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2736发布日期:2018-11-16 20:4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老旧房屋的墙体一般为砖墙,长时间使用后,墙砖之间的水泥容易松散开裂,使墙体中的墙砖松动,甚至从墙体上脱出,形成安全隐患。为了对老旧建筑进行维修和加固,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墙体上挂网,将钢丝网覆盖到墙体上,然后通过浇筑水泥砂浆,在墙体两侧增加钢丝网作为骨架的增强层。但这种加固方式抗震性能较差,地震时墙体容易全部开裂,增强层容易从原墙体上脱落,并发生倒塌,安全性较差,加固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加固效果好、抗震性能强的墙体加固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墙体加固结构,用于对墙体进行加固,所述墙体设置在立柱之间,包括设置在墙体侧壁上并通过水泥砂浆浇筑而成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内设置有钢筋骨架,

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筋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筋,

所述第一支撑筋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立柱设置的固定孔中,所述固定孔中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水泥砂浆和植筋胶,用以对第一支撑筋的端部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筋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第一支撑筋和墙体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顶端通过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固定钩,钩在位于钢筋骨架顶端的第一支撑筋上;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底端通过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钩,钩在位于钢筋骨架底端的第一支撑筋上;

所述钢筋骨架至少设置有两层,

所述墙体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

所述第一墙体一侧的侧壁覆盖有装饰层,另一侧的侧壁设置增强层;

所述第一墙体中设置有第一加固槽,所述第一加固槽两侧分别与装饰层和增强层相连;

所述第一加固槽中安装有第三支撑筋,第三支撑筋与第一支撑筋平行,所述第三支撑筋与第一支撑筋之间通过第一拉结筋相连;

所述第一拉结筋一端通过设置的向下弯折的第一拉结段钩在第三支撑筋上,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二拉结段钩在第一支撑筋上;

所述第一拉结段贴靠在装饰层上,所述第一加固槽中填充与对应增强层为一体结构的水泥砂浆;

所述第二墙体的两侧侧壁均设置增强层;

所述第二墙体中设置有第二加固槽,所述第二加固槽两侧均与对应的增强层相连;

所述第二加固槽中安装有第二拉结筋,所述第二拉结筋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三拉结段钩在第二墙体一侧增强层的第一支撑筋上,所述第二拉结筋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四拉结段钩在第二墙体另一侧增强层的第一支撑筋上;

所述第二加固槽中填充与两侧增强层均为一体结构的水泥砂浆;

所述第三墙体的一侧侧壁设置增强层;

所述第三墙体中设置有第三加固槽,所述第三加固槽一端与增强层相连,

所述第三加固槽的中部安装有套管,所述第三加固槽中安装有第三拉结筋,所述第三拉结筋的一端位于套管内,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五拉结段钩在对应增强层的第一支撑筋上;

位于套管和增强层之间的第三加固槽中,填充有与增强层为一体结构的水泥砂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拉结筋、第二拉结筋和第三拉结筋均钩在位于最外侧的钢筋骨架中的第一支撑筋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筋的端部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位于固定孔内的水泥砂浆和植筋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墙体加固结构通过设置有钢筋骨架的增强层进行加固,增强层设置钢筋骨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增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对墙体进行大幅度的加强。钢筋骨架左右两端均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立柱上,使增强层固定牢固,难以从墙体上脱落,抗震性能强,安全性高,不易开裂、脱落,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加固效果。

2、第一墙体中的第一加固槽内设置第三支撑筋,并通过第一拉结筋连接第一支撑筋,能够将增强层牢固地固定在墙体表面,并能够增加墙体内部的强度,适应仅对墙体一侧进行加强的工况。

3、第二墙体中的第二加固槽内设置第二拉结筋,连接两侧增强层的第一支撑筋,将两侧的增强层都拉紧固定,使增强层牢固地固定在墙体表面,适应仅对墙体两侧同时进行加强的工况。

4、第三墙体中的第三加固槽中安装套管,第三拉结筋位于套管中,使第三拉结筋的一端不会浸没在水泥砂浆中,适应仅对墙体一侧进行加强的工况,同时当需要对第三墙体另一侧进行加固时,能够方便的连接第三拉结筋的端部,使墙体另一侧的增强层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墙体表面,便于后续延展施工。.

5、第二支撑筋位于第一支撑筋和墙体之间,使依托于第一支撑筋进行固定的第二支撑筋位于内侧,难以脱出,使第二支撑筋的固定更加牢固,从而保证钢筋骨架的强度,进而保证墙体的加固效果。

6、拉结筋钩在最外侧的第一支撑筋上,能够最大程度的拉紧增强层,保证增强层紧密贴靠在墙体上,提高增强层的稳定性,提高抗震性。

7、第一支撑筋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筋,能够钩住水泥砂浆和植筋胶,提高第一支撑筋的固定强度。植筋胶位于外侧,水泥砂浆位于内部,植筋胶能够对寿命较短的水泥砂浆形成保护,保证第一支撑筋能够长时间牢固的与立柱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固后第一墙体的竖向剖视结构图;

图2为加固后第二墙体的竖向剖视结构图;

图3为加固后第三墙体的竖向剖视结构图;

图4为加固后墙体与立柱连接部的水平剖视结构图;

以上各图中:1、墙体;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1.3、第三墙体;2、立柱;2.1、固定孔;3、增强层;4、水泥砂浆;5、钢筋骨架;5.1、第一支撑筋;5.2、第二支撑筋;5.3、第三支撑筋;5.4、固定筋;6、植筋胶;7、装饰层;8.1、第一加固槽;8.2、第二加固槽;8.3、第三加固槽;9.1、第一拉结筋;9.2、第二拉结筋;9.3、第三拉结筋;10a、第一拉结段;10b、第二拉结段;10c、第三拉结段;10d、第四拉结段;10e、第五拉结段;11、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4所示,墙体加固结构用于对墙体1进行加固,墙体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2之间。

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1侧壁上并通过水泥砂浆4浇筑而成的增强层3,增强层3内设置有钢筋骨架5。

钢筋骨架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筋5.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筋5.2,第一支撑筋5.1和第二支撑筋5.2组成网状的钢筋框架。

第一支撑筋5.1的端部伸入到立柱2设置的固定孔2.1中,固定孔2.1中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水泥砂浆4和植筋胶6,从而将第一支撑筋5.1的端部固定在固定孔2.1中。

水泥砂浆4位于内侧,植筋胶6位于外侧,并对固定孔2.1进行封口,使水泥砂浆4免于外部物质的侵蚀,提高了第一支撑筋5.1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第一支撑筋5.1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多根,第二支撑筋5.2位于第一支撑筋5.1和墙体1之间,使第二支撑筋5.1位于内侧,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支撑筋5.1上。

第二支撑筋5.2的顶端通过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固定钩7.1,钩在位于钢筋骨架5顶端的第一支撑筋5.1上;第二支撑筋5.2的底端通过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固定钩7.2,钩在位于钢筋骨架5底端的第一支撑筋5.1上。

第二支撑筋5.2通过顶部和顶部钩住对应的第一支撑筋5.1,从而将其固定在第一支撑筋5.1上。

为了保证增强层3的强度,钢筋骨架5至少设置有两层。

由于立柱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本身的结构强度较高。增强层3通过钢筋骨架5中的第一支撑筋5.1连接立柱2,使立柱2能够对钢筋骨架5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从而提高增强层3的稳定性,使其不易从墙体上脱落,提高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另外,钢筋骨架5本身的结构强度较高,使增强层3不易开裂,提高了墙体加固的效果。

根据需要加固的工况,墙体1包括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和第三墙体1.3。

第一墙体1.1一侧的侧壁覆盖有装饰层7,另一侧的侧壁设置增强层3,第一墙体1.1仅需一侧进行加固,另一侧保持原状。

第一墙体1.1中设置有第一加固槽8.1,第一加固槽8.1两侧分别与装饰层7和增强层3相连。

第一加固槽8.1中安装有第三支撑筋5.3,第三支撑筋5.3与第一支撑筋5.1平行,作为第一加固槽8.1内的骨架结构。

第三支撑筋5.3与第一支撑筋5.1之间通过第一拉结筋9.1相连,第一拉结筋9.1一端通过设置的向下弯折的第一拉结段10a钩在第三支撑筋5.3上,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二拉结段10b钩在第一支撑筋5.1上,使增强层3能够牢固地被拉紧到墙体1的表面上,保证增强层3的牢固性。

第一拉结段10a贴靠在装饰层7上,第一加固槽8.1中填充水泥砂浆4,将第一加固槽8.1内的空间充满,将第三支撑筋5.3和第一拉结筋9.1固定。第一加固槽8.1中填充的水泥砂浆4与增强层3中的水泥砂浆4融为一体,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提高增强层3与墙体1的结合程度,提高增强层3的牢固性,保证墙体1的加固效果。

第二墙体1.2的两侧侧壁均设置增强层3,第二墙体1.2的两侧均需进行加固。

第二墙体1.2中设置有第二加固槽8.2,第二加固槽8.2两侧均与对应的增强层3相连。

第二加固槽8.2中安装有第二拉结筋9.2,第二拉结筋9.2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三拉结段10c钩在第二墙体1.2一侧增强层3的第一支撑筋5.1上,第二拉结筋9.2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四拉结段10d钩在第二墙体1.2另一侧增强层3的第一支撑筋5.1上。通过第二拉结筋9.2将第二墙体1.2两侧的增强层3连接,并相互拉紧,使两个增强层3都贴靠在第一墙体1.2的侧壁上,保证增强层3的牢固性。

第二加固槽8.2中填充水泥砂浆4,对第二拉结筋9.2进行固定。第二加固槽8.2中填充的水泥砂浆4与两侧增强层3中的水泥砂浆4均融为一体,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提高增强层3与墙体1的结合程度,提高增强层3的牢固性,保证墙体1的加固效果。

第三墙体1.3的一侧侧壁设置增强层3,第三墙体1.3的一侧需加固,另一侧后续再进行加固。

第三墙体1.3中设置有第三加固槽8.3,第三加固槽8.3一端与增强层3相连。

第三加固槽8.3的中部安装有套管11,第三加固槽8.3中安装有第三拉结筋9.3,第三拉结筋9.3的一端位于套管11内,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向内弯折的第五拉结段10e钩在对应增强层3的第一支撑筋5.1上。

位于套管11和增强层3之间的第三加固槽8.3中填充水泥砂浆4,将第三拉结筋9.3规定在第三加固槽8.3中,第三拉结筋9.3将增强层3拉紧到墙体1的表面上,保证增强层3的牢固性。

第三加固槽8.3中填充的水泥砂浆4与增强层3中的水泥砂浆4融为一体,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提高增强层3与墙体1的结合程度,提高增强层3的牢固性,保证墙体1的加固效果。

当需要对第三墙体1.3另一侧的进行加固时,由另一侧侧壁钻孔,钻到套管11处,第三拉结筋9.3位于套管11内的一端可在外,以便安装新的拉结筋,对第三墙体1.3另一侧加固时设置的增强层3进行拉紧固定,从而保证后续加固作业后增强层3的牢固性。

为了保证拉结筋的固定效果,第一拉结筋9.1、第二拉结筋9.2和第三拉结筋9.3均钩在位于最外侧的钢筋骨架5中的第一支撑筋5.1上,使增强层3收到的拉力位于最外侧,保证增强层3各个部位都能够受到足够的拉力,保证增强层3的固定效果。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筋5.1与立柱2连接的牢固性,第一支撑筋5.1的端部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固定筋5.4,固定筋5.4位于固定孔2.1内的水泥砂浆4和植筋胶6中。

固定筋5.4在第一支撑筋5.1端部形成钩状结构,阻挡第一支撑筋5.1脱出固定孔2.1,提高第一支撑筋5.1的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