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586发布日期:2018-07-31 20:51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由于房屋的设计不同,房屋层高也各不相同。在实际建造中,如采用普通建材堆砌,则需直接根据房屋外檐设计要求建造。而采用钢结构作为房屋外檐,则需要直接根据房屋外檐设计要求对钢材进行切割焊缝连接等。而依据尺寸订制的钢结构房屋外檐,只能适用于同等尺寸的房屋,拆卸后较难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根据房屋层高调节自身高度的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同一外檐高度可调,可拆卸重复利用,利用率高,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安装在钢结构房屋或者其他钢结构建筑外,包括分别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建筑外两侧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则分别焊缝固定有角柱,所述两侧角柱顶部之间固定有弧形的顶部框架,每根角柱顶部上还分别固定有边梁,所述边梁外端与角柱顶部固定、里端则与建筑配合插接;所述的角柱包括与底板焊缝固定的导轨钢条和插接在导轨钢条内的钢立柱,所述导轨钢条与钢立柱上则对应开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定位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外檐的可靠性,顶部框架包括至少两根弧形连接在两侧角柱顶部之间的弧形梁框架和垂直间隔固定在弧形梁框架上的檩条。

更进一步的,钢立柱、边梁和弧形梁框架均为双线结构的钢架且每个双线结构的钢架的双线之间还分别均匀间隔焊缝有加强筋。采用双线结构的钢架制作钢架,可有效提升外檐的机械性能,强度高且抗拉抗风性能优异。

再进一步的,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定位孔分别对应钢立柱的加强筋两侧设置。外檐高度的可调幅度则为钢立柱最上端加强筋与最低端加强筋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外檐的高度由导轨钢条和钢立柱的高度共同决定,且高度具备多个可调方案,可根据实际房屋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高度,同一外檐可适用于多种层高的房屋,可拆卸重复利用,利用率高,节能环保,适用于户外钢架房屋的搭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地脚螺栓2、底板3、边梁4、导轨钢条5、钢立柱6、定位孔7、弧形梁框架8、檩条9、加强筋10、外檐屋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安装在钢结构房屋或者其他钢结构建筑外,包括分别通过地脚螺栓1固定在建筑外两侧的底板2。所述底板2上则分别焊缝固定有角柱,所述两侧角柱顶部之间固定有弧形的顶部框架,为了提高外檐的可靠性,顶部框架包括至少两根弧形连接在两侧角柱顶部之间的弧形梁框架7和垂直间隔固定在弧形梁框架7上的檩条8。弧形梁框架7中部则焊缝固定有外檐屋脊10。

每根角柱顶部上还分别固定有边梁3,所述边梁3外端与角柱顶部固定、里端则与建筑配合插接。角柱包括与底板2焊缝固定的导轨钢条4和插接在导轨钢条4内的钢立柱5,所述导轨钢条4与钢立柱5上则对应开有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定位孔6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钢立柱5、边梁3和弧形梁框架7均为双线结构的钢架且每个双线结构的钢架的双线之间还分别均匀间隔焊缝有加强筋9。采用双线结构的钢架制作钢架,可有效提升外檐的机械性能,强度高且抗拉抗风性能优异。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定位孔6分别对应钢立柱5的加强筋9两侧设置。外檐高度的可调幅度则为钢立柱5最上端加强筋9与最低端加强筋9之间的距离。

如此设计的组合拼接式钢结构房屋外檐,在安装时,首先根据安装需求,在原有房屋外墙或者钢结构上开设与边梁3和配合插接的安装槽,而后将边梁3插入并固定,根据外墙高度和外檐所需安装高度,沿导轨钢条4调整钢立柱5的高度并通过螺栓将导轨钢条4与钢立柱5锁紧。外檐的高度由导轨钢条4和钢立柱5的高度共同决定。高度调节则由钢立柱5的两根加强筋9之间间距范围决定。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房屋设计要求设计相邻两根加强筋9之间间距,使同一外檐可适用于多种层高的房屋,可拆卸重复利用,利用率高,节能环保,适用于户外钢架房屋的搭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