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断框架和隔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638发布日期:2018-06-22 11:0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装饰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断框架和隔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办公区域装修等家装过程中,通常采用隔断系统去划分区域,起到保护隐私和防止噪音等目的。一般的隔断系统采用金属框架来固定隔断板,起到隔断的效果。但是一般金属框架在外观和触感上的效果过于单一。随着人们对装修效果整体要求的提高,装修领域通过采用木质框架去提升隔断系统整体的效果。然而传统的木质隔断框架并未像金属框架那样形成一套标准的可预制零组件系统和安装方式,使得其应用成本居高不下,安装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隔断框架和隔断系统,以降低安装难度和应用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断框架,包括多个第一拼接板和多个第二拼接板,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拼接板的断面为L型,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首尾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隔断板的主框架,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内侧,多个所述第二拼接板首尾连接围成夹紧框,所述夹紧框相对所述主框架设置,且固定在所述主框架内,所述夹紧框与各个所述L型侧壁构成夹持所述隔断板不同棱边的主夹持槽。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隔断系统,主要包括多个第一拼接板和多个第二拼接板,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拼接板的断面为L型,且所述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均为木质拼接板。传统木质隔断框架,主要通过在安装过程中,基于现场需求在木板上开凿相应尺寸和位置的安装槽,以达到固定隔断板的作用。这样的方式安装过程较复杂,安装成本较高。而本方案中,通过采用木质的多个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实现隔断板的支撑固定,使得安装过程较简洁;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拼接板的固定位置来调整夹持槽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隔断板。当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通过首尾连接围成所述主框架时,断面为L型的所述第一拼接板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内侧。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隔断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然后再将由多个所述第二拼接板围成的夹紧框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利用粘胶或螺钉等方式将所述夹紧框固定在所述主框架内。此时,所述夹紧框与各个所述L型侧壁均会分别组成一个所述主夹持槽,使得所述隔断板的至少两个棱边被夹持在所述主夹持槽内。通过采用上述隔断框架,使得所述隔断板的安装过程可以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完成,使得整个安装过程简单快捷。而且,当需要拆除更新时,也可以先取出所述夹紧框,然后再取出所述隔断板,进而拆除所述隔断板和隔断框架,而不需要毁坏所述隔断框架进行拆除。被拆解后的所述隔断框架未被损坏,可以被再次利用,从而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为矩形,所述主框架的两块竖向的第一拼接板以及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的断面均为L型,两个竖向的第一拼接板分别抵接在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上,且与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的L型侧壁构成一个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持与所述夹紧框。

进一步地,与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抵接的第二拼接板为边框夹板,所述边框夹板的断面为L型,所述边框夹板的L型侧壁贴合在对应的第二拼接板厚度较小的一端,所述边框夹板伸入所述主框架内的端面与对应的第二拼接板的L型侧壁形成所述主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的外侧设有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第一拼接板的纵向设置,所述凸筋用于与墙体、地面或天花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框架还包括底座组件和夹持板组件,当所述隔断板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时,所述底座组件和所述夹持板组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隔断板之间,所述底座组件的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侧壁呈夹角设置,所述夹持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夹持板组件的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夹持槽,两个所述隔断板相对的端部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为两个断面为L型的第一转角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转角板厚度较小的一端的侧面为倾斜侧面,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的倾斜侧面贴合,使得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呈夹角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外侧,且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夹持板组件包括呈夹角拼接的主夹持板和副夹持板,所述主夹持板和所述副夹持板均贴合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上,所述主夹持板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角板的L型侧壁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所述副夹持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转角板的L型侧壁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为转角拼接块,所述夹持板组件为断面为L型的转角夹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分为第一转角壁和第二转角壁,所述第一转角壁与所述第二转角壁呈90°设置,所述转角夹板的L型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贴合,所述转角夹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分别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框架还包括两个断面为L型的第二转角板,当所述隔断板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时,两个所述第二转角板设置在所述相邻的隔断板之间,所述第二转角板厚度较大的一端的侧面为倾斜侧面,两个所述倾斜侧面贴合,使得两个所述第二转角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转角板的L型侧面形成了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安装有边框夹持板,所述边框夹持板与所述第二转角板的L型侧壁之间形成夹持所述隔断板的第二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框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当所述隔断板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之间平行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平行设置的两个隔断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紧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两个夹持所述隔断板的第三夹持槽,所述第三夹持槽以所述凸起未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侧壁为底壁。

一种隔断系统,包括隔断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断框架,所述隔断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所述隔断板与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抵接的端部夹持在所述主夹持槽内,所述隔断板与所述主夹持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垫片。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隔断系统,主要通过采用上述的隔断框架,来实现对所述隔断板的固定支撑。且其安装过程,主要通过所述隔断框架的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的拼接来实现。首先将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首尾连接成所述主框架,然后将所述隔断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再将由多个所述第二拼接板拼接成的夹紧框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所述夹紧框与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的L型侧壁组成所述主夹持槽,将所述隔断板的端部夹持在所述主夹持槽内。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简单快捷,且安装完成后的所述隔断系统,在需要拆除时,也可以按照安装过程的逆过程去拆解,拆解后的所述隔断框架还可以被再次利用,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而且,通过在所述隔断板与所述主夹持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所述垫片,进一步对所述隔断板起到保护作用。当各个主夹持槽的侧壁之间的平行度存在误差时,也可通过所述垫片的作用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断框架装配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断框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装配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断框架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组件和夹持板组件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组件和夹持板组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转角板和边框夹持板组装图;

图8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装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断框架,11、主框架,111、第一拼接板,1111、卡槽,112、凸筋,12、夹紧框,121、第二拼接板,122、主夹持槽,13、底座组件,131、第一安装槽,132、第一转角板,133、转角拼接块,1331、第一转角壁,1332、第二转角壁,14、夹持板组件,141、第一夹持槽,142、主夹持板,143、副夹持板,144、转角夹板,15、第二转角板,16、边框夹持板,161、第二夹持槽,17、第一连接板,171、第二安装槽,18、第二连接板,181、凸起,182、第三夹持槽,19、主端面,20、隔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断框架10,包括多个第一拼接板111和多个第二拼接板121,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拼接板111的断面为L型,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111首尾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隔断板20的主框架11,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111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主框架11的内侧,多个所述第二拼接板121首尾连接围成夹紧框12,所述夹紧框12相对所述主框架11设置,且固定在所述主框架11内,所述夹紧框12与各个所述L型侧壁构成夹持所述隔断板20不同棱边的主夹持槽122。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隔断框架10,主要包括多个第一拼接板111和多个第二拼接板121,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拼接板111的断面为L型。且所述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均采用木质结构,使得最终拼接成的隔断框架10的整体视觉效果较好。当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111首尾连接围成主框架11时,所述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111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主框架11内侧。当所述主框架11拼接成型后,将隔断板20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1内,然后再将由多个所述第二拼接板121首尾连接组成的夹紧框12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1内,所述夹紧框12与各个所述L型侧壁组成所述主夹持槽122,所述隔断板20的至少两个棱边被夹持在所述主夹持槽122内,从而起到对所述隔断板20的支撑固定。

通过采用多个第一拼接板111和多个第二拼接板121,然后采用拼接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隔断板20的固定支撑,一方面使得安装过程更加简洁,另一方面也使得组装后的所述隔断框架10,在需要拆解时,只需按照拼接安装过程的逆过程进行拆解。通过拆解的各个零部件还可被重复使用,使得整体的安装和使用成本降低。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先将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板111组合成所述主框架11,并将所述主框架11卡在相应的天花板、墙体和地面之间。然后利用螺钉等连接件将所述主框架11固定在天花板、腔体和地面之间,然后将所述隔断板20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1内,再将所述夹紧框12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1内,将所述隔断板20卡紧在所述主框架11与所述夹紧框12之间。

当然,也可将所述主框架11的各个棱边上的第一拼接板111均设置为断面为L型的结构,使得安装在主框架11内的隔断板20的各个棱边均受到夹持,整体上提高所述隔断框架10对所述隔断板20的稳固效果。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主框架11的两块竖向的第一拼接板111以及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111的断面均为L型,两个竖向的第一拼接板111分别抵接在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111上,且与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111的L型侧壁构成一个卡槽1111,所述卡槽1111用于卡持与所述夹紧框12。安装过程中,与底端横向的第一拼接板111匹配的第二拼接板121的两端则卡在所述卡槽1111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与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111抵接的第二拼接板121为边框夹板,所述边框夹板的断面为L型,所述边框夹板的L型侧壁贴合在对应的第二拼接板121厚度较小的一端,所述边框夹板伸入所述主框架11内的端面与对应的第二拼接板121的L型侧壁形成所述主夹持槽122。

上述方案中主要通过第二拼接板121和第一拼接板111的拼接形成所述主夹持槽122,从而实现对所述隔断板20的夹持固定。而所述第二拼接板121可以设计为断面为矩形的形式,或者如图3所示,将其设计为断面为L型的结构。然后通过粘胶或者螺钉等工具,将所述第二拼接板121拼接在所述第一拼接板111上,形成所述主夹持槽122。而将所述第二拼接板121设计为断面为L型的结构,使得第二拼接板121在与所述第一拼接板111连接时,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拼接板121的L型侧壁与所述第一拼接板111端部的配合进行对位,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从而使得整体的安装过程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主框架11的外侧设有凸筋112,所述凸筋112沿所述第一拼接板111的纵向设置,所述凸筋112用于与墙体、地面或天花板抵接。所述主框架11主要通过卡在由墙体、地面和天花板之间,然后再通过所述夹紧框12将所述隔断板20固定。而墙体、地面和天花板等的表面会存在不规整的情况,通过在所述主框架11的外侧设置所述凸筋112,通过所述凸筋112与墙体、地面或天花板的抵接,使得所述主框架11的卡紧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所述隔断框架10的安装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断框架10还包括底座组件13和夹持板组件14,当所述隔断板20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呈夹角设置时,所述底座组件13和所述夹持板组件14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所述底座组件13的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131,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呈夹角设置,所述夹持板组件1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1内,所述夹持板组件14的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夹持槽141,两个所述隔断板20相对的端部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于应用环境的需要,隔断空间会存在转角的结构,因此上述方案通过在转角处的两个隔断板20之间设置所述底座组件13和夹持板组件14,来实现转角处两个隔断板20的连接与固定。具体地,通过在所述底座组件13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然后将所述夹持板组件1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1内。所述夹持板组件14的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的一个第一夹持槽141,基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呈夹角设置,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槽141中的隔断板20将会呈夹角设置,从而满足应用环境中对转角结构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所述隔断板20的夹持固定,主要通过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夹持所述隔断板20的两个侧面来实现的。因此,为保障由所述底座组件13和所述夹持组件14连接的两个隔断板20之间按照需求呈夹角设置,只需将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设置成夹角设置即可,而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可以设置为一个平面结构,或者如图5和图6所示,将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设置为由两个平面组成的形式,且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的两个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内的隔断板20的端面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上,提高所述隔断板20被夹持的稳固性。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组件13为两个断面为L型的第一转角板132拼接而成,所述第一转角板132厚度较小的一端的侧面为倾斜侧面,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132的倾斜侧面贴合,使得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132呈夹角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转角板132的L型侧壁位于所述底座组件13的外侧,且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槽131,所述夹持板组件14包括呈夹角拼接的主夹持板142和副夹持板143,所述主夹持板142和所述副夹持板143均贴合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上,所述主夹持板142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角板132的L型侧壁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141,所述副夹持板143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转角板132的L型侧壁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141。

或者,为进一步简化安装步骤,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底座组件13设置为一个转角拼接块133,所述夹持板组件14为断面为L型的转角夹板144,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分为第一转角壁1331和第二转角壁1332,所述第一转角壁1331与所述第二转角壁1332呈90°设置,所述转角夹板144的L型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底壁贴合,所述转角夹板144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两个侧壁之间分别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安装过程中,直接将所述转角夹板14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1内,使得所述转角夹板144的L型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31的第一转角壁1331和第二转角壁1332贴合,将两个隔断板20分别安装在由所述转角夹板144和所述转角拼接块133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内,实现两个所述隔断板20的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需要呈夹角设置的隔断板20之间还可通过进一步设置两个断面为L型的第二转角板15和两个边框夹持板16,来实现隔断板20在转角处的固定。具体地,当所述隔断板20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呈夹角设置时,两个所述第二转角板15设置在所述相邻的隔断板20之间,所述第二转角板15厚度较大的一端的侧面为倾斜侧面,两个所述倾斜侧面贴合,使得两个所述第二转角板15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转角板15的L型侧面形成了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安装有边框夹持板16,所述边框夹持板16与所述第二转角板15的L型侧壁之间形成夹持所述隔断板20的第二夹持槽161。

使用过程中,则通过将所述边框夹持板16安装在所述安装缺口内,通过所述边框夹持板16与所述第二转角板15的L型侧壁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二夹持槽161来夹持所述隔断板20。而且基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角板15的所述倾斜侧面的设置,使得两个第二转角板15之间呈夹角设置,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槽161呈夹角设置,满足应用环境中对两个所述隔断板20构成转角形式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隔断框架1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当所述隔断板20为多个,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平行设置时,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8设置在平行设置的两个隔断板20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17设有第二安装槽171,所述第二连接板18设有凸起181,所述凸起181卡紧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7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8之间形成两个夹持所述隔断板20的第三夹持槽182,所述第三夹持槽182以所述凸起181未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171内的侧壁为底壁。

当需要隔断的面积较大时,通过多块隔断板20的拼接来适应需求,当需要拼接的两块隔断板20之间平行设置时,通过进一步在所述隔断框架10中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来实现两个所述隔断板20之间的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7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71,所述第二连接板18设有凸起181。安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二连接板18上的凸起181卡紧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71内,且所述凸起181并未完全插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7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8之间形成两个所述第三夹持槽182,所述凸起181未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171内的侧壁为所述第三夹持槽182的底壁,两个平行设置的隔断板20则被夹持在所述第三夹持槽182内。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减少安装过程中常备组件的数量,通过合理设计所述端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111、第一转角板132和第二转角板15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转角板132直接可以由所述第一拼接板111按照45°倾角切割其厚度较小的一端,获得所述第一转角板132。同理,按照45°倾角通过切割所述第一拼接板111厚度加大的一端,获得所述第二转角板15。当然,其他断面为矩形的拼接块,也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合理的切割由其他常备组件获得。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隔断系统,包括隔断板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隔断框架10,所述隔断板20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1内,所述隔断板20与断面为L型的第一拼接板111抵接的端部夹持在所述主夹持槽122内,所述隔断板20与所述主夹持槽122的侧壁之间设有垫片。

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隔断系统,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隔断框架10,使得整体的安装过程更加简洁。而且,组装好的所述隔断系统可以通过合理拆卸,使得各个组件可以得到再次利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安装和使用成本。通过在所述隔断板20与所述主夹持槽122的侧壁之间进一步设置所述垫片,使得当各个组件加工出现误差,导致夹持同一所述隔断板20的各个主夹持槽122的侧壁无法同时抵住所述隔断板20的端面时,可以通过所述垫片的设置对其误差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也对所述隔断板20起到进一步地缓冲保护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所述隔断系统的整体效果,所述隔断框架10包括主侧面,断面为L型的所述第一拼接板111厚度较大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所述主侧面,所述主侧面由各个拼接块的主端面19组成,各个主端面19与对应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各个主端面19与对应的所述隔断板20之间的距离设置的相等,使得最终组装后的各个拼接块的主端面19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所述隔断框架10的主侧面,整体上提升所述隔断系统的安装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