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楞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846发布日期:2018-09-07 22:0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楞固定件。



背景技术:

背楞是一种用于支撑建筑模板的构件,通常背楞是通过对拉螺杆依次贯穿背楞、外墙K板或外墙模板、以及内墙模板后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的。

在一些建筑场地,由于空间局限而难以或者无法设置内墙模板,所以工作人员在建筑时就省去了内墙模板的搭建,进而导致对拉螺杆穿过背楞的一端没有内墙模板的支撑,故背楞无法通过对拉螺杆固定安装在K板或外墙模板上,针对该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安装背楞的紧固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楞固定件,能够在未设置内墙模板的情况下将背楞固定在外墙模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楞固定件,包括:用于预埋于墙体内且穿设于外墙模板的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上设置有用于卡接于外墙模板靠近墙体侧以防止所述第一螺纹柱转动的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装配的、用于固定背楞的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适配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螺纹柱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垂直;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装配的、用于将所述第二螺纹柱和所述第一螺纹柱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柱相装配的、用于将所述背楞与所述第二螺纹柱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在进行背楞的装配时,第一螺纹柱是预埋在墙体内的,先将K板或外墙模板套设在第一螺纹柱上,然后将第二螺纹柱通过第一装配孔与第一螺纹柱相装配并使用第一固定件进行固定,之后将背楞套设于第二螺纹柱上并使用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从而完成背楞与K板或外墙模板的装配,操作方便简单,且能将背楞与墙体装配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螺纹柱一体成型,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同轴设置,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呈正五边形。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卡接部设置为正五边形,可以在K板或外墙模板与第一螺纹杆的套接处的靠近墙体侧开设与卡接部相匹配的限位槽,卡接部与限位槽相装配,从而使第一螺纹杆不易与K板或外墙模板之间发生转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远离外墙模板处的、呈正五棱柱型的、与所述第二螺纹柱相装配的限位段;套设在所述限位段上的、用于将所述第二螺纹柱向靠近所述外墙模板方向抵紧的抵紧件;以及,装配在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远离所述外墙模板端的、用于将所述抵紧件与所述第一螺纹柱固定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装配孔的横截面与所述限位段相匹配。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在进行第二螺纹柱的第一螺纹柱之间的固定时,先将第二螺纹柱通过第一装配孔与限位段相装配,再将抵紧件套接在第一螺纹柱上,最后将第一螺母装配在第一螺纹柱的端部并旋紧,从而使抵紧件推动第二螺纹柱朝靠近K板或外墙模板方向移动,使装配在第二螺纹柱上的背楞抵紧K板或外墙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抵紧件的抵紧所述第二螺纹柱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段相适配的第二装配孔,所述抵紧件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匹配的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三装配孔相连通。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在将抵紧件与第一螺纹柱相装配时,先将抵紧件的第二装配孔端对准第一螺纹柱套接,之后推动抵紧件,使第二装配孔套接在限位段上,第三装配孔套接在第一螺纹柱的端部,最后将第一螺母旋紧装配在第一螺纹柱的端部,从而推动抵紧件抵接第二螺纹柱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远离所述外墙模板端开设有用于与拆卸工具相对接的卡槽。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设置的卡槽更加便于与拆卸工具相装配,从而使第一螺纹柱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柱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装配的装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部上的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周向设置在所述装配部上的、用于抵接所述背楞的限位凸起,以及,装配在所述螺纹部上的第二螺母。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在进行背楞与第二螺纹柱的装配时,先将背楞通过螺纹部与第二螺纹柱套接,限位凸起将背楞进行抵接,之后再使用第二螺母旋紧装配在螺纹部上,以将背楞抵紧装配在第二螺纹柱上,从而实现背楞的固定,结构简单,实现了背楞装配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螺纹部上的、用于抵接所述背楞的垫片。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垫片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二螺母与背楞之间的抵接面积,使得背楞的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柱的预埋于墙体端呈锥状。

实现上述方案的背楞固定件,将第一螺纹柱预埋于墙体端设置为锥状,可以在将第一螺纹柱拆离墙体时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快捷。

有益效果:

1.通过预留设置在墙体上的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将背楞与墙体固定装配,实现了在未设置内墙模板的情况下将背楞固定在外墙模板上。

2.将第一螺纹柱的预埋于墙体端设置为椎体状且在其端部开设卡槽,可以使用拆卸工具与卡槽相配合将第一螺纹柱和墙体拆卸,从而实现了第一螺纹柱的再次使用,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楞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楞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楞固定件与背楞、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楞固定件与背楞、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第一螺纹柱;11、卡接部;12、卡槽;2、第二螺纹柱;21、第一装配孔;22、装配部;23、螺纹部;3、第一固定部;31、限位段;32、抵紧件;33、第一螺母;321、第二装配孔;4、第二固定部;41、限位凸起;42、第二螺母;43、垫片;5、墙体;6、K板;61、限位槽;7、背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背楞固定件,包括:第一螺纹柱1,第二螺纹柱2,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

如图3-4所示,第一螺纹柱1预埋于墙体5内,外墙模板穿设在第一螺纹柱1上,第二螺纹柱2装配在第一螺纹柱1上并通过第一固定部3固定,背楞7套设在第二螺纹柱2上并通过第二固定部4进行固定,实现了在不设置内墙模板的情况下将背楞7固定在K板6或外墙模板上。

具体地,如图1-2所示,第一螺纹柱1的预埋于墙体5(如图3)内部分设置为圆柱体型且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第一螺纹柱1上设置有卡接部11,K板6或外墙模板的与第一螺纹柱1相装配处的靠近墙体5侧设置有与卡接部11相嵌合的限位槽61,以防止第一螺纹柱1与K板6或外墙模板之间发生转动,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1与第一螺纹柱1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卡接部11的横截面呈正五边形;第一固定部3用于将第二螺纹柱2与第一螺纹柱1固定稳定,第一固定部3包括设置在第一螺纹柱1上的限位段31、与限位段31相装配的抵紧件32以及与第一螺纹柱1相装配的第一螺母3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段31同轴设置在第一螺纹柱1的远离外墙模板处,限位段31的横截面呈正五边形,用于与第二螺纹柱2相装配,第二螺纹柱2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柱1相适配的第一装配孔21,第一装配孔21的横截面与限位段31相匹配,从而使第二螺纹柱2装配在限位段31时不会绕第一螺纹柱1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段31的横截面可以呈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抵紧件32和第一螺母33用于将第二螺纹柱2朝靠近墙体5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背楞7抵紧K板6或外墙模板,具体地,抵紧件32的抵紧第二螺纹柱2端开设有与限位段31相适配的第二装配孔321,抵紧件3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相匹配的第三装配孔,第二装配孔321和第三装配孔相连通,第一螺纹柱1的远离墙体5端设置有螺纹,在进行抵紧件32的装配时,第二装配孔321套接在限位段31上,第三装配孔套接在第一螺纹柱1的端部,第一螺母33旋紧装配在第一螺纹柱1的端部,从而推动抵紧件32带动第二螺纹柱2移动;为了便于第一螺纹柱1的拆卸从而实现重复利用,第一螺纹柱1的远离外墙模板端开设有用于与拆卸工具相对接的卡槽12(如图4),第一螺纹柱1的预埋于墙体5端呈锥状。

第二螺纹柱2与第一螺纹柱1垂直设置,包括:与第一螺纹柱1相装配的装配部22,以及,设置在装配部22上的螺纹部2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装配部22呈圆柱体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配部22可以为正五棱柱或正六棱柱;第二螺纹柱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用于将背楞7固定装配第二螺纹柱2上,第二固定部4包括:周向设置在装配部22上的限位凸起41、垫片43和装配在螺纹部23上的第二螺母42,限位凸起41用于将背楞7承载在第二螺纹柱2上,垫片43为环形垫片43,用于分散螺母对背楞7的抵接力,第二螺母42用于将背楞7抵接固定在第二螺纹柱2上。

本实施例的背楞固定件的使用原理大致如下述:在进行背楞7的装配时,先将K板6或外墙模板套设在第一螺纹柱1上,卡接部11与限位槽61相嵌合,再将第二螺纹柱2套设在第一螺纹柱1上,将抵紧件32和第一螺母33与第一螺纹柱1相装配,之后将背楞7套设在第二螺纹柱2上,通过第二螺母42和垫片43将背楞7与第二螺纹柱2固定紧密,最后将第一螺母33与第一螺纹柱1旋紧,从而推动第二螺纹柱2向靠近墙体5的方向抵紧,以带动背楞7抵紧K板6或外墙模板,使得背楞7与K板6或外墙模板装配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