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和自保温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818发布日期:2019-02-01 20: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和自保温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和自保温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当前,墙体保温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对墙体自保温的结构的研发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墙体自保温是指按照一定的建筑构造,采用节能型墙体材料及其配套的专用砂浆使墙体热工性能的物理性能指标符合相应标准的建筑墙体保温隔热系统。

目前,国内外墙体的保温技术和保温材料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1、只注重砌块本身的保温性能的提高,忽视了砌块墙体由于采用砂浆砌筑,相邻砌块之间灰缝的热桥作用;2、为了提高砌块的保温性能,砌块本身一般采用轻质保温材料制作,因此在提高砌块的保温性能的同时无形之中却弱化了砌块墙体的承重功能;3、为了提高砌块墙体的整体性,一般在砌块内设置横向或纵向通孔,并向通孔内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形成芯柱,这样操作固然可以使砌块与芯柱融为一体,提高墙体的整体性,但与此同时却削弱了墙体的保温性能,增加了施工的工序。

中国专利《一种复合保温砌块及其制作方法》(申请号:201610019377.0)中提供了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层、保温层、锚栓和粘结防护层组成的复合保温砌块,这种砌块自重轻、保温性好,施工简单,但一方面没有考虑相邻砌块由于采用砂浆砌筑形成灰缝造成热桥现象,另外一方面只提供了一种标准砌块的做法没有对整个保温墙体进行系统的设计。

中国专利《一种用复合保温砌块砌筑的双排组砌墙体自保温体系》(申请号:201420553216.6)提供了一种用复合保温砌块砌筑的双排组砌墙体自保温体系,采用复合保温砌块分别砌筑两排墙体,两排墙体之间设有空气层并通过拉结钢筋来实现两排墙体的连接。这种墙体自保温体系具有节能效果好,防火性能以及抗裂、抗渗性突出等优点,但是这种墙体体系一方面没有考虑砌块之间灰缝产生的冷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两排墙体之间仅通过拉结钢筋连接,其连接性能较弱,整个组砌墙体的整体性不好。

中国专利《一种节能环保抗震防火型自保温墙体》(申请号:201310483727.5)中,提出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带有凸头和凹槽的系列砌块单元,所有砌块的凸头都插入同皮相邻砌块的凹槽之内,显著提高墙体的抗震性和节能型。但该专利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砌块只考虑同皮相邻两个砌块之间的咬合,没有考虑垂直方向相邻两皮砖之间的咬合;二、由于砌块采用加气混凝土材料,其保温性能的提高有限;三、由于每个砌块端部有凸头和凹槽,故采用砂浆在端面砌筑时一方面保证不了砌筑质量,另一方面增加砌筑的难度。

综上,虽然这方面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但砌块和墙体保温还有许多完善和改进的地方:1、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墙体保温性能,减少或避免墙体热桥现象的产生;2、在墙体保温性能的提高的同时,如何增加墙体的承重功能和整体性;3、在满足前面两个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砌块的重复利用率;4、如何保证墙体防潮防水的基础上,砌块外表面带有饰面,减少后续墙体表面的粉刷,简化施工工序,提高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和自保温组合墙体,自保温组合墙体由内墙体和外墙体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外墙体是由保温砌块拼装而成,每个保温砌块的左右和上下相对两个面上中间部分分别设置了由保温材料形成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实现了上下和左右相邻两个砌块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之间的相互插入,避免了墙体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热桥现象的产生,提高保温效果;同时由于保温砌块通过拼装,简化的工序,提高保温砌块的利用率;内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而成,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内外墙体通过外墙体保温砌块内侧设置的T形凸头和内墙体砌块外侧设置U形凹槽实现错缝拼装而成,增强组合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包括保温砌块单元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所述保温砌块单元包含多种类型的保温砌块:标准保温砌块A、端部保温砌块A-1、端部保温砌块A1/2-1、端部保温砌块A1/2-2,用于组合墙体的外墙体的拼装;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包含多种类型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和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仅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的一半,用于组合墙体的内墙体的砌筑;组合墙体外墙体的保温砌块与组合墙体内墙体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相邻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尺寸相契合的T形凸头和U形凹槽;

所述保温砌块是由中间保温材料与两边发泡混凝土形成的夹心结构,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的中间部分保温材料在上下和左右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布设置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尺寸与矩形凸头相契合;所述端部保温砌块A-1与标准保温砌块A相比,只是把一个水平方向的矩形凸头替换为平面;将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沿着长度方向,一分为二,即分别为端部保温砌块A1/2-1和端部保温砌块A1/2-2。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为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形成的;所述夹心结构是中间保温材料通过三角形楔口和十字形卡口与两边发泡混凝土紧密连接形成,三角形楔口和十字形卡口均由所述保温材料制成,且镶嵌在两边发泡混凝土内;所述三角形楔口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两侧,十字形卡口仅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T形凸头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砌块上相对所述T形凸头的一个面上可根据需要加工纹理或图案;所述T形凸头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的长度的1/4,相邻两个T形凸头的中心线的距离为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的长度的1/2。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设有水平方向矩形凸头、垂直方向矩形凸头、垂直方向底部矩形凹槽和水平方向侧面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砌块中间保温材料矩形凸头突出保温砌块的长度不小于60mm,突出保温砌块的宽度不小于35mm。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保温砌块A和端部保温砌块A-1在靠近内侧墙体的一面上分别设有两个T形凸头;端部保温砌块A1/2-1、端部保温砌块A1/2-2在靠近内侧墙体的一面上分别设有一个T形凸头;所述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与外侧墙体相邻一面上设有两个U形凹槽,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与外侧墙体相邻一面上设有一个U形凹槽。

一种自保温组合墙体包括内墙体和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由权利要求1-6任意之一所述的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中的保温砌块单元组装而成,保温砌块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矩形凸头与相邻保温砌块的矩形凹槽插入契合;所述内墙体由权利要求1-6任意之一所述的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中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组装而成,加气混凝土砌块之间通过砂浆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外墙体相邻的一面设有U形凹槽,U形凹槽的尺寸与所述保温砌块的T形凸头相契合;所述内墙体和外墙体通过保温砌块的T形凸头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U形凹槽错缝拼装,形成T形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保温组合墙体的同一皮墙体包括两种方式错缝拼装:(1)所述外墙体的第一块砌块为端部保温砌块A1/2-2,中间均为标准保温砌块A,最后一块砌块为端部保温砌块A1/2-1;所述内墙体均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利用砂浆浇注而成;(2)所述外墙体的第一块砌块为所述端部保温砌块A-1,后面均为标准保温砌块A;内墙体的第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中间均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最后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内墙体的砌块之间利用砂浆砌筑。

更进一步地,所述自保温组合墙体的各皮按照上述两种方式间隔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及自保温组合墙体,避免了墙体中横向缝和竖向缝热桥现象的产生,保温效果好;外墙体采用保温砌块拼装,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保温砌块重复利用率,减少了墙面的开裂,如果保温砌块外表面在加工时设有纹理或图案,在增强墙面装饰功能的同时,免去了外墙面的额外装饰的成本,节省了工期。内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而成,因此在增强墙体的承重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墙体的防水性能。内外组合墙体通过外墙体砌块的T形凸头与内墙体砌块U形凹槽两者之间的错缝拼装锁合,在增强内外墙体连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组合墙体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基于上述众多优点和优势,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的示意图:(a)标准保温砌块A的平面图;(b)标准保温砌块A的立体图;(c)端部保温砌块A-1的平面图;(d)端部保温砌块A-1的立体图;(e)端部保温砌块A1/2-1的平面图;(f)端部保温砌块A1/2-1的立体图;(g)端部保温砌块A1/2-2的平面图;(h)端部保温砌块A1/2-2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砌块示意图:(a)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的平面图;(b)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的立体图;(c)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的平面图;(d)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的立体图;

图3为保温砌块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拼装示意图:(a)1个标准保温砌块A与1个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拼装;(b)2个标准保温砌块A与1个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拼装;

图4为外墙体的端部为端部保温砌块A-1、内墙体的端部为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的组合示意图:(a)为完成状态图;(b)拼装状态图;

图5为外墙体的端部为端部保温砌块A1/2-2、内墙体的端部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的组合示意图:(a)为完成状态图;(b)拼装状态图;

其中,1-水平方向矩形凸头,2-垂直方向矩形凸头,3-垂直方向底部矩形凹槽,4-水平方向侧面矩形凹槽,5-三角形楔口,6-十字形卡口,7-T形凸头,8-U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有必要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发明内容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施例的新型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包括保温砌块单元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

图1为保温砌块单元,包括标准保温砌块A、端部保温砌块A-1、端部保温砌块A1/2-1、端部保温砌块A1/2-2这几种类型的保温砌块,用于组合墙体的外墙体的拼装。

保温砌块是由中间为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的保温材料以及两边发泡混凝土通过设置的三角形楔口5和十字形卡口6紧密连接加工而成的夹心结构,三角形楔口5和十字形卡口6均由上述保温材料制成,且镶嵌在两边的发泡混凝土内;三角形楔口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两侧,十字形卡口仅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一侧。T形凸头7内设有上述十字形卡口6,与设有T形凸头7相对的一面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具有装饰作用的纹理或图案。

标准保温砌块A的中间部分左右和上下各两个面上分布设置由上述保温材料形成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即相对的两个面分别设置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优选的是包括水平方向矩形凸头1、垂直方向矩形凸头2、垂直方向底部矩形凹槽3和水平方向侧面矩形凹槽4。标准保温砌块A上靠近内墙一面上设有两个T形凸头7。

端部保温砌块A-1与标准保温砌块A相比,只是把水平方向的一个矩形凸头替换为平面(如图1(c)和图1(d)所示)。

端部保温砌块A1/2-1、A1/2-2在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布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其中端部保温砌块A1/2-1水平方向左右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是光滑面,另一面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突出矩形凸头;端部保温砌块A1/2-2水平方向左右相对的两个面中,一面是光滑面,另一面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矩形凹槽。

将标准保温砌块A按长度方向,一分为二,即分别为端部保温砌块A1/2-1和端部保温砌块A1/2-2,端部保温砌块A1/2-1和端部保温砌块A1/2-2与内墙相邻一面设有一个T形凸头(如图1(e)—图1(h)所示)。

优选的是,矩形凸头突出保温砌块的长度不小于60mm,突出保温砌块的宽度不小于35mm,矩形凹槽的尺寸依据矩形凸头的尺寸而定。

保温砌块与内墙体相邻的一面设有宽度不小于标准保温砌块A长度的1/4的T形凸头7,相邻两个T形凸头7的中心线的距离为标准保温砌块A的长度的1/2。

三角形楔口5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两侧,十字形卡口6仅仅位于垂直方向上下相对的矩形凸头和矩形凹槽的一侧,设置在T形凸头7内。

在拼接过程中,所有保温砌块的水平方向矩形凸头1插入同皮相邻砌块的矩形凹槽(即水平方向侧面矩形凹槽4)之内,垂直方向矩形凸头2插入上下两皮相邻砌块的矩形凹槽(即垂直方向底部矩形凹槽3)内。

图2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混凝土包括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和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仅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的一半,用于组合墙体中的内墙体的拼装。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一面为光滑面,相对的另外一面设有U形凹槽8,U形凹槽8的尺寸依据上述保温砌块的T形凸头7的尺寸而定。内墙体通过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而成,在砌筑过程中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光面朝外。

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与外侧墙体相邻一面上设有两个U形凹槽8,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与外侧墙体相邻一面上设有一个U形凹槽8。

图3为外墙体的保温砌块的内侧T形凸头7与内墙体加气混凝土砌块的U形凹槽8在同一皮上错缝拼装实现内外墙体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自保温组合墙体包括内墙体和外墙体,外墙体由上述保温砌块单元组装而成,保温砌块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矩形凸头与相邻保温砌块的矩形凹槽插入契合;内墙体由上述加气混凝土砌块单元通过砂浆砌筑而成,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一面为光滑面,相对的另外一面设有U形凹槽8,U形凹槽8的尺寸与T形凸7头相契合;内墙体和外墙体通过保温砌块的T形凸头7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U形凹槽8错缝拼装,形成T形锁结构。

关于同一皮的墙体错缝拼装有以下两种形式:(1)外墙体的第一块砌块为端部保温砌块A1/2-2,中间均为标准保温砌块A,最后一块砌块为端部保温砌块A1/2-1;内墙体均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利用砂浆浇注而成。

(2)外墙体的第一块砌块为所述端部保温砌块A-1,后面均为标准保温砌块A;内墙体的第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中间均为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最后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内墙体的砌块之间利用砂浆浇注。

各皮之间按照上述两种方式间隔安装。

本实施例的自保温组合墙体的组装方法如下:

在砌筑实施过程中,第一皮砌块按照图4所示:外墙的第一块砌块采用端部保温砌块A-1,后面采用标准保温砌块A逐一拼装,在拼装过程中保证后面保温砌块的矩形凸头插入前面相邻保温砌块的矩形凹槽内;为使内墙的砌块与外墙的砌块错缝拼接,内墙的采用砂浆进行砌块砌筑,第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中间采用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依次与外墙的保温砌块进行,最后一块砌块采用1/2加气混凝土砌块B1/2,保证与外墙体端部平。内墙和外墙通过保温砌块的T形凸头7和加气混凝土的U形凹槽8进行错缝拼装。

第二皮砌块为保证与第一皮砖错缝搭接,砌筑方式按照图5所示:外墙体的第一块砌块采用端部保温砌块A1/2-2,后面采用标准保温砌块A逐一拼装,最后一块砌块采用端部保温砌块A1/2-1,在拼装过程中后面一块保温砌块的矩形凸头插入前面相邻保温砌块的矩形凹槽内;内墙采用砂浆对标准加气混凝土砌块B进行逐一砌筑。内墙和外墙通过保温砌块T形凸头7和加气混凝土的U形凹槽8进行错缝拼装。

各皮砌块按照先图4后图5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拼装和砌筑,或者按照先图5后图4的顺序依次进行各皮的拼装和砌筑(各皮的安装顺序必须是图4和图5的方式间隔安排)最终形成具有自保温功能的组合墙体。

保温砌块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突出的由保温材料形成的矩形凸头插入同一皮相邻砌块的矩形凹槽或垂直方向上下相邻砌块的矩形凹槽中,避免了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热桥现象的产生,显著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同时外侧墙体的保温砌块通过拼装而成,避免了由于采用砂浆在凸头和凹槽处砌筑其灰缝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弊端,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保温砌块的重复利用率。同时外墙体保温砌块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在其砌块的外侧表面上加工成具有装饰作用纹理或者图案,由于保温砌块采用拼装,因此待砌块拼装完成后墙体外侧即形成了装饰效果的表面,节省了成本,增加了墙面的美观度。

组合墙体的内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通过砂浆砌筑而成,提高了墙体的防水性能,增强墙体的承重功能。

内外墙体采用T形锁的结构错缝拼装(即外墙体的保温砌块的内侧设有突出的T形凸头7,内墙体砌块的外侧设有U形凹槽8,同一皮内外两侧的砌块通过T形凸头7与U形凹槽8错缝拼装),在提高了内外墙体的连接性的同时,保证了整个组合墙体的整体性,增强了抗震性能。

本实施例完整的保温砌块单元体系,可以通过不同型号砌块的调整和选用,对于无论是保温砌块还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相邻的上下两皮都可以方便实现错缝搭接或拼接。

总之,本实施例的自保温组合墙体具有显著的保温性能,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较好的防水性和抵抗墙面的开裂性,通过部分砌块的拼装可以简化施工工序、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实际可操作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