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581发布日期:2019-03-02 02:35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和个人购车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给城市的停车问题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有些老式小区内部可停的车位没有,于是业主的车只能停在小区外的道路上。这既阻碍交通,同时也导致今年的盗车案件中马路失窃成为增长点。即使交警部门加大惩处力度治理乱停车,但群众不理解,抵触思想较重,因为问题没有解决。

现有住宅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 小轿车到处乱停乱放,马路边、人行道、甚至草坪上都停车,造成小区内拥挤堵塞、污染、噪音等,严重影响小区内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质量,有时小区里有了重病人或不幸失火,救护车和消防车也开不进去,近几年新建的小区中车位设计数量也有限,车位和住户比很多都低于1:1。这样的设计导致的后果就是小区内车位不足,有车的业主在没有车位的情况下,只能乱占道路、绿化带。这一现象在很多小区中都普遍存在。乱停乱放不仅影响市容,汽车启动时带来的噪音污染、废气油污及警报器的报警影响居民休息等给小区带来环境污染,居住区缺少停车场,导致许多车辆占用路边的绿化带停放,有的居住区将原来的绿地铺上水泥砖改为停车场,使居住区绿化面积大量减少,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小区道路上停放的车辆数量多,占据了整个小区的主干道、次干道,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老式小区覆盖率与停车难问题:以杭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老式小区占比高达57%,这些老式小区在初次规划时没有地下车库与小区内足够的停车位,停车位满足率不到50%,老式小区停车难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目前老式小区存在的停车问题,在保证采光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道路一侧的二层空间,水平方向上解决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增加了辅助停车装置来节省侧方停车的时间;在遇到特殊情况(救护车、消防车等应急车需要通过,而单车道宽度不够)时,装置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状态(有车停放和无车停放) 下的折叠收缩;下层始终空余一个车位,通过一定的位置规划,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子母车位”的矛盾问题;相邻模块的拼接可以不断提高车位的利用率和停车的数量。本实用新型装置造价低,结构简单,在不改变小区原有建设的情况下,直接投入使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括底板和立架,立架底部与底板一端固接,用于安装垂直升降装置、折叠收缩装置以及辅助停车装置;

垂直升降装置,安装在框架上,用于驱动折叠收缩装置升降;

折叠收缩装置,安装在框架上,其调整端与垂直升降装置的驱动端相连,用于调整安装在折叠收缩装置上的上载车板位置以及倾斜角度;

辅助停车装置,安装在框架底部,并且辅助停车装置上设有可沿框架底板所在平面移动的下载车板,用于将停泊在下载车板上的车辆运出。

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和立架,所述底板固装在地面上,立架的底部固装在底板后端,立架两个对称的立柱分列底板后端两侧;立柱沿其轴向嵌装供折叠收缩装置滑动的双轴心直线导轨以及齿条。

所述立架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且立架底部横梁与底板后端垂直固接。

所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推杆、升降齿轮以及链条,所述液压推杆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启停的开关,所述液压推杆底部固装在底部后端,并保持液压推杆的伸缩方向沿立架的立柱轴向布置,升降齿轮安装在液压推杆的顶部,并且升降齿轮通过链条与折叠收缩装置配套的滑动轮相连,实现升降齿轮与滑动轮的同步转动。

所述折叠收缩装置包括上载车板、倾斜杆、上升架、伸缩式滑轨、滑动轮以及折叠齿轮组件,所述上载车板的两侧各固装一根倾斜杆,倾斜杆的内端铰接一可与立柱上齿条啮合的折叠齿轮组件,外端与同侧的伸缩式滑轨外端铰接,伸缩式滑轨的内端配装一可与双轴心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动轮,其中倾斜杆、位于其下方的伸缩式滑轨以及立柱上的齿条共同形成用于调整上载车板倾斜角度的三角型支撑。

所述伸缩式滑轨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

所述辅助停车装置包括行架、滚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行架上固装用于停车的下载车板,行架后端安装可与双轴心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滑轮,前端安装至少一个带有滚轮的滚轮架,滚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并且滚轮卡入底板表面嵌装的单轴心导轨的滑槽滑动配合,使得滚轮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底板轴向布置的滑槽滑动,所述底板轴向指的是与单轴心导轨轴向一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平横移装置,用于将停泊在下载车板上的车辆运输至旁边并排布置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或者空地上。

所述水平横移装置包括横移驱动装置、主动齿轮轴、安装在下载车板上的履带齿轮以及与履带齿轮配合的履带,所述主动齿轮轴分别安装在下载车板的左右两侧,其中同一根主动齿轮轴上固装至少两个履带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轴一端与横移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接;所述履带为封闭环形结构,套在下载车板前后两边对应的履带齿轮上,形成至少两条平行的运输链。

一种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构建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列立体车位,每列立体车位均由至少两套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并排布置,并保持相邻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上的运输链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依照情况如下:

下层停车、取车过程为:

(1)下载车板通过辅助停车装置伸至装置外部,汽车开上或离开下载车板。

(2)下载车板返回装置内部。

上层停车、取车(对应下层无车)过程为:

(1)上载车板移至下层的辅助停车装置区域。

(2)上载车板与下载车板通过辅助停车模块伸至装置外部,汽车开上载车板。

(3)上载车板与下载车板返回装置内部。

(4)上载车板上升。

上层停车、取车(对应下层有车)过程为:

(1)对应下层车辆通过水平横移模块移动,空出下方位置。

(2)上载车板通过辅助停车模块伸至装置外部,汽车离开上载车板18。

(3)上载车板返回装置内部。

(4)上载车板上升。

避让应急车辆(装置内部无车)过程:

(1)上载车板最大程度收缩,即调整上载车板的倾斜角度,大型车辆通过。

(2)通过后,上载车板恢复水平。

避让应急车辆(装置内部有车)过程:

(1)上载车板和下载车板倾斜一定角度,确保大型车辆能够通过。

(2)通过后,上载车板和下载车板恢复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提高垂直与水平的空间利用率,二层停车,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成倍增加停车数量,利用垂直空间;缩短两车间距,合理规划水平空间;②辅助停车功能,侧方泊车费时费力难以把握距离,通过载车板进出来,便利驾驶员;③折叠收缩车架,无车时装置可直接收缩,有车时短时间大限度倾斜车辆,空出应急车辆及大型车辆可通过道路;④装置水平传送下层车辆,使其上方车位能够移出,解决市场上“子母车位”问题;⑤模块化设计,内部各部分相互独立工作、共同配合实现功能,单独二层车位可连续拼接,不断提高停车率及停车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图中虚线代表部件移动后位置)。

图4是图3的C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下载车板调整角度)。

图6是图3的D-D局部剖视图。

图7是升降托板和三节滑轨的固连示意图。

图8是链条与底板的固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包括:

框架1,包括底板和立架,立架底部与底板一端固接,用于安装垂直升降装置、折叠收缩装置以及辅助停车装置;

垂直升降装置2,安装在框架上,用于驱动折叠收缩装置升降;

折叠收缩装置3,安装在框架上,其调整端与垂直升降装置的驱动端相连,用于调整安装在折叠收缩装置上的上载车板位置以及倾斜角度;

辅助停车装置4,安装在框架底部,并且辅助停车装置上设有可沿框架底板所在平面移动的下载车板,用于将停泊在下载车板上的车辆运出。

所述框架1包括底板11和立架12,所述底板11固装在地面上,立架12的底部固装在底板后端,立架两个对称的立柱分列底板后端两侧;立柱沿其轴向嵌装供折叠收缩装置滑动的双轴心直线导轨13 以及齿条14。

所述立架12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且立架底部横梁与底板后端垂直固接。

所述垂直升降装置2包括液压推杆21、升降齿轮22以及链条23,所述液压推杆21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启停的开关,所述液压推杆21底部固装在底部后端,并保持液压推杆21的伸缩方向沿立架的立柱轴向布置,升降齿轮22安装在液压推杆21的顶部,并且升降齿轮22 通过链条23与折叠收缩装置3配套的滑动轮相连,实现升降齿轮与滑动轮的同步转动。

所述折叠收缩装置3包括上载车板31、倾斜杆32、伸缩式滑轨 33、滑动轮34以及折叠齿轮组件,所述上载车板31的两侧的轴承 311上各固装一根倾斜杆32,倾斜杆32的内端铰接一可与立柱上齿条14啮合的折叠齿轮组件,外端与同侧的伸缩式滑轨33外端铰接,伸缩式滑轨33的内端配装一可与双轴心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动轮 34,其中倾斜杆32、位于其下方的伸缩式滑轨33以及立柱上的齿条 14共同形成用于调整上载车板倾斜角度的三角型支撑。

折叠齿轮组件包括折叠齿轮35和上升架36,上升架的外端与清醒内端铰接,上升架内端安装折叠齿轮,其中折叠齿轮与齿条啮合。

所述伸缩式滑轨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

所述辅助停车装置4包括行架41、滚轮42、倾斜杆、伸缩式滑轨、折叠齿轮组件以及驱动装置(图中省略),所述行架41上固装用于停车的下载车板44,载车板上行架41后端安装可与双轴心直线导轨13滑动配合的滑轮,前端安装至少一个带有滚轮的滚轮架43,滚轮42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并且滚轮42卡入底板11表面嵌装的单轴心导轨111的滑槽滑动配合,使得滚轮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底板轴向布置的滑槽112滑动,所述底板轴向指的是与单轴心导轨111 轴向一致的方向。所述下载车板的两侧的轴承上各固装一根倾斜杆,倾斜杆的内端铰接一可与立柱上齿条啮合的折叠齿轮组件,外端与同侧的伸缩式滑轨外端铰接,伸缩式滑轨的内端配装一可与双轴心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动轮,其中倾斜杆、位于其下方的伸缩式滑轨以及立柱上的齿条共同形成用于调整上载车板倾斜角度的三角型支撑,与上层折叠机构相似。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平横移装置5,用于将停泊在下载车板上的车辆运输至旁边并排布置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或者空地上。

所述水平横移装置5包括横移驱动装置(图中省略)、主动齿轮轴51、安装在下载车板54上的履带齿轮52以及与履带齿轮配合的履带53,所述主动齿轮轴51分别安装在下载车板54的左右两侧,其中同一根主动齿轮轴51上固装至少两个履带齿轮52,所述主动齿轮轴51一端与横移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接;所述履带53为封闭环形结构,套在下载车板54左右两侧对应的履带齿轮52上,形成至少两条平行的运输链。

实施例2一种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构建的立体车库,包括若干列立体车位,每列立体车位均由至少两套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并排布置,并保持相邻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上的运输链同轴设置。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包括框架部分、垂直升降装置、辅助停车装置、折叠收缩装置和水平横移装置。所述框架中:所述立架截面为U型,两侧安装双轴心直线导轨,中间内部固定齿条,下部中间有一定宽度的槽,槽内为齿轮结构,与折叠齿轮同模数,所述底板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其中底板与立架的两根立柱垂直。

所述垂直升降装置中:所述液压推杆具有电控限位功能,上端通过钢轴与升降齿轮相连,升降齿轮与链条啮合。

所述辅助停车装置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与滑块相嵌套,导轨外一端装有驱动轮,所述滑块与地板固定。

所述折叠收缩装置中:伸缩式滑轨为三节滑轨,通过螺栓39固定在升降托板上,所述倾斜杆一端通过铰链与上升架外端铰接,上升架内端安装可与框架内部的齿条啮合的折叠齿轮,另一端通过铰链与三节滑轨外端铰接,上载车板31表面安装若干个用于支撑车辆的滚轴311,所述升降托板37与垂直升降装置2的链条23通过螺栓38 连接固定。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折叠收缩装置:本机构为住宅小区边立体停车装置在大型车辆驶过时在保证所停车稳定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拓宽路面宽度的机构。其中齿条与折叠齿轮相啮合,而折叠齿轮与上升架相配合,上升架与倾斜杆相铰接,倾斜杆与水平的三节滑轨铰接,其中三节滑轨可伸出两节,保证了收缩长度足够大,并且在整个升降过程中,伸缩式滑轨始终处于水平。三节滑轨的另一端与和双轴心直线导轨配合的滑动轮相连,从而实现了折叠机构在框架上竖直方向的运动。

如图5,其中滑动轮与双轴心直线导轨间的摩擦力大于齿条14 和折叠齿轮间的摩擦力,可使折叠齿轮在电机的运转下沿着齿条上下运动时,三节滑轨始终保持水平,随着折叠齿轮的上升带动上升架的上升,从而使倾斜杆靠近齿条一侧抬高而另一侧由于和三节滑轨相铰接并未发生运动,由此产生了一个由于倾斜杆绕着铰链旋转而产生的角度。此时倾斜杆,三节滑轨和齿条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实现折叠功能。此时,三节滑轨由于受到铰链向左的压力,水平方向上实现了收缩的功能。二者相结合,实现了折叠收缩这一机构的功能。其中,出于安全性考虑,如图4,添加了升降托板以使得垂直升降时机构更为稳定而不出现摇晃的现象。

垂直升降装置:该装置的主动件部分为电动控制的液压推杆和升降齿轮,如图7,链条与升降托板相固连,其中滑动轮可在双轴心直线导轨上垂直滑动。初始状态下在同一平面上的倾斜杆,与三节滑轨紧密相贴,均保持水平状态。其中,折叠齿轮与上升架也位于同一平面,升降托板在下保证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不发生摇晃的现象。电动液压推杆带有限位开关,可按要求伸缩。其中升降齿轮与电动液压推杆的连接相当于动滑轮,缩短了一半的路程。

工作上升时,电机正转通过升降齿轮带动电动液压推杆伸长,与其相连接的滑动轮同时上升,电动推杆上升一定高度,上载车板上升的高度是其两倍。到达指定位置后,电机停止转动。工作下降时,同理,电机反转。

辅助停车装置:该装置主要部分为行架和其底部的滚轮,行架与框架内嵌配合,滚轮为主动轮,由电机驱动,滚动摩擦减小阻力,沿底板上的滑槽滚动,保证进出路径为直线。工作时,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滚轮滚动,实现下载车板的进出运动。上载车板通过垂直升降装置沿框架中间滑轨下降,进入下层行架,以同样方式实现进出。

水平横移装置:主要部分为配合在下载车板槽上的多个履带齿轮以及与履带齿轮配合的履带。履带齿轮的主动齿轮轴位于行架两侧,依靠电机使主动齿轮轴旋转从而履带齿轮带动履带做水平运动.此时,位于履带上的车辆也会随着履带的运动而实现从一个装置载车板向另一个装置载车板的水平横移。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