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抗震墙体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651发布日期:2018-08-28 22: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粉煤灰抗震墙体砖。



背景技术:

砖块是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单元,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中应用了大量的砖块,各种类型的砖块多种多样,其中粉煤灰蒸压砖是以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加工、重量计量配料、加水搅拌混匀、压制成型、经蒸液工艺制成,具有外观质量好、强度高、重量轻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基础和内外墙体,特别适合于进行大批量生产,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也越加完善和多样化,例如某些建筑物具有保温、耐火、防潮、抗震等功能,以提高建筑物使用的舒适性,要实现这些建筑物的功能,即需要使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砖块,其中某些对墙体承载、抗震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对砖块的制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00138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隔离防火保温抗震墙体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砂浆层和EPS保温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包括混凝土砂浆和隐性混凝土砂浆加固筋柱,所述EPS保温层由抗震拉筋接口固定连体槽、抗震拉筋接口、保温防火砂浆隔离带、保温防火砂浆筋柱、聚苯乙烯阻燃板和整体固定抗震连体钢筋组成,所述砖体两表面为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与EPS保温层通过整体固定抗震连体钢筋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拉筋接口固定连体槽设有钢筋,所述抗震拉筋接口固定连体槽的端口设有抗震拉筋接口;使用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砖体内预埋钢筋增加了砖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但是,当地震波由地面传递至钢筋上时,引起钢筋的振动,钢筋本身对地震波的吸收十分有限,并不能使地震波对墙体的危害减小,因此,砖块整体的抗震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煤灰抗震墙体砖。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煤灰抗震墙体砖,主要包括由粉煤灰制成的长方体形砖体和薄板状盖体,所述砖体设置有抗震槽,所述抗震槽贯通所述砖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砖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与所述抗震槽连通的吸震孔,所述吸震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盖体分别盖合于所述砖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并与所述砖体连接为一体,所述抗震槽至少有一对与所述砖体的前侧面平行的内壁,所述内壁上设有吸震板,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体和吸震板接触。

所述弹性体的材质是橡胶或聚氨酯。

所述吸震板的材质是橡胶板。

所述盖体是由粘土、煤渣、石英砂、玻璃棉、聚乙烯混合烧结制成。

所述粉煤灰抗震墙体砖还包括吸震垫,吸震垫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砖体结合处之间。

所述吸震垫的材质是无纺布、植绒布、吸音毡、玻璃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吸震孔分别沿所述砖体的长度方向和沿所述砖体的高度方向布置为具有多排多列的矩阵,其中任意相邻两排吸震孔均交错布置,任意相邻两列吸震孔均交错布置。

粉煤灰抗震墙体砖还包括预埋入所述砖体内的抗震筋,抗震筋贯通所述砖体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抗震筋使用螺纹钢制成。

所述砖体的左侧面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凸台A,所述砖体的右侧面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凸台B,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凸台A或连接凸台B之间形成连接凹槽,所有连接凸台A与所有连接凸台B均交错布置,任意一个连接凸台A、连接凸台B以及连接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均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长方体砖体上设置多个吸震孔,吸震孔内设有吸震体,来自于墙体外界环境的任何震动通过吸震体传导至吸震槽内的吸震板上,被吸震板所吸收,墙体由抗震墙体砖堆砌而成,这些堆砌好的墙体砖内的吸震板连成一体,吸震板未能吸收的部分震动波则经过吸震板回传至大地内,从而避免了震动波对墙体造成伤害,提升了墙体的抗震能力,同时,砖体内埋设有钢筋,增加了砖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且钢筋也能够部分地吸收震动,砖体原料使用粉煤灰,不仅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于大批量制造,且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既环保又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费,可广泛应用于墙体的修砌中;砖体前后两个侧面设有盖体,增加了砖块的外观美感,盖体中惨杂有煤渣、玻璃棉、聚乙烯等物质,一方面使煤渣得到了合理的再利用,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玻璃棉、聚乙烯等也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进一步减小了震动对墙体造成的伤害,盖体与砖体之间还设有吸震垫,进一步对来自于墙体外侧的震动进行吸收处理,此外通过设置在钢筋顶面和底面的凸台和凹槽,实现了堆砌砖块时对竖直方向的良好的定位连接,通过设置在砖体左右两侧的连接凸台和连接凹槽,进一步方便了施工人员将多个砖块连接为一体,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堆砌施工工艺,有效防止墙体出现开裂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沿吸震孔中心轴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抗震紧中心轴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砖体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砖体的俯视图。

图中:1-砖体,2-盖体,3-抗震槽,4-吸震孔,5-弹性体,6-内壁,7-吸震板,8-吸震垫,9-抗震筋,10-凸台,11-凹槽,12-连接凸台A,13-连接凸台B,14-连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煤灰抗震墙体砖,包括由粉煤灰制成的长方体形砖体1和薄板状盖体2,砖体1设置有抗震槽3,抗震槽3贯通砖体1的顶面和底面,砖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与抗震槽3连通的吸震孔4,吸震孔4内设有弹性体5,盖体2分别盖合于砖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并与砖体1连接为一体,抗震槽3至少有一对与砖体1的前侧面平行的内壁6,内壁6上设有吸震板7,弹性体5的两端分别与盖体2和吸震板7接触。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长方体砖体上设置多个吸震孔,吸震孔内设有吸震体,来自于墙体外界环境的任何震动通过吸震体传导至吸震槽内的吸震板上,被吸震板所吸收,墙体由抗震墙体砖堆砌而成,这些堆砌好的墙体砖内的吸震板连成一体,吸震板未能吸收的部分震动波则经过吸震板回传至大地内,从而避免了震动波对墙体造成伤害,提升了墙体的抗震能力,同时,砖体内埋设有钢筋,增加了砖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且钢筋也能够部分地吸收震动,砖体原料使用粉煤灰,不仅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于大批量制造,且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既环保又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费,可广泛应用于墙体的修砌中;砖体前后两个侧面设有盖体,增加了砖块的外观美感,盖体中惨杂有煤渣、玻璃棉、聚乙烯等物质,一方面使煤渣得到了合理的再利用,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玻璃棉、聚乙烯等也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进一步减小了震动对墙体造成的伤害,盖体与砖体之间还设有吸震垫,进一步对来自于墙体外侧的震动进行吸收处理,此外通过设置在钢筋顶面和底面的凸台和凹槽,实现了堆砌砖块时对竖直方向的良好的定位连接,通过设置在砖体左右两侧的连接凸台和连接凹槽,进一步方便了施工人员将多个砖块连接为一体,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堆砌施工工艺,有效防止墙体出现开裂等情况。

进一步地,弹性体5的材质是橡胶或聚氨酯。一方面,弹性体5自身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另一方面可将其自身无法吸收的震动波传递至吸震槽内的吸震板上进一步吸收。

进一步地,吸震板7的材质是橡胶板。橡胶具有优异的吸震能力,天然橡胶、或硫化橡胶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的20%-60%,丁腈橡胶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的20%-45%,而橡胶、网线贴合制成的橡胶空气弹簧,其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的80%-90%。

盖体2是由粘土、煤渣、石英砂、玻璃棉、聚乙烯混合烧结制成。一方面使煤渣得到了合理的再利用,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玻璃棉、聚乙烯等也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进一步减小了震动对墙体造成的伤害。

粉煤灰抗震墙体砖还包括吸震垫8,吸震垫8设置于盖体2与砖体1结合处之间。通过吸震垫8可进一步提高砖块的吸震能力,吸震垫8可使用粘接剂分别与盖体和砖体粘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吸震垫8的材质是无纺布、植绒布、吸音毡、玻璃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吸震垫8的厚度不小于5mm,进一步地,吸震板7的厚度不小于10mm。可阻挡大部分的低烈度和中烈度的震动波。

进一步地,吸震孔4的横截面是正多边形。进一步地,吸震孔4任意相对的两侧内壁6的间距是40mm至60mm。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吸震孔4之间的最短间距是60mm至120mm。由于正多边形具有多条与砖体前、后侧面垂直的棱边,这样可增加砖体的结构强度,提高砖块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吸震孔4分别沿砖体1的长度方向和沿砖体1的高度方向布置为具有多排多列的矩阵,其中任意相邻两排吸震孔4均交错布置,任意相邻两列吸震孔4均交错布置。吸震孔4交错布置,有利于进一步使吸震孔4内壁上各个棱边处于交错布置于砖体前、后侧面上,进一步提高了砖体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

粉煤灰抗震墙体砖还包括预埋入砖体1内的抗震筋9,抗震筋9贯通砖体1的顶面和底面,进一步地,优选抗震筋布置于砖体1的角部,一方面提高了砖体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抗震筋可吸收部分震动波,且使施工人员在堆砌墙体时,可通过抗震筋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将各条抗震筋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高砖块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抗震筋9使用螺纹钢制成。

进一步地,抗震筋9的顶部设有凸台10,抗震筋9的底部设有凹槽11,在砌墙时,砖体上的凸台10可活动地套装于相邻砖体上的凹槽11内。通过设置在钢筋顶面和底面的凸台和凹槽,实现了堆砌砖块时对竖直方向的良好的定位连接,进一步方便了施工人员将多个砖块连接为一体,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堆砌施工工艺,有效防止墙体出现开裂等情况。

砖体1的左侧面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凸台A12,砖体1的右侧面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凸台B13,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凸台A12或连接凸台B13之间形成连接凹槽14,所有连接凸台A12与所有连接凸台B13均交错布置,任意一个连接凸台A(12)、连接凸台B(13)以及连接凹槽(14)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均一致,在砌墙时,相邻两个砖块上的连接凸台A12或连接凸台B13均可活动地嵌入连接凹槽14中。进一步地,连接凹槽14的深度是10mm至20mm。通过设置在钢筋顶面和底面的凸台和凹槽,实现了堆砌砖块时对竖直方向的良好的定位连接,通过设置在砖体左右两侧的连接凸台和连接凹槽,进一步方便了施工人员将多个砖块连接为一体,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简化了堆砌施工工艺,有效防止墙体出现开裂等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