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叠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780发布日期:2018-08-31 20:5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折叠篷,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折叠篷。



背景技术:

折叠篷用于举行户外展览、产品推广宣传、庆典晚会、展览展销、旅游休闲、野外作业以及歌舞晚会等临时活动,也可作为公园旅游度假区风景区长期的休闲设施,使用时一分钟实现开合,操作简单,安装容易,并且折叠篷轻巧耐用,携带方便。

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双层顶帐篷的顶撑杆收缩结构(申请号:201710647115.3),它包括帐篷撑杆、撑杆安装座、帐篷顶撑杆、顶撑杆安装座、支撑杆及拉杆,所述顶撑杆安装座固定设置的拉杆的顶端,帐篷顶撑杆的一端与顶撑杆安装座铰接设置,撑杆安装座套接设置在拉杆上,帐篷撑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撑杆安装座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帐篷撑杆及帐篷顶撑杆铰接设置,所述拉杆及撑杆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帐篷顶撑杆收缩的收缩结构,所述收缩结构包括复位弹簧、上锁座、下锁座、弹豆,所述复位弹簧套接设置在顶撑杆安装座及撑杆安装座之间的拉杆上,弹豆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拉杆上,所述上锁座与撑杆安装座固定连接,上锁座与下锁座插接设置,所述上锁座与下锁座内设置有供弹豆上下移动的弹豆滑道机构。

上述的双层顶帐篷的顶撑杆收缩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双层顶帐篷撑开和收起都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使得双层顶帐篷无法轻易的被撑开和收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折叠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轻便的将折叠篷撑开和收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折叠篷,包括若干根顶撑杆、顶撑杆安装座和位于顶撑杆安装座下方的升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安装座与升降座之间具有能够将升降座定位在顶撑杆安装座上的锁定结构,所述顶撑杆包括顶撑杆一、顶撑杆二和具有U形槽的连接件,所述U形槽的开口朝上,所述顶撑杆一的一端铰接在顶撑杆安装座上,所述顶撑杆一的另一端和顶撑杆二的一端均伸至连接件的U形槽内并与连接件铰接连接;所述升降座上具有若干根与顶撑杆一一一对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座上、另一端铰接在相应的顶撑杆一的中部,所述顶撑杆一具有弹性;当顶撑杆一和顶撑杆二转动至同一直线位置时,所述连接杆呈倾斜状且连接杆与升降座铰接的一端朝下。

撑开折叠篷时,向上移动升降座,升降座带动顶撑杆一和顶撑杆二绕连接件转动,直到顶撑杆一和顶撑杆二转动至同一直线位置,此时连接杆呈倾斜状且连接杆与升降座铰接的一端朝下,且连接件限制顶撑杆一无法继续转动,升降座继续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杆呈水平状,在该状态下顶撑杆一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只需再对升降座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使得连接杆与升降座铰接的一端朝上,顶撑杆一恢复原状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升降座向上移动,并通过锁定结构锁定在顶撑杆安装座上,实现折叠篷的打开;同理,收起折叠篷时,下拉升降座使得升降座与顶撑杆安装座解锁,升降座向下移动至连接杆呈水平状时,顶撑杆一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只需再对升降座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使得连接杆与升降座铰接的一端朝下,顶撑杆一恢复原状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升降座向下移动,实现折叠篷的收起。本折叠篷的收起和撑开方式使得施加在升降座上的作用力较小,折叠篷的收起和撑开轻便,省时省力,方便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篷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顶撑杆安装座的下端面上沿顶撑杆安装座的轴向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沿插孔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锁头和使锁头始终具有朝向插孔方向移动趋势的弹簧,所述升降座上具有能够插接在插孔内的柱杆,所述柱杆上端的外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柱杆的上端部呈球形。撑开折叠篷时,升降座向上移动使得柱杆插接在插孔内,柱杆的上端部先将锁头顶开使得锁头向安装孔的内侧移动,直到限位槽移动至与锁头相对的位置,锁头在弹簧的作用下朝向插孔移动并卡在限位槽内,实现升降座锁定在顶撑杆安装座上,此时连接杆在顶撑杆一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升降座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升降座在顶撑杆安装座上的锁定效果;折叠篷收起时,下拉升降座使得锁头退出限位槽,升降座与顶撑杆安装座解锁。锁定结构包括还可以为将安装孔开设在柱杆的外侧面上,安装孔内设置锁头和弹簧,限位槽位于插孔的内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篷中,所述折叠篷还包括有若干根与顶撑杆二一一对应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上端固定有安装座一,所述顶撑杆二的另一端铰接在相应安装座一上。该结构方便顶撑杆一和顶撑杆二的撑开,支撑脚对折叠篷形成更好的支撑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篷中,每根支撑脚上均固定有安装座二,所述安装座二位于安装座一的下方,所述安装座二与顶撑杆二之间具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座二上、另一端铰接在相应顶撑杆二的中部。该结构在折叠篷被完全撑开的状态下,支撑杆对顶撑杆二形成更好的支撑,提高折叠篷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折叠篷撑开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篷中,所述支撑脚具有四个且呈矩形分布,相邻的两支撑脚之间具有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支撑脚的安装座一和安装座二上、另一端铰接在另一支撑脚的安装座一和安装座二上。折叠篷撑开或收起时,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带动相邻的两支撑脚向外撑开或向内收起,对支撑脚的撑开或收起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折叠篷撑开和收起顺利,并且该结构还提高了折叠篷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篷中,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所述连杆一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支撑脚的安装座一上,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在该支撑脚的安装座二上;所述连杆三的一端铰接在另一支撑脚的安装座一上,所述连杆四的一端铰接在该支撑脚的安装座二上;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连杆三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连杆四的另一端铰接连接。通过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使得折叠篷撑开时相邻两支撑脚之间的距离较大,提高了折叠篷撑开时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篷具有以下优点:本折叠篷的收起和撑开方式使得施加在升降座上的作用力较小,折叠篷的收起和撑开轻便,省时省力,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撑杆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撑杆;1a、顶撑杆一;1b、顶撑杆二;1c、连接件;1c1、U形槽;2、顶撑杆安装座;2a、插孔;2b、安装孔;3、升降座;3a、柱杆;3b、限位槽;4、连接杆;5、锁头;6、弹簧;7、支撑脚;8、安装座一;9、安装座二;10、支撑杆;11、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11a、连杆一;11b、连杆二;11c、连杆三;11d、连杆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若干根顶撑杆1、顶撑杆安装座2和位于顶撑杆安装座2下方且能够被锁定在顶撑杆安装座2上的升降座3,所述顶撑杆1包括顶撑杆一1a、顶撑杆二1b和具有U形槽1c1的连接件1c,所述U形槽的开口朝上,所述顶撑杆一1a的一端铰接在顶撑杆安装座2上,所述顶撑杆一1a的另一端和顶撑杆二1b的一端均伸至连接件1c的U形槽1c1内并与连接件1c铰接连接;所述升降座3上具有若干根与顶撑杆一1a一一对应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座3上、另一端铰接在相应的顶撑杆一1a的中部,所述顶撑杆一1a具有弹性;当顶撑杆一1a和顶撑杆二1b转动至同一直线位置时,所述连接杆4呈倾斜状且连接杆4与升降座3铰接的一端朝下。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折叠篷还包括有若干根与顶撑杆二1b一一对应的支撑脚7,所述支撑脚7的上端固定有安装座一8,所述顶撑杆二1b的另一端铰接在相应安装座一8上,每根支撑脚7上均固定有安装座二9,所述安装座二9位于安装座一8的下方,所述安装座二9与顶撑杆二1b之间具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座二9上、另一端铰接在相应顶撑杆二1b的中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7具有四个且呈矩形分布,相邻的两支撑脚7之间具有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11,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11包括连杆一11a、连杆二11b、连杆三11c和连杆四11d,所述连杆一11a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支撑脚7的安装座一8上,所述连杆二11b的一端铰接在该支撑脚7的安装座二9上;所述连杆三11c的一端铰接在另一支撑脚7的安装座一8上,所述连杆四11d的一端铰接在该支撑脚7的安装座二9上;所述连杆一11a的另一端与连杆三11c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连杆二11b的另一端与连杆四11d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顶撑杆安装座2的下端面上沿顶撑杆安装座2的轴向开设有插孔2a,所述插孔2a的内壁上沿插孔2a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2b,所述安装孔2b内设置有锁头5和使锁头5始终具有朝向插孔2a方向移动趋势的弹簧6;所述升降座3上具有能够插接在插孔2a内的柱杆3a,所述柱杆3a上端的外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3b,所述柱杆3a的上端部呈球形。

折叠篷撑开时,驱动升降座3向上移动,升降座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顶撑杆一1a和顶撑杆二1b转动、带动顶撑杆安装座2向上移动以及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11带动支撑脚7向外移动,当顶撑杆一1a和顶撑杆二1b转动至同一直线位置时,顶撑杆安装座2移动至最高点,此时连接杆4呈倾斜状且连接杆4与升降座3铰接的一端朝下,且连接件1c限制顶撑杆一1a和顶撑杆二1b无法继续转动,升降座3继续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杆4呈水平状,在该状态下顶撑杆一1a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只需再对升降座3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使得连接杆4与升降座3铰接的一端朝上,顶撑杆一1a恢复原状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4带动升降座3向上移动使得柱杆3a插接在插孔2a内,直至锁头5位于限位槽3b内后,升降座3被锁定在顶撑杆安装座2上,实现折叠篷的打开,连接杆4在顶撑杆一1a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升降座3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提高升降座3在顶撑杆安装座2上的锁定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顶撑杆1、顶撑杆一1a、顶撑杆二1b、连接件1c、U形槽1c1、顶撑杆安装座2、插孔2a、安装孔2b、升降座3、柱杆3a、限位槽3b、连接杆4、锁头5、弹簧6、支撑脚7、安装座一8、安装座二9、支撑杆10、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11、连杆一11a、连杆二11b、连杆三11c、连杆四11d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