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471发布日期:2018-07-11 01:45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尤其是一种光伏板屋面。



背景技术:

现有钢结构厂房屋面形式,均采用传统的彩钢瓦屋面,屋面间通过咬合或者打钉与内部钢结构连接。该种结构使用寿命短,防腐性差,易生锈,且屋面容易漏水。因此,设计出一种使得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屋面结构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意义,而目前对如何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提高防水性和结构稳定性是行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板屋面,包括: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压条,压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上方;

W型引水槽,截面呈“W”形,固定安装在屋面檩条上;

限位弹垫,骑设在所述W型引水槽上,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限位弹垫上;

限位卡扣,安装在所述W型引水槽和限位弹垫之间,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光伏组件卡接;

Z型限位板,固定安装在所述W型引水槽的两侧,所述Z型限位板的底部位于屋面檩条上,所述Z型限位板的上部与所述W型引水槽相配合;

U型引水槽,截面为“U”形,沿垂直与W型引水槽长度的方向设置,所述U型引水槽搁置在所述W型引水槽上,且“U”形截面的上部与所述光伏组件卡接,所述U型引水槽与所述W型引水槽相连通;

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压条,光伏组件,限位弹垫,限位卡扣,W型引水槽依次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到所述屋面檩条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Z型限位板包括下横板、竖板、上横板以及与上横板相连接的端斜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上横板相连,所述竖板的另一端与下横板相连,所述上横板与端斜板均与所述W型引水槽相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W型引水槽两侧的斜壁向外伸出有支撑翼,所述支撑翼与所述上横板相贴合,所述斜壁与所述端斜板相贴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端斜板与所述上横板呈的夹角与W型引水槽两侧的斜壁与支撑翼之间的夹角相一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引水槽搁置在所述支撑翼上,所述U型引水槽的端部延伸至所述W型引水槽的沟槽。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引水槽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框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扣上设有卡齿,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框与所述卡齿卡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齿的截面为“D”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垫上对称设有限位台阶。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自攻螺钉将所述光伏组件压条,光伏组件,限位弹垫,限位卡扣,W型引水槽一起通过固定到所述屋面檩条上,从而实现将光伏组件作为屋面建筑的一部分,实现了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所述光伏组件南北方向通过W型引水槽进行搭接,所述W型引水槽放在屋面檩条上,所述W型引水槽的两边通过Z型限位板固定,从而防止W型引水槽在东西方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能够将光伏组件牢固固定在建筑屋面,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且渗漏到所述光伏组件内部的雨水可通过W型引水槽拍向天沟,提高了屋面整体结构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弹垫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弹垫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U型引水槽与W型引水槽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1、光伏组件压条;2、光伏组件;3、限位弹垫;4、限位卡扣;5、W型引水槽;6、Z型限位板;7、U型引水槽;8、自攻螺钉;9、安装框;50、斜壁;51、支撑翼;31、限位台阶;41、卡齿;61、下横板;62、竖板;63、上横板;64、端斜板;71、限位槽;100、屋面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光伏板屋面,包括光伏组件压条1、光伏组件2、限位弹垫3、限位卡扣4、W型引水槽5、Z型限位板6、U型引水槽7,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压条1、光伏组件2、限位弹垫3、限位卡扣4、W型引水槽5依次通过自攻螺钉8固定到所述屋面檩条100上。

光伏组件压条1的下部是截面为“工”字型的环形块,环形块紧密压合在所述光伏组件2的上方。W型引水槽5的截面呈“W”形,通过自攻螺钉8固定安装在屋面檩条100上。所述W型引水槽5两侧的斜壁50向外水平伸出有支撑翼51。所述W型引水槽5中心处设置有凸起,先将限位卡扣4骑设在所述W型引水槽5上的凸起处,然后再将限位弹垫3骑设在所述限位卡扣4上。限位弹垫3减少了光伏组件2与W型引水槽5之间的刚性接触,以便更好的保护光伏组件2内侧电池片不被损坏。限位弹垫3的限位台阶31可以减少光伏组件2在南北方向的滑移。所述光伏组件2对称放置在位于所述限位弹垫3的两侧,限位卡扣4对称设置的卡齿41将位于限位弹垫3上的两块光伏组件2之间紧密结合,减少了多块光伏组件2间的累积偏差以及减少组件中间起供的风险。为了减轻构件重量及满足卡扣目的,将所述卡齿41的截面为“D”形。

所述W型引水槽5的两侧安装有Z型限位板6,所述Z型限位板6的截面为“Z”形。所述Z型限位板6包括下横板61、竖板62、上横板63以及与上横板63相连接的端斜板64,所述竖板62的一端与上横板63相连,所述竖板62的另一端与下横板61相连,所述Z型限位板6的下横板61位于屋面檩条100表面,所述端斜板64与所述上横板63呈的夹角与W型引水槽5两侧的斜壁50与支撑翼51之间的夹角相一致。使得所述支撑翼51与所述上横板63相抵接,所述斜壁50与所述端斜板64相抵接。通过Z型限位板6对W型引水槽5的两侧进行封堵,对放在屋面檩条100上的W型引水槽5起到了限位作用,从而防止了W型引水槽5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保证了结构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2南北方向连接通过W型引水槽5进行搭接,光伏组件压条1通过自攻螺栓8与W型引水槽5连接,在南北方向通过光伏组件压条1、光伏组件2、限位弹垫3、限位卡扣4和W型引水槽5构成一个密封体系,大量的雨水通过光伏组件2流向天沟,少量的渗漏到光伏组件压条1内侧的雨水通过W型引水槽5流向天沟。

U型引水槽7的截面为“U”形,沿垂直与W型引水槽5长度的方向设置,所述U型引水槽7搁置在所述W型引水槽5上,且“U”形截面的上部设有限位槽71,所述光伏组件2的安装框9卡接在所述限位槽71内。所述U型引水槽7搁置在所述支撑翼51上,所述U型引水槽7的端部延伸至所述W型引水槽5的沟槽。通过将所述U型引水槽7通过暗扣式方式卡扣到光伏组件2内侧,从而使大部分雨水从光伏组件2上方流向天沟,而渗漏到光伏组件压条1内侧的水则能顺利地在东西方向通过U型引水槽7引到W型引水槽5,再进一步引到屋面天沟流向大地,保证了屋面的防水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安装连接方式及构造,使整个屋面系统为一个结构稳定牢固的密封系统,直接将光伏板作为屋面使用,将光伏组件很好地融合到了建筑屋面体系,节能环保,整洁美观。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替换和改变,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