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2725发布日期:2018-12-12 00:10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管束的相邻墙体的连接施工中一般之间在钢管束的一端砌筑形成墙体,然后在钢管束以及相邻墙体上制作墙面。利用该种方法连接钢管束与相邻墙体,存在连接位置处强度低,钢管束与相邻墙体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连接位置开裂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优势在于钢管束与砖内墙的连接节点处强度高、不易开裂破损。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钢管束需要同内墙连接的一端从上至下间隔焊接拉结筋;

步骤二:在钢管束与拉结筋连接的一端上设置填充层,并且将拉结筋与钢管束连接的一端包裹;

步骤三:利用砖块砌筑形成与钢管束连接的内墙,并且将拉结筋砌筑至内墙的砖层之间;

步骤四:钢管束与内墙连接位置设置塞缝;

步骤五:钢管束与内墙的两侧分别进行墙面制作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结筋与钢管束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令拉结筋能够与钢管束之间存在强大的拉结力,将拉结筋砌筑至内墙的砖层之间可以将内墙同钢管束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设置填充层可以将钢管束与内墙之间的间隙填充,增强连接节点的强度与完整性;在钢管束与内墙的两侧进行墙面制作施工可以遮蔽钢管束与内墙连接节点,使得墙面更为完整,更具一体的美观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1:敲除钢管束表面的第一防锈漆,然后在敲除第一防锈漆的位置焊接固定焊钉;

s2:在焊钉及其周围喷涂第二防锈漆,第二防锈漆遮蔽钢管束表面被敲除第一防锈漆的位置;

s3:在钢管束表面铺设钢丝网,并将钢丝网与焊钉固定;

s4:利用喷浆方式向钢管束以及钢管束与内墙连接位置喷射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

s5: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的表面进行竖向拉毛处理,在内墙上铺设抗裂网片,并且抗裂网片的一端伸至钢管束表面与钢丝网固定;

s6:抗裂网片与钢丝网搭接部位采用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打底;

s7:在钢管束与内墙表面刷涂石膏抹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敲除钢管束表面的第一防锈漆再将焊钉焊接在钢管束表面,可让焊钉与钢管束连接的更为牢固,在钢管束表面喷涂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可增强钢管束的耐火极限,将钢丝网作为石膏基防火涂料的骨架能够让石膏基防火涂料不易产生裂痕从钢管束的表面脱落;抗裂网片与钢丝网进行搭接然后在钢管束与内墙的表面均刷涂石膏抹面层,使得钢管束与内墙的表面连为一体,同时抗裂网片能够让石膏抹面层不易产生裂痕从钢管束与内墙的表面上脱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一中的拉结筋弯折成固定段与以及与固定段垂直的拉结段,所述固定段与钢管束表面焊接,所述拉结段伸入内墙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段与钢管束的表面进行焊接连接,相比于拉结筋的一端与钢管束的表面焊接连接能够让拉结筋与钢管束连接更为牢固,并且提供更大的拉结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一中的拉结筋与楼地面保持水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结筋与楼地面保持水平能够与水平砌筑砖层配合,直接将拉结筋砌筑进内墙的砖层之间,若拉结筋不水平,则需要让拉结筋绕着与钢管束焊接连接的位置转动,因为焊接连接是刚性连接,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焊接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二中的填充层包括贴合在钢管束表面的挤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两端钢管束与内墙的连接位置先利用聚氨酯发泡塞缝,然后刷油膏密封钢管束与内墙连接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束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因此有着优异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钢管束与内墙连接的位置容易受损破裂,利用挤塑聚苯板填充钢管束与内墙之间的间隙,并且刷油膏密封钢管束与内墙连接位置,在建筑受地震影响使得钢管束与内墙发生相对位移后,因为油膏与挤塑聚苯板具有一定形变性能,因此在钢管束与内墙连接位置的表面不易产生裂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二中的填充层为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刷在钢管束上并且将拉结筋靠近钢管束的一端包裹,同时填充钢管束与内墙之间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水泥砂浆层填充钢管束与内墙之间的缝隙,水泥砂浆层可增强钢管束与内墙连接节点处的结构强度,使得该节点在受力时不易破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2中的第二防锈由先喷涂的环氧富锌底漆以及后喷涂的环氧云铁中间漆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富锌底漆具有有益的耐腐蚀、耐锈蚀性能,可以对焊钉与钢管束焊接连接位置进行有效的防护;而环氧云铁中间漆漆膜坚韧,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磨性与封闭性,可有效的保护环氧富锌底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3中钢丝网与焊钉通过绑扎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通与焊钉通过绑扎的方式固定,从而让两者能够牢固的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的厚度至少为3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的厚度设置为至少35mm,使得钢管束的耐火极限至少达到2小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焊钉长度至少为20mm,并且大于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厚度的一半,相邻焊钉间距为400-800mm,直径为3-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焊钉合理分布在钢管束的表面,从而让焊钉与钢丝网能够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钢管束与砖内墙的连接位置设置拉结筋、填充层,然后在钢管束与内墙一侧制作墙面,可以让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的节点更为牢固、不易破损或开裂;

2、在钢管束与砖内墙的一侧制作刷涂石膏基防火保护浆料、石膏抹面层,可以增强钢管束的耐火极限、让墙体表面更具一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管束;2、内墙;3、拉结筋;4、固定段;5、拉结段;6、填充层;7、焊钉;8、钢丝网;9、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10、抗裂网片;11、石膏抹面层;12、聚氨酯发泡;13、油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管束与砖内墙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如图1、2所示,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钢管束1需要同内墙2连接的一端从上至下间隔焊接拉结筋3,其中拉结筋3弯折成固定段4与以及与固定段4垂直的拉结段5,而固定段4与钢管束1表面焊接,从而能够让拉结筋3与钢管束1连接更为牢固,并且提供更大的拉结力;

此外,在拉结筋3焊接时,利用皮数尺确定拉结筋3两端在同一高度,从而让拉结筋3与楼地面保持水平;

步骤二:在钢管束1与拉结筋3连接的一端上设置填充层6,并且填充层6将拉结筋3与钢管束1连接的一端包裹,填充层6可以是贴合在钢管束1上的挤塑聚苯板或者是刷在钢管束1上的水泥砂浆层;

步骤三:利用砖块砌筑形成与钢管束1连接的内墙2,并且将拉结筋3砌筑至内墙2的砖层之间,若填充层6是挤塑聚苯板则在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位置先用聚氨酯发泡12塞缝,然后刷油膏13,若填充层6是水泥砂浆层则在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位置再刷一道水泥砂浆层(图中未示出);

钢管束1属于钢结构,其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因此有着优异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的位置容易受损破裂,利用挤塑聚苯板填充钢管束1与内墙2之间的间隙,并且刷油膏13密封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位置,在建筑受地震影响使得钢管束1与内墙2发生相对位移后,因为油膏13与挤塑聚苯板具有一定形变性能,因此在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位置的表面不易产生裂痕;

使用水泥砂浆层填充钢管束1与内墙2之间的缝隙,水泥砂浆层可增强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节点处的结构强度,使得该节点在受力时不易破损;

步骤四:钢管束1与内墙2的两侧分别进行墙面制作施工,使得内墙2与钢管束1连接位置被墙面完全遮蔽,使得整体的钢管束1与内墙2表面具有一体的美观性。

墙面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敲除钢管束1表面的第一防锈漆(图中未示出),然后在敲除第一防锈漆的位置焊接固定焊钉7,让焊钉7与钢管束1表面直接焊接连接,从而使得二者连接的更为牢固;

此外,焊钉7以等距矩阵形式分布钢管束1的表面,相邻的焊钉7长度为600mm,焊钉7长度为25mm,直径为4mm;

s2:在焊钉7及其周围喷涂第二防锈漆(图中未示出),第二防锈漆遮蔽钢管束1表面被敲除第一防锈漆的位置,第二防锈由先喷涂的环氧富锌底漆以及后喷涂的环氧云铁中间漆组成;

环氧富锌底漆具有有益的耐腐蚀、耐锈蚀性能,可以对焊钉7与钢管束1焊接连接位置进行有效的防护;而环氧云铁中间漆漆膜坚韧,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磨性与封闭性,可有效的保护环氧富锌底漆;

s3:在钢管束1表面铺设钢丝网8,并将钢丝网8与焊钉7通过绑扎的方式固定,并且使得钢丝网8距离钢管束1墙面20mm;

s4:利用喷浆方式向钢管束1以及钢管束1与内墙2连接位置喷射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的厚度为35mm,使得钢管束1的耐火极限达到2小时以上;

s5: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的表面进行竖向拉毛处理,使得其表面变得粗糙,在内墙2上铺设抗裂网片10,并且抗裂网片10的一端伸至钢管束1表面与钢丝网8固定;

s6:抗裂网片10与钢丝网8搭接部位采用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打底;

s7:在钢管束1与内墙2表面刷涂石膏抹面层11,因为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使得石膏抹面层11容易粘附在石膏基防火保护涂料9上,而抗裂网片10的设置能够让石膏抹面层11不易产生裂痕或从钢管束1与内墙2的表面上脱落。

需要的说明的是,施工中所用到的焊钉7为镀锌焊钉,钢丝网8为镀锌钢丝网。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