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吊装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589发布日期:2018-07-31 20:51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吊装顶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以及实用要求的提高,对室内建筑墙面进行装饰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其中,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在整个室内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室内的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而在选择吊顶的固定材料时,要遵循省材、牢固、安全、美观、实用的原则;目前使用的吊顶的固定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起来较为繁琐;而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固定装置的牢固性则较差,另外,再加上吊板自身的重量,在长时间之后可能会对牢固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室内吊装顶板,通过充气袋抵消了顶板的一部分重力,使得顶板轻盈,且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安装,牢固性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吊装顶板,若干个顶板相互拼接后吊装在天花板底侧,所述顶板顶壁固定设置有充气袋,所述充气袋的面积略小于顶板的面积,充气袋内填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惰性气体,顶板顶壁位于充气袋两侧处垂直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的杆体上开设有吊孔,天花板对应吊杆的位置处垂直设置有多个挂杆,所述挂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与吊孔相匹配的吊钩,顶板通过吊杆上的吊孔挂接在挂杆的吊钩上以实现顶板的吊装。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板一端设置有凸块,另一端开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任意相邻的两个顶板之间通过凸块与凹槽拼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块顶壁表面贴设有一层橡胶垫。

作为优选的,所述充气袋的厚度不大于吊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装顶板,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装修中,质量高的顶板一般重量较大,故通过充气袋抵消了吊装顶板的一部分重力,使得顶板十分轻盈,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取放,在保证顶板质量的前提下又实现了安装取放的便于;另一方面,吊钩与吊孔的挂接方式简单易于安装,简化了施工工人的安装难度,配合轻盈的顶板使得安装过程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室内吊装顶板,若干个顶板1相互拼接后吊装在天花板2底侧,所述顶板1顶壁固定设置有充气袋3,所述充气袋3的面积略小于顶板1的面积,充气袋3内填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惰性气体,避免在遇到火灾的情况下气体爆炸,顶板1顶壁位于充气袋3两侧处垂直设置有吊杆4,所述吊杆4的杆体上开设有吊孔5,天花板2对应吊杆4的位置处垂直设置有多个挂杆6,所述挂杆6底端固定设置有与吊孔5相匹配的吊钩7,顶板1通过吊杆4上的吊孔5挂接在挂杆6的吊钩7上以实现顶板1的吊装。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一端设置有凸块8,另一端开设有与凸块8相匹配的凹槽9,任意相邻的两个顶板1之间通过凸块8与凹槽9拼接为一体,通过凸块与凹槽的连接方式使得顶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避免了由于安装问题导致的顶板与顶板之间可能出现的较大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8顶壁表面贴设有一层橡胶垫801,保证了顶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紧密连接的一体结构,气密性高,也防止可能出现的渗水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袋3的厚度不大于吊杆4的长度,保证充气袋3不受到挤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装顶板,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装修中,质量高的顶板一般重量较大,故通过充气袋抵消了吊装顶板的一部分重力,使得顶板十分轻盈,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取放,在保证顶板质量的前提下又实现了安装取放的便于;另一方面,吊钩与吊孔的挂接方式简单易于安装,简化了施工工人的安装难度,配合轻盈的顶板使得安装过程更加高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板,一方面其通过充气袋与墙体之间接触固定,对墙板形成了主要的缓冲作用,在墙板遇到硬物碰撞或强力挤压时能够有效避免墙板的损伤,另一方面,连接柱与柱状槽的组合中,缓冲件又起到了额外的缓冲效果,避免了充气袋可能受到的过度挤压情况,也使得连接更加稳固,橡胶层的设置是为了使连接柱与柱状槽之间形成过硬连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