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207发布日期:2018-11-30 20: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外围会搭建脚手架方便工人作业,在脚手架周围设置一层防护网,防止建筑高处坠落物体、人员坠落等。现有的防护网通常为尼龙编织网,用绳索捆扎在脚手架上,牢固性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其结构强度不能保证,安全性差;其次,尼龙编织网使用时为一整张大的网片,因此安装和拆卸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此外,尼龙材质的防护网通常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回收循环利用,成本高、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确保装卸简单方便,省时省力,连接牢固,安全性高,同时能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包括梁杆、钢丝网和固定在钢丝网四周的框架,所述梁杆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外侧的脚手架上,所述框架左右两侧边的竖杆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直径向外逐渐变大呈锥形,所述连杆的锥形末端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壁轮廓与所述连杆的锥形末端轮廓相同;所述梁杆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套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套筒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上下两侧边的横杆上均固定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每条竖杆上设有所述连杆的数量至少为2个。

优选的,所述套筒对称分布在所述梁杆的两侧,所述梁杆每侧的所述套筒数量至少为2个。

优选的,所述梁杆竖直安装在建筑物外侧的脚手架上。

优选的,所述框架呈方形。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上设有交叉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梁杆等间距的竖直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外侧的脚手架上,框架放置在两根梁杆之间,将两侧的固定套与套筒通过螺纹旋紧连接;框架竖向依次排列,并且通过框架的横杆上的连接片插入螺钉固定连接,如此,依次将框架安装在梁杆之间,形成整个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连杆的锥形末端套接在固定套上,固定套与套筒旋紧连接,安装方便简单,省时省力;同时在防护网受到外力时,连杆的锥形末端越收越紧,固定套对连杆的夹紧力越大,使得连接部位更加牢固,提高安全性能。

2、梁杆与框架之间通过螺纹旋紧连接,框架与框架之间通过螺钉旋紧连接,属于可拆卸连接,确保防护网能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安全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安全防护网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安全防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包括梁杆1、钢丝网2和固定在钢丝网2四周的框架3,所述框架3呈方形,所述钢丝网2上设有交叉的加强筋4;所述梁杆1竖直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外侧的脚手架上,所述框架3左右两侧边的竖杆31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杆5,所述框架3的每条竖杆31上设有所述连杆5的数量为2个,所述连杆5的末端直径向外逐渐变大呈锥形,所述连杆5的锥形末端套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的内壁轮廓与所述连杆5的锥形末端轮廓相同;所述梁杆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7,所述套筒7对称分布在所述梁杆1的两侧,所述梁杆1每侧的所述套筒7数量依据框架3竖向排列的数量确定,所述套筒7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套6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6与所述套筒7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框架3的上下两侧边的横杆上均固定设有连接片8,所述连接片8上设有通孔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将梁杆1等间距的竖直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外侧的脚手架上,框架3放置在两根梁杆1之间,将两侧的固定套6与套筒7通过螺纹旋紧连接;框架3竖向依次排列,并且通过框架3的横杆上的连接片8插入螺钉固定连接,如此,依次将框架3安装在梁杆1之间,形成整个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连杆5的锥形末端套接在固定套6上,固定套6与套筒7旋紧连接,安装方便简单,省时省力;同时在防护网受到外力时,连杆5的锥形末端越收越紧,固定套6对连杆5的夹紧力越大,使得连接部位更加牢固,提高安全性能。

2.梁杆1与框架3之间通过螺纹旋紧连接,框架3与框架3之间通过螺钉旋紧连接,属于可拆卸连接,确保防护网能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