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6395发布日期:2018-11-09 21: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护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春天,建筑施工护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设施,其目的是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减小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施工护栏一般为整体式结构,结构单一,体积大,实用性不强,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后也不便于运输、存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以解决现有整体式结构结构单一,体积大,实用性不强,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后也不便于运输、存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房建施工用护栏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包括横杆、第二横杆、护栏件、滑动槽、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连接杆、栏杆、支撑底座、圆形槽、固定底座、卡槽、第二固定底座、第二卡槽、第二护栏件和第二滑动槽;所述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护栏件内部的滑动槽中;两个所述护栏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底座,且内部设置有一个矩形卡槽;两个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件,且两个固定件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护栏件内部的第二滑动槽中;两个所述第二护栏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底座,且两个第二固定底座内部也设置有一个第二矩形卡槽;两个所述第二护栏件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撑底座,且每个支撑底座内部都设置有一个圆形槽;每个所述护栏件、横杆、第二护栏件和第二横杆的一侧都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口结构;所述栏杆的一端插入护栏件和横杆一侧的圆形口结构内,另一端插入第二护栏件和第二横杆一侧的圆形口结构内,可将每个护栏件、横杆、第二护栏件和第二横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突起结构,且每个矩形突起结构与每个卡槽、第二卡槽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共设置有四个,且每一个均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且均与地面平行,支撑在第二护栏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件、第二护栏件的一端都设置有一个磁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与第二横杆可在左右两侧的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固定件与卡槽的设置,通过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一侧的矩形突起结构卡入固定底座一侧的卡槽和第二卡槽中,更有利于固定护栏的整体,让护栏的整体结构更结实,不易受外部影响散架,所述矩形突起结构卡在卡槽与第二卡槽内部时,因为两者大小差距很小,所以在卡紧时不会因为重力作用或外部影响使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脱落,只有将连接杆呈水平状拉出时才可将其分离,与卡槽分离后的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更方便对使用完的护栏进行整理拆卸,拆卸后的护栏更方便运输和存储。

支撑底座和圆形槽的设置,支撑底座呈三角状与地面平行,支撑在护栏件的两侧,支撑底座的三角结构有利于支撑护栏的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护栏不易被5级以下风力的吹倒,支撑底座内部的圆形槽也可以配备加重块(如水泥,沙砾,石头等重量高的物体),使护栏可以承受5~7级的风力,也可将使用后的护栏拆卸的栏杆放入到圆形槽中,方便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由图1的A指出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由图1的B指出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横杆-1;第二横杆-101;护栏件-2;滑动槽-201;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01;连接杆-4;栏杆-5;支撑底座-6;圆形槽-601;固定底座-7;卡槽-701;第二固定底座-8;第二卡槽-801;第二护栏件-9;第二滑动槽-9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建施工用护栏,包括横杆1、第二横杆101、护栏件2、滑动槽201、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01、连接杆4、栏杆5、支撑底座6、圆形槽601、固定底座7、卡槽701、第二固定底座8、第二卡槽801、第二护栏件9和第二滑动槽901;所述横杆1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护栏件2内部的滑动槽201中;两个所述护栏件2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底座7,且内部设置有一个矩形卡槽701;两个所述固定底座7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件3,且两个固定件3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杆4;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301;所述第二横杆101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护栏件9内部的第二滑动槽901中;两个所述第二护栏件9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底座8,且两个第二固定底座8内部也设置有一个第二矩形卡槽801;两个所述第二护栏件9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撑底座6,且每个支撑底座6内部都设置有一个圆形槽601;所述每个护栏件2、横杆1、第二护栏件9和第二横杆101的一侧都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口结构;所述栏杆5的一端插入护栏件2和横杆1一侧的圆形口结构内,另一端插入第二护栏件9和第二横杆101一侧的圆形口结构内,可将每个护栏件2、横杆1、第二护栏件9和第二横杆101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0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矩形突起结构,且每个矩形突起结构与每个卡槽701、第二卡槽801相互匹配,通过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301一侧的矩形突起结构卡入固定底座7与第二固定底座8一侧的卡槽701和第二卡槽801中,更有利于固定护栏的整体,让护栏的整体结构更结实,不易受外部影响散架,所述矩形突起结构卡在卡槽701与第二卡槽801内部时,因为两者大小差距很小,所以在卡紧时不会因为重力作用或外部影响使使固定件7、第二固定件8脱落,只有将连接杆4呈水平状拉出时才可将其分离,与卡槽分离后的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301,更方便对使用完的护栏进行整理拆卸,拆卸后的护栏更方便运输和存储。

其中,所述支撑底座6共设置有四个,且每一个均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且均与地面平行,支撑在第二护栏件9的两侧,支撑底座6的三角结构有利于支撑护栏的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护栏不易被5级以下风力的吹倒,支撑底座6内部的圆形槽601也可以配备加重块(如水泥,沙砾,石头等重量高的物体),使护栏可以承受5~7级的风力,也可将使用后的护栏拆卸的栏杆5放入到圆形槽601中,方便下次使用。

其中,所述护栏件2和第二护栏件9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是由一块方形磁铁组成,在护栏拆卸完后,要对护栏件2和第二护栏件9进行闭合,闭合后护栏件2和第二护栏件9的两端会由磁力装置产生磁力并牢固吸附在一起,闭合后的护栏占地空间更小,更方便护栏在使用后的整理摆放。

其中,所述横杆1与第二横杆101可分别在左右两侧的滑动槽201与第二滑动槽901内滑动,且滑动槽201和第二滑动槽901的底部设置有一条矩形突起结构,横杆1的底部和第二横杆10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凹槽,这样的设置更方便横杆1与第二横杆101的滑动,从而不会造成横杆1和第二横杆101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卡壳的现象,使护栏在打开和闭合的过程中更顺畅。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栏杆5从第二护栏件9两侧的支撑底座6内部设置的圆形槽601中取出,然后手动将护栏件2与第二护栏件9拉开,护栏件2与第二护栏件9拉开时,护栏件2与第二护栏件9一侧的倒角结构会卡住横杆1和第二横杆101两侧对应的倒角结构,避免了护栏件2与第二护栏件9拉开时用力过度使横杆1和第二横杆101脱落,护栏件2完全展开时,将栏杆5的顶部依次插入护栏件2、横杆1一侧的圆形口结构中,而栏杆5的底部则插入到第二护栏件9和第二横杆101的一侧对应的圆形口结构中,栏杆5全部插入后,手动提起连接杆4,并使连接杆4两端的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301一侧的矩形突起结构分别对准卡槽701和第二卡槽801处,水平将其放入让矩形突起结构卡入到卡槽701与第二卡槽801内,然后将护栏放置到需要放置的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