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480发布日期:2018-06-19 22:2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房修复,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业已经进入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时期,上世纪改革初期所造有大量建筑,由于当时建筑标准相对较低,大部分建筑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其主体结构均由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建筑都需要推到重建,但是对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则必须选择一些能够增加建筑使用寿命的装置以保护建筑能够存留更长久的时间。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3636U的中国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加固平台,包括依次设置在建筑本体上的基桩和承重台,承重台上设置承压板,承压板上再设置加固装置,加固装置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支撑柱体和中空的支撑壳体,并通过若干连接方式与建筑本体相连,该加固平台虽然对建筑进行了加固作用,但是其结构复杂不容易实现。同时地震来临时,地震产生的力会完全作用在基桩得不到缓解,基桩在建筑的晃动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使建筑物发生倾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结构简单,在对建筑加固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包括支撑房屋的承重柱,所述承重柱连接有用于支撑承重柱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端部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端部的承载板以及设置在承载板与承重柱之间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能够对承重柱起到支撑效果,其中第二支撑杆与承重柱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增强承重柱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撑杆上弹性件会通过承载板给承重柱始终施加一个水平朝向承重柱方向的力,在地震过程中,当承重柱由于地表面震动引起晃动时,能够对承重柱起到缓冲的效果,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与地面水平夹角选为45°到75°之间的任一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不会占用太多地面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承重柱周向等间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柱往各个方向晃动时,支撑组件都可以对承重柱进行支撑,使承重柱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朝向承重柱的一端连接有与承重柱外周面贴合的弧形第一施压板,八个所述第一施压板两两相连围合后形成贴设在承重柱外侧壁的第一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环贴设在承重柱的外侧壁上,当承重柱往水平任意方向晃动时弹性件均能够对承重柱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施压板上设置有供弹簧绕设的弹簧座一,所述承载板朝向承重柱的一端面设置有供弹簧绕设的弹簧座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柱的晃动位置与弹簧轴向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弹簧容易发生偏斜,通过弹簧座一和弹簧座二的设计,弹簧能够沿着弹簧座一和弹簧座二来回伸缩,避免弹簧发生偏斜。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与第一支撑杆相连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固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当承重柱晃动时承载板容易被带动变形,导致减震效果变差,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计能够增加承载板的结构强度,在承重柱晃动时保证承载板结构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端部设置有贴合承重柱的第二施压板,八个所述第二施压板两两相连围合形成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固设在承重柱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施压板围合形成的第二连接环能够增大第二支撑杆对承重柱的支撑面积,且使得各个位置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均匀,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当承重柱晃动时,承重柱通过第二连接环会带动第二支撑杆一起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一端固设在第二支撑杆上,另一端抵接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开设有供抵接杆抵接的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仅通过弹簧与承重柱连接,连接结构不够稳定,通过抵接杆的设计,抵接杆抵接在空槽内对第一支撑杆起来支撑的效果,使第一支撑杆的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空槽上槽面为与地面平行设置,所述抵接杆的上端面贴合上槽面,所述抵接杆能够在所述空槽内水平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震发生,承重柱水平晃动时,承重柱带动第二支撑杆一并晃动,抵接杆也随着第二支撑杆的晃动在空槽内水平滑移,使得第一支撑杆不会随着承重柱的晃动一并晃动,因而弹簧能够对承重柱的晃动起到缓冲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空槽槽底部设置有减震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杆在空槽内部来回滑移时会对空槽的槽壁不断撞击容易使空槽槽底面受到磨损,减震垫的设计能够对抵接杆与空槽槽底面的撞击起到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二支撑杆的设计与承重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的支架,能够增强承重柱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撑杆上设置的弹性件始终给承重柱施加一个水平方向且朝向承重柱的力,能够在地震来临时对承重柱的晃动起到缓冲的效果;

2.抵接杆在对第一支撑杆起到支撑效果的同时能够在地震来临承重柱晃动时,可以沿着空槽的上槽面水平滑移,不会带动第一支撑杆一起晃动,使第一支撑杆上的弹性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建筑加固减震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抵接杆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处的剖视爆炸图。

图中,1、承重柱;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杆;211、承载板;2111、弹簧座二;212、弹性件;213、第一施压板;2131、弹簧座一;214、第一加强筋;215、空槽; 2151、上槽面;2152、减震垫;216、第一连接环;22、第二支撑杆;221、第二施压板; 222、第二加强筋;224、第二连接环;23、抵接杆;231、上端面;3、减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包括有整体呈圆柱状且用于支撑房屋的承重柱1以及连接在承重柱1上用于支撑承重柱1的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相对地面倾斜设置且与地面的水平夹角为45°到75°之间的任一角度,本实施例夹角角度优选为75°。支撑组件2包括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均设置有八个且沿承重柱1周向等间距排列。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支撑杆2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承重柱1之间设置有一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包括有与第一支撑杆21一体设置且与承重柱1轴向方向平行的承载板211以及设置在承载板211和承重柱1之间的弹性件212。弹性件212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承载板211相连,承载板211上设置有供弹簧绕设的弹簧座二2111。承载板211在设置有弹簧座二2111的背面还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杆21相连的第一加强筋214;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的第一施压板213,八个第一施压板213两两相连围合形成有贴设在承重柱1外侧壁的第一连接环216。第一施压板213上设置有供弹簧绕设的弹簧座一2131。

参照图1,第二支撑杆22内部镂空设置有若干三角形结构的第二加强筋222,其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施压板221,八个第二施压板221两两相连围合形成有贴合承重柱1外侧壁的第二连接环224,第二连接环224通过螺栓固设在承重柱1的外侧壁。

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二支撑杆22朝向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杆21垂直的抵接杆23。抵接杆23一端与第二支撑杆22焊接固定,另一端插入开设在第一支撑杆21上的空槽215内,空槽215的上槽面2151与抵接杆23的上端面231均为与地面平行设置,且空槽215的上槽面2151水平方向的长度为抵接杆23上端面231水平方向长度的一倍,抵接杆23能够沿着空槽215的上槽面2151在空槽215内水平滑移,空槽215在朝向抵接杆23滑移方向的槽底面还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减震垫2152。

当地震来临时,承重柱1会发生近似于水平方向的晃动,承重柱1晃动时通过第二施压板221带动第二支撑杆22一起晃动,第二支撑杆22上的抵接杆23也被带动沿着空槽 215的上槽面2151来回滑移,当抵接杆23抵接减震垫2152时,对称方向的抵接杆23恰好位于对称方向空槽215的开口处,不会脱离空槽215。承重柱1在来回晃动的过程中弹簧不断来回伸缩,对承重柱1的晃动起到缓冲的效果,增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