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8099发布日期:2018-09-29 06:01阅读:2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现浇墙体中浇筑窗洞口,要通过钢模或者木模模板来制作门窗洞口,待打灰、浇筑并达到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窗口部位的墙板也采用预制的方式,但是窗口两侧的边缘构件钢筋连接主要以灌浆套筒连接或者浆锚搭接连接,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竖向钢筋需要与灌浆孔一一对应,且安装固定后需要灌注高强灌浆料。这种方式施工繁琐,工艺复杂,耗费人工较多,且施工进度也不快,增加了工程的造价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的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将预制窗框剪力墙放置到安装区域;

(二)预制窗框剪力墙底部的钢筋与下层墙体顶部的钢筋搭接、绑扎;

(三)在钢筋搭接区域搭支模板,通过模板将钢筋搭接区域封堵;

(四)对钢筋搭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强度后即可拆除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减少了制作窗框模板及窗口模板的拆除工作。

②减少了后期的修补工作。

③节省了人工及材料费用,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窗框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预制窗框剪力墙底部的钢筋与下层墙体顶部的钢筋搭接、绑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钢筋搭接区域搭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对钢筋搭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预制窗框剪力墙1;竖向钢筋2;下层墙体3;模板4;混凝土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预制窗框剪力墙1的底部预留出竖向钢筋2,将预制窗框剪力墙1放置到安装区域。

(二)预制窗框剪力墙1底部的竖向钢筋2与下层墙体3顶部的竖向钢筋2搭接、绑扎。

(三)在竖向钢筋2的搭接区域搭支模板4,通过模板4将竖向钢筋2的搭接区域封堵.

(四)对竖向钢筋2的搭接区域浇筑混凝土5,混凝土5浇筑完毕达到强度后即可拆除模板4。

本发明减少了制作窗框模板及窗口模板的拆除工作,减少了后期的修补工作,节省了人工及材料费用,缩短了工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制窗框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窗框剪力墙放置到安装区域,预制窗框剪力墙底部的钢筋与下层墙体顶部的钢筋搭接、绑扎,在钢筋搭接区域搭支模板,通过模板将钢筋搭接区域封堵,对钢筋搭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强度后即可拆除模板。本发明减少了制作窗框模板及窗口模板的拆除工作,减少了后期的修补工作,节省了人工及材料费用,缩短了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亮;迟毅;郝富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8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