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及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946发布日期:2018-06-08 20:5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及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及建筑。



背景技术:

现今的建筑项目,规模越做越大,形态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种趋势使得建筑项目需要设置各种变形缝,并且缝宽也越来越大。而防水层在变形缝处的处理自然应满足伸缩变形的要求,才能避免拉裂破坏。

以往建筑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做法存在以下不足:

(1)施工复杂,工序多,止水和防水材料的固定措施复杂,纵向横向各类材料接缝多,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即使设计的防水结构再完美,而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复杂的结构和工人的施工水平限制,变形缝的防水结构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以致漏水;

(2)当缝宽为50mm时,止水带、防水卷材或嵌缝油膏尚能满足防水要求,但是当缝宽较大,甚至达到≥100mm时,这些传统的建筑变形缝防水施工方法则难以有效满足建筑变形缝的防水要求。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针对建筑渗漏的治理绵延20余年,渗漏现象仍普遍多发且久治不愈,即使是重点建设工程,也难逃渗漏的尴尬。渗漏内伤,成为建筑结构之外,影响国内建筑质量的第二大问题,被誉为建筑的“癌症”。建筑物设计建造通常以整体(箱)身钢筋混凝土结构刚性基础抵抗差异沉降变形的“抗”法,和以变形缝将基础划分成多段适应差异沉降变形的“放”法的有机结合,而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就是最容易发生渗漏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地下工程,密封效果差,几乎十缝九漏,有的渗漏量特别大,还夹带泥沙,经常性堵漏维修,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另外,变形缝渗漏除了带来渗水的危害,还会导致地下水土失衡,从而危及建筑物安全。

因此,需对具有变形缝的建筑进行有效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该建筑墙能充分适应变形缝变形现象,缝隙密封效果好,防水、防潮、防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其包括上述建筑墙,使用期限长,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变形缝、排水沟以及罩面板。

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形成变形缝。

排水沟包括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第一排水沟设置于第一墙体,第二排水沟设置于第二墙体,第一排水沟的开口端、第二排水沟的开口端及变形缝的开口端齐平。

罩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以及防水面板区。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覆盖于第一排水沟的开口端,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覆盖于第二排水沟的开口端,防水面板区覆盖于变形缝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建筑墙还包括第一排水管及第二排水管,第一墙体开设有第一排水孔,第二墙体开设有第二排水孔。

第一排水管贯穿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管的一端与变形缝的开口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排水沟连通。

第二排水管贯穿第二排水孔,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变形缝的开口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水沟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的外壁以及第二排水管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水套,防水套用于密封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排水孔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排水管与第二排水孔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排水管均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防止积水由第一排水沟以及第二排水沟流向变形缝。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变形缝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变形缝的弹性防水件,多个弹性防水件沿靠近变形缝的开口端到远离变形缝的开口端的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孔的靠近变形缝的一端的孔口与第二排水孔的靠近变形缝的一端的孔口均位于变形缝的开口端与弹性防水件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弹性防水件包括弹性防水气囊、弹性防水泡沫条或弹性防水橡胶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每个弹性防水件均具有朝向第一墙体的第一凸部以及朝向第二墙体的第二凸部,第一墙体的靠近变形缝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填充槽,第二墙体的靠近变形缝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凸部配合的第二填充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的外壁均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建筑,其包括上述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防水变形缝的建筑墙及建筑的有益效果是:

排水沟用于排出墙体所含的积水,使墙主体保持干燥。

将罩面板中的两侧区域设置为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并对应盖合于第一排水沟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排水沟的第二开口端,一方面可将墙体外层以及变形缝周围的水通过水性聚氨酯罩面板渗透入第一排水沟及第二排水沟,另一方面,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还能增加罩面板的表面硬度,抗划伤性能,提高耐用性。

防水面板区位于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与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之间并对应盖合于变形缝的第三开口端,能初步起到避免墙体外部的水通过变形缝渗入墙体内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风防潮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墙能充分适应变形缝变形现象,缝隙密封效果好,防水、防潮、防风。具有上述建筑墙的建筑可提高其防水、防潮和防风的性质,延长其使用期限长,提高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墙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墙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墙中具有第一防水套和第一单向阀的第一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建筑墙中具有第二防水套和第二单向阀的第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建筑墙;11-第一墙体;111-第一固定件;113-第三固定件;115-第一排水孔;117-第一填充槽;13-第二墙体;131-第二固定件;133-第四固定件;135-第二排水孔;137-第二填充槽;15-变形缝;151-第三开口端;153-弹性防水件;1531-第一凸部;1533-第二凸部;161-第一排水管;162-第一防水套;163-第一单向阀;165-第二排水管;166-第二防水套;167-第二单向阀;17-排水沟;171-第一排水沟;1711-第一开口端;173-第二排水沟;1731-第二开口端;19-罩面板;191-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5-防水面板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变形缝15的建筑墙10,其包括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3、变形缝15、排水沟17以及罩面板19。

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3相对间隔设置并形成变形缝15。

排水沟17包括第一排水沟171和第二排水沟173,第一排水沟171设置于第一墙体11,第二排水沟173设置于第二墙体13。排水沟17用于排出墙体所含的积水,使墙主体保持干燥。

罩面板1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1、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以及防水面板区195。

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1覆盖于第一排水沟171的开口端(第一开口端1711),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覆盖于第二排水沟173的开口端(第二开口端1731),防水面板区195覆盖于变形缝15的开口端(第三开口端151)。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具有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罩面板19中的两侧区域设置为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区并对应盖合于第一排水沟171的第一开口端1711与第二排水沟173的第二开口端1731,一方面有利于将墙体外层以及变形缝15周围的水通过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渗透入第一排水沟171及第二排水沟173,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区,能增加罩面板19的表面硬度,抗划伤性能,提高耐用性。

防水面板区195位于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1与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之间并对应盖合于变形缝15的第三开口端151。通过在第三开口端151覆盖防水面板,能初步起到避免墙体外部的水通过变形缝15渗入墙体内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风防潮作用。

为了使罩面板19的对第一排水沟171、第二排水沟173和变形缝15的覆盖效果均较佳,第一排水沟171的开口端、第二排水沟173的开口端及变形缝15的开口端优选设置为齐平。

进一步地,第一墙体11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11,第一固定件111用于将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1固定于第一墙体11。对应地,第二墙体13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31,第二固定件131用于将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固定于第二墙体13。

较佳地,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3还分别设有第三固定件113和第四固定件133,第三固定件113和第四固定件133用于将防水面板区19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3。

进一步地,建筑墙10还包括第一排水管161和第二排水管165。第一墙体11开设有第一排水孔115,第二墙体13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35。

第一排水管161贯穿第一排水孔115,第一排水管161的一端与第三开口端15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排水沟171连通。第二排水管165贯穿第二排水孔135,第二排水管165的一端与第三开口端15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水沟173连通。

通过设置排水孔和排水管,可在第一重防水措施(罩面板19)出现纰漏的情况下起到第二重防水作用,将刚渗入变形缝15的水从排水管引流至排水沟17并排出墙体。

为避免排水管与排水孔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积水外溢至排水孔内,然后沿第一墙体11或第二墙体13的墙壁流回至变形缝15中,请一并再参照图3与图4,本实施例在第一排水管161的外壁以及第二排水管165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防水套162和第二防水套166。

第一防水套162用于密封第一排水管161与第一排水孔115之间的间隙,第二防水套166用于密封第二排水管165与第二排水孔135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为避免排水沟17内的积水过多,导致积水发生倒流,由排水沟17流回至变形缝15,本实施例在第一排水管161以及第二排水管165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63和第二单向阀167。第一单向阀163用于防止积水由第一排水沟171流向变形缝15,第二单向阀167用于防止积水由第二排水沟173流向变形缝1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变形缝15内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变形缝15的弹性防水件153。多个弹性防水件153沿靠近第三开口端151到远离第三开口端151的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弹性防水件153,可在变形缝15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对整个建筑墙10起到第三重防水、防风及防潮效果。鉴于此,第一排水孔115的靠近变形缝15的一端的孔口与第二排水孔135的靠近变形缝15的孔口均位于述变形缝15的开口端与弹性防水件153之间,以便进入变形缝15开口端的积水先通过排水管排入排水沟17中,然后再通过弹性防水件153避免积水进入位置更深的变形缝15区域。

作为可选地,上述弹性防水件153例如可以包括弹性防水气囊、弹性防水泡沫条或弹性防水橡胶圈。上述弹性防水件153在变形缝15中均处于压缩装态,具有膨胀的趋势,以便即使在变形缝15的宽度增大时,弹性防水件153也能随之呈现恢复形变(膨胀)的状态,从而抵住变形缝15的缝壁,起到密封作用。

具体地,为避免弹性防水件153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在变形缝15中发生滑动,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每个弹性防水件153均具有朝向第一墙体11的第一凸部1531以及朝向第二墙体13的第二凸部1533。

相应地,第一墙体11的靠近变形缝15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凸部1531配合的第一填充槽117,第二墙体13的靠近变形缝15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凸部1533配合的第二填充槽137。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凸部和填充槽,可固定每个弹性防水件153的具体位置,提高其对建筑墙10所起的防水、防风和防潮效果。

进一步地,为避免弹性防水件153从填充槽内脱落,第一凸部1531与第二凸部1533的外壁均设有防滑层(图未示),以增大第一凸部1531与第一填充槽117、第二凸部1533与第二填充槽137之间的摩擦力,使相互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

承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10的作用原理为:

排水沟17用于排出墙体所含的积水,使墙主体保持干燥。

将罩面板19中的两侧区域设置为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区并对应盖合于第一排水沟171的第一开口端1711与第二排水沟173的第二开口端1731,一方面可将墙体外层以及变形缝15周围的水通过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渗透入第一排水沟171及第二排水沟173,另一方面,水性聚氨酯罩面板19区还能增加罩面板19的表面硬度,抗划伤性能,提高耐用性。

防水面板区195位于第一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1与第二水性聚氨酯罩面板区193之间并对应盖合于变形缝15的第三开口端151,能初步起到避免墙体外部的水通过变形缝15渗入墙体内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风防潮作用。

通过设置排水孔和排水管,可在第一重防水措施(罩面板19)出现纰漏的情况下起到第二重防水作用,将刚渗入变形缝15的水从排水管引流至排水沟17并排出墙体。

通过设置弹性防水件153,可在变形缝15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对整个建筑墙10起到第三重防水、防风及防潮效果。鉴于此,第一排水孔115的靠近变形缝15的一端的孔口与第二排水孔135的靠近变形缝15的孔口均位于述变形缝15的开口端与弹性防水件153之间,以便进入变形缝15开口端的积水先通过排水管排入排水沟17中,然后再通过弹性防水件153避免积水进入位置更深的变形缝15区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图未示),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具有防水变形缝15的建筑墙10。通过具有实施例1中的建筑墙10,可提高建筑的防水、防潮和防风的性质,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长,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10能充分适应变形缝15变形现象,缝隙密封效果好,防水、防潮、防风。具有上述建筑墙10的建筑使用期限长,安全性能高。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