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167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混凝土楼板浇筑前,需要在待浇筑的楼板下方安装模板,然后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其中模板需要由模板托架支撑并平铺在其上面,模板托架则由竖向支撑杆支撑起来;上述模板为平整的板状,竖向支撑杆则一般为中空的圆形金属管。至于模板托架,在传统技术中一般采用方木楞制作,但方木楞的模板托架必须在现场制作,其制作及安装费工费时、施工效率低、并且木材损耗率高。而且由于各楼板的空缺部位尺寸千差万别,在楼板的边缘部位,一般会形成没能容纳整块模板托架的空缺部位。现有技术中,边缘部位的空缺部位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方木楞进行填补,这样比较麻烦,为此还需要额外定制方木楞。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适用范围广、搭配使用灵活的组合式托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包括铺设在横梁之间的基准托架、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所述基准托架与横向补位托架之间横向补位连接,所述基准托架与纵向补位托架之间纵向补位连接,所述基准托架、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之间通过设置连接座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托架底部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一丁字钢和第一底部方通,第一丁字钢和第一底部方通之间架设有五根第一方通,所述第一丁字钢与第一方通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丁字钢长度为1000毫米,第一丁字钢和第一底部方通之间架设有五根等距相间的第一方通,第一方通之间相距200毫米,所述第一方通的长度为150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补位托架的一侧设有与基准托架相连接的过渡方通,所述过渡方通的长度为150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补位托架底部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二丁字钢和第二底部方通,第二丁字钢和第二底部方通之间架设有四根等距相间的第二方通,第二方通之间相距250毫米,所述第二方通的长度为1300毫米,所述第二丁字钢与第二方通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补位托架底部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三丁字钢和第三底部方通,第三丁字钢和第三底部方通之间相距240毫米,在第三丁字钢和第三底部方通上方架设有复数根第三方通,所述第三丁字钢与第三方通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补位托架设有复数根等距相间的第三方通,第三方通之间相距200毫米,所述第三方通的长度为150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托架、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座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安装在基准托架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与基准托架之间叠加错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可在建筑横梁之间快速连片铺设基准托架,当横向铺设至与横梁之间距离不足一个基准托架时,通过搭配横向补位托架使用补足余下可容纳的空间;当纵向铺设至与横梁纵向延伸距离不足一个基准托架时,通过搭配纵向补位托架使用补足余下可容纳的空间,这样无论横向和纵向都能够适应各种长度不同的空缺部位。而且基准托架、横向补位托架、纵向补位托架之间通过设置连接座进行连接,施工安装和拆卸方便。本组合式托架结构可重复利用,适用范围广,搭配使用灵活,还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作业效率,符合并满足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准托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准托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准托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横向补位托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纵向补位托架的俯视图(五根第三方通);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纵向补位托架的俯视图(三根第三方通);

图8是本实用新型纵向补位托架的俯视图(两根第三方通);

图中标号:1-横梁;2-基准托架;3-横向补位托架;4-纵向补位托架;5-连接座;6-第一丁字钢;7-第一底部方通;8-第一方通;9-过渡方通;10-第二丁字钢;11-第二底部方通;12-第二方通;13-第三丁字钢;14-第三底部方通;15-第三方通;16-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托架结构,包括铺设在横梁1之间的基准托架2、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基准托架2与横向补位托架3之间横向补位连接,基准托架2与纵向补位托架4之间纵向补位连接,基准托架2、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之间通过设置连接座5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基准托架底部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一丁字钢6和第一底部方通7,第一丁字钢6和第一底部方通7之间架设有五根第一方通8,第一丁字钢6与第一方通8相互垂直。为适应国内实际应用的建筑行业标准,第一丁字钢6长度为1000毫米,第一丁字钢6和第一底部方通7之间架设有五根等距相间的第一方通8,第一方通8之间相距200毫米,第一方通8的长度为1500毫米。

横向补位托架3的一侧设有与基准托架2相连接的过渡方通9,过渡方通9的长度为1500毫米。为适应国内实际应用的建筑行业标准,横向补位托架3底部设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二丁字钢10和第二底部方通11,第二丁字钢10和第二底部方通11之间架设有四根等距相间的第二方通12,第二方通12之间相距250毫米,第二方通12的长度为1300毫米,第二丁字钢10与第二方通12相互垂直。

纵向补位托架4底部设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第三丁字钢13和第三底部方通14,第三丁字钢13和第三底部方通14之间相距240毫米,第三丁字钢13和第三底部方通14上架设有复数根第三方通15,第三丁字钢13与第三方通15相互垂直。为适应国内实际应用的建筑行业标准,纵向补位托架4设有复数根等距相间的第三方通15,第三方通15之间相距200毫米,第三方通15的长度为1500毫米。

基准托架2、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座5的开孔16,三者之间互相插接在连接座5上实现相互连接,以固定在一起。

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安装在基准托架2上方,以便可以先拆走横向补位托架3或纵向补位托架4,而避免出现需要先拆走基准托架2而让横向补位托架3或纵向补位托架4的一端悬空的问题。

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与基准托架2之间叠加错位连接,这样在实际装配时,根据与横梁1之间余下可容纳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在基准托架2的基础上配合叠加使用横向补位托架3或者纵向补位托架4时,通过互相恰到好处的错位实现余下空间的补位。

具体实施时,可在建筑横梁1之间快速连片铺设基准托架2,当横向铺设至与横梁1之间距离不足一个基准托架2时,通过搭配横向补位托架3使用补足余下可容纳的空间;当纵向铺设至与横梁1纵向延伸距离不足一个基准托架2时,通过搭配纵向补位托架4使用补足余下可容纳的空间,这样无论横向和纵向都能够适应各种长度不同的空缺部位。而且基准托架2、横向补位托架3、纵向补位托架4之间通过设置连接座5进行连接,施工安装和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