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409发布日期:2018-09-01 03:1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砖制造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



背景技术: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又称作加气砖是以粉煤灰,石灰,水泥,石膏,矿渣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发气剂,调节剂,气泡稳定剂,经配料搅拌,浇注,静停,切割和高压蒸养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一种多孔混凝土制品。

加气砖在生产时会使用到蒸压釜,蒸压釜在完成砌块蒸压后,釜内气压一般保持在 1.0Mpa 左右,釜内高温蒸气是靠燃煤产生,由于蒸压釜内部腔体多为法兰结构,其保温效果不佳,在开始使用和间歇使用时需要频繁预热,同时在打开两端釜盖取出加气砖时,釜内温度骤降提高了生产成本。

同时从蒸压釜出气管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其中热量完全传递至空气中,后续再次蒸压需要重新燃烧煤,造成了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保温腔体防止打开釜盖后釜内温度骤降,同时基于出气管内带有温度的废气对保温液进行加热,节省资源,降低预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蒸压釜内部腔体多为法兰结构,其保温效果不佳,在打开釜盖更换加气砖后,蒸压釜内温度骤降需要较长时间预热,且从蒸压釜出气管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其中热量完全传递至空气中,后续再次蒸压需要重新燃烧煤,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包括蒸压釜和气缸,蒸压釜通过进气管与气缸连通,蒸压釜内设置有蒸压釜腔体,蒸压釜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蒸压釜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蒸压釜腔体连通,还包括保温液存储罐和换热装置,蒸压釜内还设置有保温腔,保温腔为管状结构,蒸压釜腔体位于保温腔内,保温腔的进液口与进液管连接,保温腔的出液口与出液管连接,出液管与保温液存储罐进液口连通,进液管和出气管均与换热装置连通,保温液存储罐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与换热装置连通,换热装置上连接有尾气输送管。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蒸压釜腔体外围设置管状保温腔,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液,其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和金属,在打开釜盖取出加气砖时不会因为透风导致蒸压釜内温度骤降,方便第二次蒸压加气砖,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则,通过设置的换热装置基于出气管中带有热量的废气对保温液进行加热,使进入保温腔内的保温液温度与蒸压釜腔体相近,回收了废气中的热量,降低了能量消耗,解决了现有蒸压釜内部腔体多为法兰结构,其保温效果不佳,在打开釜盖更换加气砖后,蒸压釜内温度骤降需要较长时间预热,且从蒸压釜出气管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其中热量完全传递至空气中,后续再次蒸压需要重新燃烧煤,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保温液存储罐内暂存有保温液,使用者可以根据保温液存储罐上的液体更换口将长时间使用的保温液导出,通入新的保温液,在保温液存储罐上设置液体更换口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腔和换热管,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换热管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输液管连通,换热腔均与出气管和尾气输送管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换热腔和换热管,换热管中通入保温液,换热腔中通入废气,使保温液与废气能够充分混合,便于热量的传递,降低能量消耗。

可选的,换热管为“S”形结构,进液管和输液管与换热管连接处位于换热装置同一侧面。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为“S”形结构,提高保温液与废气接触面积,便于热量的交换,降低换热装置体积。

可选的,出气管与换热腔连接处远离进液管与换热管连接处,尾气输送管与换热腔连接处靠近进液管与换热管连接处。

可选的,换热管的弯曲部分位于换热腔外部。

进一步的,保温腔的进液口位于保温腔底部,保温腔的出液口位于保温腔顶部。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保温液从保温腔底部导入,然后从保温腔顶部导出,可以降低保温腔内出现空泡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在蒸压釜腔体外围设置管状保温腔,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液,其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和金属,在打开釜盖取出加气砖时不会因为透风导致蒸压釜内温度骤降,方便第二次蒸压加气砖,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的换热装置基于出气管中带有热量的废气对保温液进行加热,使进入保温腔内的保温液温度与蒸压釜腔体相近,回收了废气中的热量,降低了能量消耗,解决了现有蒸压釜内部腔体多为法兰结构,其保温效果不佳,在打开釜盖更换加气砖后,蒸压釜内温度骤降需要较长时间预热,且从蒸压釜出气管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其中热量完全传递至空气中,后续再次蒸压需要重新燃烧煤,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3、通过设置换热腔和换热管,换热管中通入保温液,换热腔中通入废气,使保温液与废气能够充分混合,便于热量的传递,降低能量消耗。

4、通过设置为“S”形结构,提高保温液与废气接触面积,便于热量的交换,降低换热装置体积。

5、通过将保温液从保温腔底部导入,然后从保温腔顶部导出,可以降低保温腔内出现空泡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蒸压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蒸压釜、101为蒸压釜腔体、102为保温腔、2为保温液存储罐、3为换热装置、301为换热腔、302为换热管、4为气缸、5为进气管、6为出气管、7为进液管、8为出液管、9为输液管、10为尾气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生产加气砖的热回收蒸压釜系统包括蒸压釜1和气缸4,蒸压釜1通过进气管5与气缸4连通,蒸压釜1内设置有蒸压釜腔体101,蒸压釜1的进气口与进气管5连接,蒸压釜1的出气口与出气管6连接,进气管5和出气管6均与蒸压釜腔体101连通,还包括保温液存储罐2和换热装置3,蒸压釜1内还设置有保温腔102,保温腔102为管状结构,蒸压釜腔体101位于保温腔102内,保温腔102的进液口与进液管7连接,保温腔102的出液口与出液管8连接,出液管8与保温液存储罐2进液口连通,进液管7和出气管6均与换热装置3连通,保温液存储罐2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9与换热装置3连通,换热装置3上连接有尾气输送管10。

使用中,在蒸压釜腔体外围设置管状保温腔,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液,其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和金属,在打开釜盖取出加气砖时不会因为透风导致蒸压釜内温度骤降,方便第二次蒸压加气砖,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的换热装置基于出气管中带有热量的废气对保温液进行加热,使进入保温腔内的保温液温度与蒸压釜腔体相近,回收了废气中的热量,降低了能量消耗,解决了现有蒸压釜内部腔体多为法兰结构,其保温效果不佳,在打开釜盖更换加气砖后,蒸压釜内温度骤降需要较长时间预热,且从蒸压釜出气管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直接排放其中热量完全传递至空气中,后续再次蒸压需要重新燃烧煤,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换热装置3包括换热腔301和换热管302,换热管302位于换热腔301内,换热管302两端分别与进液管7和输液管9连通,换热腔301均与出气管6和尾气输送管10连通。

使用中,设置换热腔和换热管,换热管中通入保温液,换热腔中通入废气,使保温液与废气能够充分混合,便于热量的传递,降低能量消耗。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换热管302为“S”形结构,进液管7和输液管9与换热管302连接处位于换热装置3同一侧面。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出气管6与换热腔301连接处远离进液管7与换热管302连接处,尾气输送管10与换热腔301连接处靠近进液管7与换热管302连接处。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3,换热管302的弯曲部分位于换热腔301外部。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保温腔102的进液口位于保温腔102底部,保温腔102的出液口位于保温腔102顶部。

使用中,将保温液从保温腔底部导入,然后从保温腔顶部导出,可以降低保温腔内出现空泡的几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