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2458发布日期:2018-07-13 18:3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耐火砖简称火砖。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耐火材料。按制备工艺方法来划分可分为烧成砖、不烧砖、电熔砖、耐火隔热砖;按形状和尺寸可分为标准型砖、普通砖、特异型砖等。可用作建筑窑炉和各种热工设备的高温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并在高温下能经受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和机械作用,鉴于耐火砖的大量使用,耐火砖的吊顶结构的安装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有公开号为CN2041394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暗插式吊顶安装结构,其由主龙骨、吊件、连接件、次龙骨以及吊顶板组成,连接件通过其一侧成型的弯头结构与主龙骨连接,次龙骨“工”字形的顶部的两侧可以容置于插槽结构内使其与连接件固定,次龙骨“工”字形的下部两侧分别与吊顶板侧面的凹槽结构配合连接,有益效果是:吊顶板侧面成型有凹槽结构,通过凹槽结构与龙骨插接固定,较传统的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具有组装便捷,拆卸方便等优点,同时吊顶板的板面没有因为安装受到破坏。

但是,该实用新型在进行安装时,安装最内侧的吊顶板时,需在次龙骨上滑移较长的距离,安装的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其能够快速便捷的完成耐火砖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于墙顶下的轻钢龙骨架,包括倒U形的搭接件,所述搭接件均匀地搭接于每排轻钢龙骨架上,每排轻钢龙骨架上相邻所述搭接件的距离小于耐火砖的宽度,所述搭接件下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有凸块,所述耐火砖的两侧下设有与凸块配合的让位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墙顶下水平设置有轻钢龙骨架,在每排的轻钢龙骨架上搭接有倒U形的搭接件,搭接件均匀的固定布置于每排的轻钢龙骨架上,倒U形的搭接件可快速的完成安装;每排轻钢龙骨架上的相邻的搭接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耐火砖的宽度,因此,可保证每块耐火砖进行安装时,都有搭接固定结构对其进行固定;搭接件的下端铰接连有连接板,连接板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凸块,在耐火砖的两侧下设有和凸块配合的让位口,因此,对耐火砖进行安装时,将耐火砖两侧上的让位口卡于凸块上,即可完成耐火砖的安装工作,安装快速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件下设有限制连接板向该侧方向转动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接件下设有限制连接板向该侧方向转动的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能保证连接板带动凸块向一侧的方向转动而不能向另一侧方向转动,因此,安装耐火砖时,耐火砖沿着一定的顺序安装,耐火砖的安装顺序和连接板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耐火砖的时候,可将未安装耐火砖的一侧的连接板向上转动,便于耐火砖的放入,但是,已安装耐火砖一侧的连接板受限位板的限位作用无法向已安装耐火砖的一侧转动,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安装耐火砖后的连接板及凸块的位置的稳定,避免其在后续的耐火砖的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搭接件之间的铰接处设有将连接板抵紧于限位板上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及搭接件之间的铰接位置上设有将连接板抵紧在限位板上的扭簧,因此,在正常状态下,受扭簧的作用,连接板始终抵紧于限位板上,因此,连接板正常状态下处于竖直的状态,可有效的保证安装耐火砖后的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件倒U形的两侧设有对应的腰形孔,两所述腰形孔中穿设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接件的倒U形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腰形孔,且在两腰形孔中穿设有螺栓,因此,当轻钢龙骨架的尺寸较大时,可通过调整螺栓在两个腰形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搭接件对轻钢龙骨架具有更好的适配性,满足多种尺寸的轻钢龙骨架的安装需求,将螺栓从安装后的轻钢龙骨架的下方穿过,并通过两侧的延续款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搭接件稳固的安装于轻钢龙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下设有承托凸块两侧的整排的耐火砖的承托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块的下方设置有承托凸块两侧的整排的耐火砖的承托件,承托件可有效的对安装完毕后的耐火砖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对其侧边进行进一步地的承托,从而可有效的保证其安装的稳定,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耐火砖的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内空腔,所述空腔下设有与整排搭接件布置方向一致的下槽体,所述承托件包括上部的水平设置的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的宽度小于空腔的宽度,所述卡固部下垂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下设有承托两侧耐火砖的承托部,所述承托件上的卡固部卡入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块内设置空腔,且在空腔的下方设有和整排的搭接件布置的方向一致的下槽体,将承托件设为卡固部、连接部及承托部三个部分组成,安装承托件时,从已安装耐火砖后的一端的凸块部分装起,将卡固部卡于空腔中,连接部从下槽体中穿出,承托部能有效的对两侧的耐火砖进行支撑固定,保证耐火砖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下槽体的两侧设有抵紧片,所述抵紧片下设有将抵紧片抵紧于空腔内上部的抵紧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腔内下槽体的两侧设置有抵紧片,抵紧片的下方设置有将抵紧片抵紧于空腔的上部的抵紧弹簧,因此,安装承托件时,抵紧片将卡固部向上抵紧,从而带动卡固部下方的承托部向上,从而可抵接于耐火砖上,通过与耐火砖的接触保证耐火砖的侧边的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的两侧设有抵紧耐火砖上的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托部的两侧设有抵紧耐火砖上的橡胶条,设置的橡胶条一方面可避免承托部与耐火砖之间的刚性连接对耐火砖的损坏,另一方面也可增强承托部与耐火砖之间的紧密性,避免承托部与耐火砖之间存在空隙影响承托部对耐火砖的支承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只可单向转动的凸块,便于耐火砖安装的同时也可提供稳定的支承效果,保证安装后及安装过程中结构的稳定;

2、通过后期加设的承托件对安装好的耐火砖进行进一步地加固,保证耐火砖安装的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轻钢龙骨架;12、耐火砖;121、让位口;2、搭接件;21、腰形孔;22、螺栓;23、限位板;3、连接板;31、扭簧;4、凸块;41、空腔;42、下槽体;43、抵紧片;44、抵紧弹簧;5、承托件;51、卡固部;52、连接部;53、承托部;531、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便于安装的耐火砖吊顶结构,参照图1及图2,包括水平设置于墙顶下的轻钢龙骨架1,轻钢龙骨架1上每排龙骨间的距离和待安装的耐火砖12的宽度相等;轻钢龙骨架1上搭接有倒U形的搭接件2,且搭接件2均固定连接于每排或每列龙骨上,每排上相邻的搭接件2之间的距离小于耐火砖12的宽度;为保证搭接件2对不同宽度的轻钢龙骨架1的适配性更好,在搭接件2的倒U形的两侧设有对应的腰形孔21,在两腰形孔21中穿设有螺栓22,调节螺栓22在腰形孔21中的位置即可对不同的厚度的龙骨适配;在搭接件2下铰接连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自由端上固定设有凸块4,在耐火砖12的两侧下设有和凸块4配合的让位口121,因此,安装耐火砖12时,将耐火砖12两侧上的让位口121与凸块4配合安装,即可完成对耐火砖12的卡固,实现对耐火砖12的安装。

为进一步保证耐火砖12安装的稳定性,参照图1,在搭接件2的下方设有限制连接板3向该侧方向转动的限位板23,限位板23的设置使搭接件2只能向远离限位板23的一侧转动而不能在另一侧转动,因此,安装耐火砖12时,顺序安装,已安装耐火砖12的一侧由于限位板23的限制作用,不能发生转动,实现耐火砖12的稳定安装,而未安装耐火砖12的一侧则可转动连接板3,便于耐火砖12的装入,同时也对装入后的耐火砖12进行有效的固定;在连接板3和搭接件2之间还设有将连接板3抵紧于限位板23上的扭簧31,扭簧31可有效的将连接板3进行复位,保证其始终处于竖直的状态。

为进一步地增强耐火砖12的安装强度,参照图2及图3,在凸块4下还设有承托凸块4的两侧的整排的耐火砖12的承托件5,在凸块4内设有空腔41,空腔41的下方设有和整排的搭接件2方向一致的下槽体42,承托件5包括上部的水平设置的卡固部51,卡固部51的宽度小于空腔41的宽度,卡固部51的下方垂直设有连接部52,连接部52下设有承托两侧的耐火砖12的承托部53,安装承托件5时,将卡固部51从凸块4的一侧上卡入空腔41中,并整排布置;为实现承托部53抵紧固定于两侧的耐火砖12上,在空腔41内下槽体42的两侧设有抵紧片32,抵紧片43下设有将抵紧片43抵紧于空腔41内上部的抵紧弹簧44,因此,承托件5卡入后,抵紧片43在抵紧弹簧44的作用下会将卡固部51向上顶起,从而带动承托部53抵紧固定于两侧的耐火砖12上,同时,在承托部53的两侧设有橡胶条531,从而可进一步地实现承托部53抵紧于耐火砖12上,保证承托件5安装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

首先,根据待安装的耐火砖12吊顶的厚度将轻钢龙骨架1安装于墙顶上适合的高度,之后,沿着整排或者整列的轻钢龙骨放置搭接件2,并在搭接件2上的腰形孔21中穿入螺栓22进行固定,之后开始安装耐火砖12,连接板3上一侧受限位板23的限制作用无法向远离耐火砖12安装位置转动,另一侧可实现转动从而便于耐火砖12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在每排安装搭接件2下的凸块4中的空腔41中穿入承托件5,从而实现对耐火板的进一步地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