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9042发布日期:2018-08-28 22:1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板,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经常要使用到复合板,复合板安装在建筑物外表面,为建筑物内部起到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而现有的复合板大多作用单一,要想起到多种保护作用必须安装多种复合板十分麻烦,且现有复合板不能牢牢连接在墙体上,容易出现剥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包括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板内设置有吸音孔,所述连接板顶部设置有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所述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顶部通过聚合物砂浆层连接玻璃纤维网格布层,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顶部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剂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层顶部设置有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所述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顶部设置有装饰板材层,所述装饰板材层两侧设置有拼接槽,所述装饰板材层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拼接块。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板之间通过拼接槽和拼接块进行拼接且复合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伸缩缝防水胶。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孔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板材层通过胶水连接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通过设置凹槽,在将连接板通过水泥砂浆连接到墙面上时,增大了连接板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泥砂浆粘接的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吸音孔,可以吸收声音,阻止噪音传到屋内,通过设置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也防止屋外热量传导到屋内,且具有防火能力,通过设置玻璃纤维网格布层,提高了复合板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且具有一定的防火、保温、隔音和绝缘的作用,通过设置紫外线吸收剂层,可以吸收太阳照射的紫外线,防止在夏季屋内温度升高,通过设置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有效防止水渗入屋内,通过设置装饰板材层,便于在装饰板材层上进行装饰,提高墙面的美观度,通过设置拼接槽和拼接块,便于将多个复合板拼接为一个整体,在受到外力时可以共同承受,从而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的主视图。

图中:1、吸音孔;2、凹槽;3、连接板;4、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5、紫外线吸收剂层;6、玻璃纤维网格布层;7、聚合物砂浆层;8、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9、拼接块;10、拼接槽;11、装饰板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包括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4、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8和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底部设置有凹槽2,所述连接板3内设置有吸音孔1,所述连接板3顶部设置有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8,所述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8顶部通过聚合物砂浆层7连接玻璃纤维网格布层6,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层6顶部设置有紫外线吸收剂层5,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层5顶部设置有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4,所述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4顶部设置有装饰板材层11,所述装饰板材层11两侧设置有拼接槽10,所述装饰板材层11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拼接块9。

其中,所述复合板之间通过拼接槽10和拼接块9进行拼接且复合板之间的缝隙填充有伸缩缝防水胶,防止复合板受冷或受热产生收缩或膨胀而出现损坏。

其中,所述吸音孔1的数量为多个,便于吸收噪音。

其中,所述装饰板材层11通过胶水连接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4,使连接的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工作时,在连接板3底部涂抹水泥砂浆,便可将复合板粘接到墙面上,而连接板3底部的凹槽2增大了连接板3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泥砂浆粘接的更加稳定,同时利用拼接槽10和拼接块9,可以将多个复合板拼接为一个整体,在受到外力时可以共同承受,从而提高了稳定性,吸音孔1可以吸收声音,阻止噪音传到屋内,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层8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也防止屋外热量传导到屋内,且具有防火能力,玻璃纤维网格布层6提高了复合板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且具有一定的防火、保温、隔音和绝缘的作用,紫外线吸收剂层5可以吸收太阳照射的紫外线,防止在夏季屋内温度升高,聚氯乙烯卷材防水层4可以有效防止水渗入屋内,复合板安装完成后可以在装饰板材层11上进行装饰,提高墙面的美观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