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屋面板抗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905发布日期:2018-07-27 21:2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屋面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板抗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的大跨度公共建筑维护系统中,多采用金属屋面系统。金属屋面系统中固定座与屋面板的连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座与屋面板抱合式的可伸缩连接。如直立锁边屋面板系统,其特点为屋面板可自由伸缩。缺点为由于固定座不参与屋面板的咬合,且面板截面特性较弱,在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在强风作用下被掀开的情况。屋面板与固定支座长期反复摩擦,易产生破坏。由于面板自由伸缩,不适宜屋面上部配套系统的施工。

(2)固定座与屋面板咬合式的可伸缩的连接。如360度锁边屋面板系统。其特点为屋面板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可伸缩。固定座参与屋面板的咬合,抗风防水能力较强。缺点为板长受限,一般为40米以下,且较难适应曲度变化复杂的屋面。

(3)固定座与屋面板焊接式的连接。其特点为固定座与屋面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抗风防水能力较强。缺点为伸缩应力无法释放,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受空气中的杂质、电压电流稳定性、冷却水的纯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较难控制施工质量。需连续施工,不能大面积的操作,施工速度慢,不适宜屋面上部配套装饰系统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具备超强的抗台风防渗漏性能,不自由伸缩但可以释放伸缩应力,同时不限制板长,可适应复杂屋面造型并适宜屋面上部配套系统施工的金属屋面板抗风固定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座面板咬合片,所述固定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檩条固定连接的连接孔,所述面板咬合片通过紧定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支座之间形成相对旋转连接,所述面板咬合片的上部成型面板咬合部,所述面板咬合部伸出所述固定支座的上端。

所述面板咬合片与所述固定支座之间可形成0~20°的相对转动。

所述固定支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形成一水平整体结构,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部经弯折后形成与所述檩条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形成一用于竖直固定所述面板咬合片的固定平面,所述固定平面上设有固定孔。

位于所述固定平面下方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依次形成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形成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内侧面设有加强肋。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部形成一用于支撑屋面板的支撑斜面。

所述支撑斜面的内侧面上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加强肋。

所述面板咬合部呈圆弧形结构,其端部形成用于咬合屋面板小肋的抗风压片。

所述抗风压片由所述面板咬合部的自由端局部延伸而成,其形成于所述面板咬合部的中部区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发明采用设置于固定支座上的面板咬合片对屋面板的小肋进行咬合处理,固定支座与屋面板咬合完成后,屋面板与固定支座紧密连接且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面板咬合片与固定支座采用相对旋转连接,屋面板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产生的伸缩量在每跨内通过屋面板与面板咬合片共同的轻微转动变形来消化,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不限制板长,避免了屋面面板与固定支座之间长期摩擦造成疲劳破坏,具备优良的抗风性、水密性与气密性。

b.本发明在第一支撑板的上部形成一用于支撑屋面板的支撑斜面,固定支座和屋面板咬合后形成特殊的斜肩造型,同时还在支撑斜面的内侧面上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加强肋8,固定支座对屋面板的紧密连接及可靠支撑,以及屋面板本身具有足够强的截面惯性矩和不易变形等特点,保证其在风压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在板底及立边消化,不会影响到屋面板大肋和小肋位置与面板咬合部之间的咬合,从而大大增强了抗风揭性能。

c.本发明还在面板咬合部的端部设置了防风压片,当将屋面板的小肋设置于面板咬合部所包围的区域中时,再将防风压片压合变形,使防风压片进一步锁紧屋面板小肋部位,大大提高了屋面板的防脱能力,提高了屋面板的承载力和结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右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咬合状态详细图;

图5是图1所示固定装置与屋面板的大肋和小肋咬合结构详细图;

图6是本发明所示固定装置与屋面板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在风压作用下屋面板发生变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支座,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1-第一折弯部,122-第二折弯部;2-面板咬合片,21-面板咬合部,211-抗风压片;3-连接孔;4-紧定连接件;5-固定部;6-固定平面;7-固定孔;8-加强肋;9-支撑斜面;10-屋面板,101-屋面板小肋,102-屋面板大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屋面板抗风固定装置,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檩条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座1和面板咬合片2,固定支座1上设有与檩条固定连接的连接孔3,如图3所示;面板咬合片2通过紧定连接件4与固定支座1之间形成相对旋转连接,在面板咬合片2的上部成型面板咬合部21,面板咬合部21伸出固定支座1的上端。面板咬合部用于咬合屋面板小肋,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支座1与屋面板10咬合完成后,屋面板10与固定支座1紧密连接且不产生相对滑动。面板咬合片2与其下的固定支座1的固定部5为螺栓连接,屋面板10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产生的伸缩量在每跨内通过屋面板10与面板咬合片2共同的轻微转动变形来消化,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不限制板长,避免了屋面面板与固定支座之间长期摩擦造成疲劳破坏。

由于面板咬合片2可轻微转动,屋面板板肋咬合后为圆弧造型,可正向、反向弯弧,而且可以将多个不同半径拟合在同一片屋面板上,实现复杂曲面造型的顺滑覆盖,具备优良的抗风性、水密性与气密性。

本发明中面板咬合片与固定支座之间可形成0~20°相对转动,便于消化所产生的应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支座1包括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12的上端形成一水平整体结构,本发明中优选地将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通过同一钢板折弯而成,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下部经弯折后形成与檩条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第二支撑板12的上部形成一用于竖直固定面板咬合片2的固定平面6,固定平面6上设有固定孔7,螺栓等紧定件可贯穿固定平面6上的固定孔7及面板咬合片2上的通孔实现二者的配合连接。

为了使整个固定支座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位于固定平面6下方的第二支撑板12上依次形成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第二折弯部122与所述固定部5连接。优选地,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形成直角结构,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的内侧面设有加强肋8。

本发明还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上部形成一用于支撑屋面板的支撑斜面9,固定支座和屋面板咬合后形成特殊的斜肩造型,同时还在支撑斜面9的内侧面上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板11的内侧面上设有加强肋8。固定支座对屋面板的紧密连接及可靠支撑,以及屋面板本身具有足够强的截面惯性矩和不易变形等特点,保证其在风压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在板底及立边消化,不会影响到屋面板大肋和小肋位置与面板咬合部之间的咬合,从而大大增强了抗风揭性能,如图7。

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放置屋面板脱扣,本发明的面板咬合部21呈圆弧形结构,其端部形成用于咬合屋面板小肋的抗风压片211。在将屋面板的小肋置于弧形结构的面板咬合部位置时,然后将抗风压片211压合在屋面板的小肋位置,阻止屋面板脱扣。本发明中的抗风压片211由面板咬合部21的自由端局部延伸而成,其形成于面板咬合部21的中部区域,可以为断续结构。

由于固定装置限制了屋面板的自由伸缩,设置在屋面板上部的装饰板等配套设施通过板肋卡扣连接时,其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保证了配套系统的结构安全。同时,固定装饰板等配套系统的板肋卡扣与屋面板及固定装置顶部的平台部位紧密接触,相对于传统的直立锁边金属屋面夹具的连接方式,极大提高了承载力和结构安全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