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8306发布日期:2019-01-02 22: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栏,特别涉及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从起步阶段时的粗放管理,到现今提倡精细化管理,对建筑临边洞口的安全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临边洞口防护作为建筑工地重要的危险源控制的重点,工地常见的临边洞口有电梯井口、预留洞口、楼梯临边、基坑临边等,这些部位需设置可拆卸或者可移动组装式的刚性防护栏杆。目前这种防护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工地现场的钢管、扣件连接,再涂刷醒目颜色以警示现场施工人员,对各临边洞口进行围护。

在组装防护栏时为提高防护栏的稳定性,需要将呈垂直状态的相邻栏杆通过垂直连接件进行固定,而现有的垂直连接件是通过两轴向垂直的连接管焊接而成,从而导致垂直连接件为呈十字形的构件,使得在批量运输垂直连接件时,垂直连接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降低了运输效率,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能够将垂直连接件分成可拆装的公管和母管,分开运输公管和母管能够减小垂直连接件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包括:

供水平栏杆穿设的公管以及供竖直栏杆穿设的母管,所述公管和所述母管可拆卸式装配;

所述母管靠近公管的一侧开设有嵌槽,所述公管上沿垂直于母管的轴向活动式装配有与嵌槽适配的限位杆;以及,

固接在所述公管的外壁上并沿其轴向延伸的限位条,所述母管上固设有与限位条卡嵌配合的限位块,以防止所述公管往远离母管的方向平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安装在公管上的限位杆与母管上的嵌槽进行配合,使得限位杆能够部分嵌入嵌槽,使得公管以及母管在竖直平面内能够保持固定,将公管上的限位条与母管上的限位块相装配,使得公管以及母管在水平面内能够保持固定,从而实现了公管以及母管的装配,使得在运输垂直连接件时能够将公管以及母管分开装箱,从而减小了垂直连接件的横向占用面积,提高了运输时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限位条适配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靠近公管一端的槽口小于远离公管一端的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公管和母管时,将限位条的一端嵌入燕尾槽,并移动公管使得限位条完全嵌入,利用燕尾槽的端部对限位条进行限定,使得公管与母管不易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设置有两条,均设置在公管靠近母管的一侧,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有两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排限位条以及两排限位块的设置,使得公管以及母管能够有四个连接点,从而相比单一的连接点更具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公管以及母管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公管且位于限位条之间的壁面为第一抵触面,所述母管且位于限位块之间的壁面为第二抵触面,所述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呈平面且保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的平面式接触取代圆弧面接触,能够使得公管以及母管受到外力时,能够互为支撑,从而进一步增加公管与母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增加防护栏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通过一弹性件与公管相连,所述弹性件在受到栏杆挤压时能够将限位杆向远离公管的方向推送,所述弹性件在脱离栏杆的挤压后能够恢复至原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能够回复的弹性件,使得将栏杆抽离垂直连接件时,公管和母管能够脱离限位杆的限位,从而将公管沿其轴向抽离母管,便能够方便地实现公管与母管的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一U形弹片,所述U形弹片包括与限位杆固接的安装片、呈放射状一体设置在安装片两端的导向片以及位于导向片远离安装片一端的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与公管侧壁相连,所述公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杆贯穿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U形的弹片实现限位杆在受压时被推送以及在释压时在U形弹片的带动下回复至原位的过程,而U形弹片能够利用其两端的卡接片实现与公管的连接,且能够将其弹性由两端的卡接片以及导向片实现,从而与弹簧相比,在实现同等弹力大小的情况下,U形弹片的竖向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公管侧壁上沿公管的轴向开设有供卡接片嵌设的活动槽,当U形弹片受到挤压时,所述卡接片能够完全嵌入活动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公管上开设供卡接片嵌入的活动槽,使得公管在发生形变时,其卡接片能够延展至活动槽中,从而增加限位杆的活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U形弹片由锰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锰钢在冲击、挤压条件下,其表层能够迅速发生加工硬化现象,使其内部仍保持奥氏体良好的韧性和塑性,从而增加了U形弹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垂直连接件时,首先将母管套在竖直栏杆上,随后通过限位条以及限位块的装配使得公管无法远离母管,且公管内在插入栏杆时限位杆能够发生运动而嵌入母管,使得限位条以及限位块亦无法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公管与母管的卡嵌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垂直连接件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公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垂直连接件与栏杆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公管;2、母管;3、限位条;4、限位块;5、燕尾槽;6、限位杆;7、嵌槽;8、U形弹片;81、安装片;82、导向片;83、卡接片;9、活动槽;10、第一抵触面;11、第二抵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基坑临边防护栏的垂直连接件,包括公管1和母管2,公管1与母管2采用可拆卸式的组装,公管1用于穿设水平栏杆,母管2用于穿设竖直栏杆,在组装防护栏时,首先将竖直栏杆固定在地基上,接着将母管2套设在竖直栏杆上,随后将公管1装配在母管2上,最后将水平栏杆穿过公管1,实现竖直栏杆与水平栏杆的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公管1外壁上沿其延伸方向固设有两排限位条3,在母管2对应设置有两排限位块4,限位块4上开设有与限位条3适配的燕尾槽5,且燕尾槽5靠近公管1一端的槽口小于远离公管1一端的槽口,在装配公管1和母管2时,将限位条3的一端嵌入燕尾槽5,并移动公管1使得限位条3完全嵌入,利用燕尾槽5的端部对限位条3在远离母管2的方向进行限定,使得公管1与母管2不易脱离。

结合图1所示,为提高公管1与母管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公管1靠近母管2的一侧且位于限位条3之间的侧壁设置有呈平面的第一抵触面10,母管2靠近公管1的一侧且位于限位块4之间的侧壁设置有呈平面的第二抵触面11,在公管1与母管2相连时,第一抵触面10和第二抵触面11保持抵触,使得公管1和母管2能够互为支撑。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抵触面10中心开设有贯穿公管1侧壁的通孔,通孔内穿设有限位杆6,限位杆6通过一弹性件与公管1相连,弹性件优选为U形弹片8,在母管2上第二抵触面11的中心开设有与限位杆6适配的嵌槽7,U形弹片8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将限位杆6向远离公管1的方向推送,使得限位杆6插入嵌槽7,实现公管1以及母管2的固接;在释压时,U形弹片8能够恢复原状,而限位杆6与U形弹片8固定连接,从而U形弹片8能够带着限位杆6脱离嵌槽7,使得公管1以及母管2易于拆卸。

参照图4所示,U形弹片8由锰钢制成,其包括与限位杆6固接的安装片81、呈放射状一体设置在安装片81两端的导向片82以及位于导向片82远离安装片81一端的卡接片83,公管1侧壁上沿公管1的轴向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活动槽9,卡接片83嵌入活动槽9,使得U形弹片8能够受到公管1的支撑,在水平栏杆贯穿公管1时,卡接片83能够完全延展至活动槽9中,从而增加限位杆6的活动空间。

工作过程概述:在组装防护栏时,首先将竖直栏杆固定在地基上,接着将母管2套设在竖直栏杆上,随后将公管1上的限位条3的一端嵌入燕尾槽5,并移动公管1使得公管1的中部与母管2的中部对齐,接着将水平栏杆穿过公管1,水平栏杆在贯穿公管1时,水平栏杆推动U形弹片8使之发生形变,最终导致限位杆6嵌入嵌槽7,实现公管1与母管2的固定,从而实现水平栏杆与竖直栏杆的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