工有内螺纹,可与喷嘴连接。

进料口21为3个进料口21,可分别输入红、绿、蓝颜色的陶泥等塑性物料,依据不同的配比可获得不同的颜色。当陶泥等塑性物料进入混料器后,交替进入混料腔与导流通道,其中各换料腔之间轴线重合,而导流通道之间为交错布置,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对陶泥等塑性物料进行拌合。

实施例2

混料器为由第一混料板2、第二混料板3、第三混料板4、第四混料板5及喷嘴座6以及相邻两部分之间的密封垫7组成,以上所述各部分由连接螺栓1固连。

第一混料板2上加工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加工有内螺纹,可与送料装置连接。进料口21下方有圆柱形的第一混料腔22。

第二混料板3与第一混料板2之间有截面为矩形的第一导流通道31,第一导流通道31下方为第二混料腔32。

第三混料板4与第二混料板3之间有在圆周分布的环形第二导流通道41,第二导流通道41下方为第三混料腔42。

第四混料板5与第三混料板4之间有截面为矩形的第三导流通道51,第三导流通道51下方为第四换料腔52。

第四混料板5下方为喷嘴座6,其中第四换料腔52下方为锥形导料通道61,锥形导料通道61锥顶位置为出料口62,出料口62加工有内螺纹,可与喷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三个进料口可分别输入红、绿、蓝颜色的陶泥等塑性物料,依据不同的配比可获得不同的颜色。当陶泥等塑性物料进入混料器后,交替进入混料腔与导流通道,其中各换料腔之间轴线重合,而导流通道之间为交错布置,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对陶泥等塑性物料进行拌合,喷嘴座下方的出料口同样加工有内螺纹,可连接不同孔径的标准喷嘴。最后经过充分混合的陶泥等塑性物料从喷嘴出挤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