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悬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581发布日期:2019-02-01 20:1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力墙悬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悬挑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相对于建筑体突出的平台结构,如阳台、飘窗等,均有悬挑梁进行支撑。目前悬挑梁主要设置在楼承板处,由于楼承板内部具有框架结构,悬挑梁便于与楼承板进行高强度的连接。但在剪力墙上设置悬挑梁结构时,由于悬挑梁与楼承板连接的方式难以保证悬挑梁受到足够支撑,悬挑梁的承重能力较弱,并且悬挑梁上应力较为集中,因此不能够应用于剪力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承重能力强、能够有效分散应力的剪力墙悬挑梁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挑梁剪力墙结构,包括墙体和设置在墙体外侧的悬挑梁,所述悬挑梁和墙体通过连接钢筋相连。

所述连接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位于第二连接筋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筋位于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筋分为位于墙体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悬挑梁中的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连接筋分为位于墙体的第二连接部和位于悬挑梁中的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三连接筋分为位于墙体的第三连接部和位于悬挑梁中的第三支撑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长度的1.5倍,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端通过向下弯折设置有第一固定筋;所述第一支撑部外端延伸到悬挑梁的外端,并设置有向下弯折的第二固定筋;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四固定筋;所述第二支撑部外端延伸到悬挑梁的外端;

所述第三支撑部外端延伸到悬挑梁的外端,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三固定筋;

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四固定筋与第三连接部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通过加固筋相连,所述加固筋包括第一加固筋和第二加固筋;

所述第一加固筋和第二加固筋交叉设置,呈X形;

所述第一加固筋和第二加固筋均与第三支撑部相连,且连接部均与第一加固筋和第二加固筋的交叉点对齐。

作为优选,一个第一加固筋和与其交叉的一个第二加固筋组成一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由内向外设置多个,相邻的加固组件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剪力墙悬挑梁结构通过三条连接钢筋将悬挑梁与墙体牢固连接,并对悬挑梁进行支撑,通过连接钢筋将应力分散并传到墙体,减轻了悬挑梁的受压程度。悬挑梁负载时,第一固定筋、第三固定筋和第四固定筋能够将钩住墙体,增强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对悬挑梁顶部的支撑力。第二固定筋能够贴靠到悬挑梁外端的侧壁上,增加悬挑梁端部的强度,并将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连接成框架结构,提高了悬挑梁本身的结构强度。

2、第四固定筋与第三连接筋相连,钩住墙体,增强第二连接筋的支撑力,同时也能够对第三连接筋进行横向支撑,提高第三连接筋的支撑力。另外,通过第二固定筋和第四固定筋,使三条连接钢筋形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外两端均由固定筋连接或加强,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悬挑梁整体的强度。

3、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之间连接的加固筋,提高悬挑梁本身结构的牢固性。第一加固筋和第二加固筋交叉,并且都与第三连接筋相连,能够形成网格状的框架,进一步提高悬挑梁本身的结构强度,并且交叉的加固筋能够对悬挑梁底部进行斜拉,对悬挑梁顶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悬挑梁整体的承重力。并且通过交叉的加固筋,使悬挑梁的应力能够均匀的分布到三个连接筋上,在传递到墙体中,进一步减轻了应力集中,提高了悬挑梁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剪力墙悬挑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墙体;2、悬挑梁;3.1、第一连接筋;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一支撑部;3.2、第二连接筋;3.2.1、第二连接部;3.2.2、第二支撑部;3.3、第三连接筋;3.3.1、第三连接部;3.3.2、第三支撑部;4.1、第一固定筋;4.2、第二固定筋;4.3、第三固定筋;4.4、第四固定筋;5、加固组件;5.1、第一加固筋;5.2、第二加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剪力墙悬挑梁结构包括墙体1和设置在墙体1外侧的悬挑梁2。

悬挑梁2和墙体1通过连接钢筋相连,连接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和第三连接筋3.3,使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和第三连接筋3.3均相互平行。

第一连接筋3.1位于第二连接筋3.2的上方,第三连接筋3.2位于第一连接筋3.1和第二连接筋3.2之间,使第一连接筋3.1、第三连接筋3.3和第二连接筋3.2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第一连接筋3.1连接悬挑梁2的顶部,第二连接筋3.2连接悬挑梁2的底部,第三连接筋3.3连接悬挑梁2的中部,三个连接筋使悬挑梁2与墙体1充分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

第一连接筋3.1分为位于墙体1的第一连接部3.1.1和位于悬挑梁2中的第一支撑部3.1.2。

第二连接筋3.2分为位于墙体1的第二连接部3.2.1和位于悬挑梁2中的第二支撑部3.2.2。

第三连接筋3.3分为位于墙体1的第三连接部3.3.1和位于悬挑梁2中的第三支撑部3.3.2。

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和第三连接筋3.3的内端均伸入到墙体1中,使墙体1和悬挑梁2内外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也保证了悬挑梁2能够受到连接筋的支撑。

第一连接部3.1.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支撑部3.1.2长度的1.5倍,第一支撑部3.1.2的外端延伸到悬挑梁2的外端,使第一连接筋3.1伸入墙体1内的部分较长,在悬挑梁承重时,能够有效地支撑悬挑梁的顶部,提高悬挑梁的承重力。第一连接部3.1.1的内端通过向下弯折设置有第一固定筋4.1,形成钩状结构,钩住墙体1,有效地抵消悬挑梁2负载时,通过第一连接筋3.1传递过来的应力,增加悬挑梁2的承重力。

第一支撑部3.1.2外端延伸到悬挑梁2的外端,并设置有向下弯折的第二固定筋4.2,使第二固定筋4.2贴靠在悬挑梁2外侧的侧壁上,作为悬挑梁2外侧侧壁的骨架,提高悬挑梁2外端的强度。

第二连接部3.2.1的内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四固定筋4.4,形成钩状结构,钩住墙体1,有效地抵消悬挑梁2负载时,通过第二连接筋3.2传递过来的应力,增加悬挑梁2的承重力。

第二支撑部3.2.2外端延伸到悬挑梁2的外端,使第二固定筋4.2底端与第二连接筋3.2外端相连,第一连接筋3.1和第二连接筋3.2能够通过第二固定筋4.2形成框架结构,提高了悬挑梁2本身整体的强度。

第三支撑部3.2.3外端延伸到悬挑梁2的外端,连接到第二固定筋4.2上,增强框架结构的牢固性,提高悬挑梁2本身的结构强度。第三连接部3.3.1的内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三固定筋4.3,形成钩状结构,钩住墙体1,有效地抵消悬挑梁2负载时,通过第三连接筋3.3传递过来的应力,增加悬挑梁2的承重力。

第三连接部3.3.1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2.1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部3.3.1,使第一连接筋3.1、第三连接筋3.3和第二连接筋3.2对悬挑梁2的支撑能力逐渐减小,使承压较大的悬挑梁2顶部受到较大的支撑力,使承压较小的悬挑梁底部受到的支撑力相对较小,节省连接筋用料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和提高悬挑梁2受到的支撑。

第四固定筋4.4与第三连接部3.3.1相连,使第四固定筋4.4钩住墙体1的同时,能够对第三连接筋3.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进行限位,即对第三连接筋3.3进行横向支撑。由于第三连接筋3.3位于第二连接筋3.2上方,更靠近悬挑梁2进行承载的顶面。所以在悬挑梁2承重时,通过第三连接筋3.3传递向墙体1的应力较多。第三固定筋4.3和第四固定筋4.4共同对第三连接筋3.3进行横向支撑,能够保证抵消通过第三连接筋3.3传递过来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悬挑梁2的承重力。

同时第四固定筋4.4连接第二连接筋3.2和第三连接筋3.3,使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和第三连接筋3.3形成的框架结构的内端较为牢固,并牢固地固定在墙体1中,提高悬挑梁2本身的结构强度,同时提高悬挑梁2与墙体1的连接强度。

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2.2之间通过加固筋相连,加固筋包括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

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交叉设置,呈X形,使第一加固筋5.1呈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的状态,而第二加固筋5.2呈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状态。

第一加固筋5.1呈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的状态,使第二连接筋3.2通过第一加固筋5.1对第一连接筋3.1进行支撑,增加第一连接筋3.1的支撑能力,提高悬挑梁2的承载力。

第二加固筋5.2呈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状态,使第二加固筋5.2在悬挑梁2内形成斜拉结构,增加第二连接筋3.2的支撑能力,提高悬挑梁2的承载力。

第一加固筋5.1、第二加固筋5.2、第一连接筋3.1和第二连接筋3.2形成网格状的框架,进一步提高了悬挑梁本身的结构强度。

同时第二连接筋3.2上的应力能够通过第二加固筋5.2传递给第一连接筋3.1,第一连接筋3.1上的应力能够通过第一加固筋5.1传递给第二连接筋3.2,进一步分散了应力,避免应力集中。

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均与第三支撑部3.3.2相连,使第三连接筋3.3也能够通过第一加固筋5.1对第一连接筋3.1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筋3.1的支撑能力,提高悬挑梁2的承载力;也使第二加固筋5.2更加牢固,对第二连接筋3.2的斜拉牢固性更强,提高悬挑梁2的承载力。

另外通过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传递的应力,能够传递到第三连接筋3.3上,增加应力的分散,进一步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

第一加固筋5.1与第三支撑部3.3.2的连接部和第二加固筋5.2与第三支撑部3.3.2的连接部,均与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的交叉点对齐,使第一加固筋5.1和第二加固筋5.2均连接在第三连接筋3.3的同一点上,使应力传递到该点时,能够向三个方向扩散,提高应力分散程度,降低应力集中,保证悬挑梁2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悬挑梁2的结构强度,一个第一加固筋5.1和与其交叉的一个第二加固筋5.2组成一个加固组件5,加固组件5由内向外设置多个,相邻的加固组件5交错设置,增加了所形成框架结构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悬挑梁2本身的结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