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578发布日期:2018-07-31 20:51阅读:2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其楼板和墙板等构件通常采用在工厂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为了加强楼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叠合楼板,虽然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好,但是现场湿作业较多,环境污染较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效率较低。

目前,也有施工单位采用全预制楼板,一般的做法是,在相邻两预制板之间现浇混凝土,靠混凝土将预制板连成整体,这种结构的楼板,施工效率高,现场湿作业非常少,但是整体性较差,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连接不牢靠,影响整体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前提下,整体性差,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包括:组合预制板和角钢,所述组合预制板横向垂直安装于墙体内,所述角钢安装于所述墙体与所述组合预制板的内角处,两个所述角钢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组合预制板,还包括多块预制板和加固块,在所述预制板纵向两端的头部设置有凹槽型切割区,所述加固块安装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内,用于将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连接于一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加固块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模块、主筋和箍筋,所述钢筋混凝土模块安装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内,所述主筋为4根,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模块的4个角上,所述箍筋绑扎于4根所述主筋外,用于将4根所述主筋绑扎于一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焊接缀板。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凹槽型切割区包括半圆切割区和方框切割区,所述半圆切割区的直径位于所述方框切割区的一条边的中间位置;所述钢筋混凝土模块的形状与2个所述凹槽性切割区组合到一起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预制板为空心预制板,在所述空心预制板的轴线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圆形孔。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墙体为内墙,所述角钢安装于所述内墙墙体与外墙所述空心预制板的四个内角处,所述角钢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中,所述墙体为外墙,还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安装于所述外墙的外墙面上,所述角钢与所述第一钢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两块所述第一钢板外部通过所述第二钢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角钢、连接件将组合预制板与墙体连接于一体,整体结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块将安装于相邻两块预制板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内,使相邻两块预制板连接于一体,提高了相邻两块预制板之间的稳固性,整体性更好,连接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第一连接件1,角钢2,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墙体5,组合预制板6,预制板61,圆形孔611,加固块62,钢筋混凝土模块621,主筋622,箍筋623,凹槽型切割区63,半圆切割区631,方框切割区632,第二连接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的措施、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包括:组合预制板6和角钢2,组合预制板6横向垂直安装于墙体5内,角钢2安装于墙体5与组合预制板6的内角处,两个角钢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组合预制板6,还包括多块预制板61和加固块62,在预制板61纵向两端的头部设置有凹槽型切割区63,加固块62安装于相邻两块预制板61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63内,用于将相邻两块预制板61连接于一体。

现有技术是在相邻两预制板之间现场浇筑混凝土,靠混凝土将预制板连成整体,这种结构的楼板,施工效率高,现场湿作业非常少,但是整体性较差,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连接不牢靠,影响整体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角钢2、第一连接件1将组合预制板6与墙体5连接于一体,整体结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块62将安装于相邻两块预制板61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63内,使相邻两块预制板61连接于一体,提高了相邻两块预制板61之间的稳固性,整体性更好,连接更牢固。

实施例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固块62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模块621、主筋622和箍筋623,钢筋混凝土模块621安装于相邻两块预制板61的两个凹槽型切割区63内,主筋622为4根,安装于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的4个角上,箍筋623绑扎于4根主筋622外,用于将4根主筋622绑扎于一体。在4根主筋622外围绑扎箍筋623,相当于在钢筋混凝土模块621内形成暗梁结构,增强了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稳定性更好;再将钢筋混凝土模块621安装于两个凹槽型切割区63内,使相邻两块预制板61连接于一体,提高了相邻两块预制板61之间的稳固性,整体性更好,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7为螺杆;第一连接件1为焊接缀板。螺杆连接操作容易,连接紧密;焊接缀板连接性更好。

进一步地,凹槽型切割区63包括半圆切割区631和方框切割区632,半圆切割区631的直径位于方框切割区632的一条边的中间位置;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的形状与2个凹槽性切割区63组合到一起的形状相同。带有半圆切割区631的凹槽型切割区63与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的连接更加圆滑、紧密,安装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预制板61为空心预制板,在空心预制板的轴线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圆形孔611。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圆形孔611的空心预制板受力更加均匀,承载力更好,质量轻,降低了对墙体的施力,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墙体5为内墙时,角钢2安装于所述内墙墙体与空心预制板的四个内角处,角钢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墙体5为外墙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钢板3和第二钢板4,第一钢板3安装于外墙的外墙面上,角钢2与第一钢板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两块第一钢板3外部通过第二钢板4相连接。增加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4和第二连接件7,将组合预制板6与外墙连接于一体,整体结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为:

步骤一,在加工施工前,在预制板61底部设置有效支撑;

步骤二,将预制板61表面装饰层及粉刷层凿除,注意保护好预制板,避免拆除过程中损坏预制板61;

步骤三,放线切割,凿除相邻空心预制板的交接处,保留空心预制板半孔,切割完成后,形成凹槽型切割区63,两相邻空心预制板交接处切割出30cm缺口。

步骤四,在这30cm位置处,铺设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然后增加4根主筋622,将4根主筋622分别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模块621的四角处,然后再4根主筋622外围绑扎箍筋623,形成暗梁结构;

步骤五,向加固块62内灌注混凝土补强,加固完成后,相邻两块预制板61连接成整体,组成组合预制板6;

步骤六,根据相关节点位置,安装固定角钢2、第一钢板3和第二钢板4,组合预制板6、角钢2、第一钢板3,组合预制板6垂直安装于墙体5内,在墙体5的两侧安装有组合预制板6,角钢2安装于墙体5与组合预制板6的内角处,两个角钢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当墙体5为内墙时,角钢2安装于所述内墙墙体与空心预制板的四个内角处,角钢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当墙体为外墙时,第一钢板3安装于外墙的外墙面上,角钢2与第一钢板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接,两块第一钢板3外部通过第二钢板4相连接;

步骤七,步骤六安装完成后,在上述结构与墙体5之间间隙灌注高强砂浆,达到结构的密实性;

步骤八,全部完成后,高强砂浆粉刷收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