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145发布日期:2019-02-12 21:21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种植屋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屋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种植屋面。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种植屋面,其一般通过在屋面进行放坡让屋面雨水顺坡汇入屋面排水沟或屋面雨水斗内来实现屋面雨水的排除,放坡时,为了保证屋面雨水能够及时被排除,屋面的排水坡度需要控制在1%~2%之间。

当屋面面积较大,且同时考虑按照1%~2%的坡度范围进行放坡时,则会存在从起坡到建筑屋面外边缘的找坡高度过大的问题。如在建筑屋面长和宽均为80m的情况下,若将整个屋面均分为四段进行放坡,且每段放坡长度均为20米,按2%找坡,此时,坡面最高点需比起坡点高出40cm,这就相当于在6400平方米的面积上增加了20cm厚的混凝土层。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屋面的排水效率,需要在建筑屋面的结构层上增设大量混凝土来满足排水对坡度的要求,而过分的增加混凝土,会增加建筑屋面结构层的负荷,降低屋面结构层的稳定性。有时,为了不过分增大屋面结构层的负荷,往往需要减小屋面种植层的种植土层的厚度,即通过减少覆土厚度来减小屋面结构层的静荷载,而种植土层厚度的减小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影响,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并可能导致屋面绿化程度达不到要求。

此外,对于位于常年雨量充沛、夏季降水集中的华南地区而言,其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933.3mm,夏季6、7、8月的降雨量达350mm,在极端天气下月降雨量甚至可达800mm以上。而对位于降雨量如此大的地区的建筑而言,其考虑种植屋面的排水时,若仅靠屋面放坡来进行雨水疏导,很难高效、及时的将雨水排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既能有效保证种植屋面雨季排水的顺畅、又不需要使用大量混凝设置排水坡度的种植屋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屋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种植屋面因采用混凝土设置排水坡度而导致屋面排水效率与混凝土用量之间存在矛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种植屋面,其包括建筑主体的屋面结构层、设置于屋面结构层上并用于种植屋面植被的种植土层、设置于种植土层中并用于将种植土层中的水体排除的排水口、连接于排水口的底部且嵌设于屋面结构层中并与建筑主体的屋面雨水管道相连通的雨水斗以及设置于屋面结构层与种植土层之间并用于将种植土层内的水体排放至排水口内的排水层;排水层包括沿排水口的外周缘设置且坡向排水口的局部排水找坡、铺设于屋面结构层上并覆盖于局部排水找坡上的排水板以及敷设于排水板与种植土层之间的渗水管,渗水管朝向种植土层的一侧开设有渗水孔,渗水管的末端与雨水斗连通。

进一步地,渗水管为HDPE管,且HDPE管的直径为10cm~15cm。

进一步地,渗水管为单臂波纹渗水管或者双臂打孔波纹管。

进一步地,渗水管外表面面积的1/3~1/2的区域均开设有渗水孔。

进一步地,局部排水找坡的起坡点距离排水口外周缘的距离为3m~8m。

进一步地,局部排水找坡的找坡坡度为0.8%~1.2%。

进一步地,排水板为凹凸型排水板,且凹凸型排水板的凸起端朝向或背离种植土层设置。

进一步地,种植屋面还包括用于防止种植土层内的泥土进入渗水管的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种植土层与渗水管之间。

进一步地,种植屋面还包括绝热层、普通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和保护层,绝热层设置于屋面结构层与局部排水找坡之间或设置于屋面结构层与排水板之间,普通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和保护层依序叠设于局部排水找坡或绝热层上。

进一步地,屋面结构层上还设置有用于检修雨水斗的雨水斗检查井,排水口和雨水斗均设置于雨水斗检查井内;雨水斗检查井的井口与种植土层背离屋面结构层的上表面齐平,或者雨水斗检查井的井口高于种植土层的上表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屋面,其在种植土层与屋面结构层之间的排水层之间设置有与雨水斗连通的渗水管,并在排水口外周缘的一定范围内进行放坡并形成局部排水找坡,且该局部排水找坡坡向排水口设置。下雨时,种植屋面上的雨水通过种植土层下渗进入渗水管内,并由渗水管输送至雨水斗中再通过建筑主体的雨水管道排除;由于渗水管朝向种植土层的一侧开设有渗水孔,雨水能够顺畅的通过渗水孔进入到渗水管中,而渗水管又直接与雨水斗相通,同时,连接于雨水斗的上端的排水口的外周缘处还设置了局部排水找坡,即渗水管以一定的高程差使渗水管内的雨水能够顺利跌入雨水斗中,而不至于在渗水管内出现回水现象影响管内雨水的及时排放。如此,通过渗水管结合排水口外周缘处的局部排水找坡实现了屋面雨水的有效排除,并且其还能够缩短排水层收集和排放雨水的时间,加快屋面雨水的排放,提高降雨天气尤其是极端降雨天气下屋面雨水的排除效率。并且,由于只需要在排水口的外周缘处对屋面进行局部放坡处理,而无需对整个屋面层进行放坡,大大的减少了找坡所需要的混凝土的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屋面的用料成本,减轻了屋面结构层的受力负荷,提高了屋面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种植土层的有效覆土厚度,种植屋面植被成活率更高,屋面绿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屋面的雨水斗检查井的大样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屋面的局部排水找坡的设置形式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屋面结构层 20—绝热层 30—普通防水层

40—耐根穿刺防水层 50—保护层 60—排水层

61—局部排水找坡 62—排水板 63—渗水管

70—过滤层 80—种植土层 81—排水口

82—雨水斗 821—雨水斗检查井 822—雨水斗检查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植屋面,其包括建筑主体的屋面结构层10、设置于屋面结构层10上并用于种植屋面植被的种植土层80、设置于种植土层80中并用于将种植土层80中的水体排除的排水口81、连接于排水口81的底部且嵌设于屋面结构层10中并与建筑主体的雨水管道入口相连通的雨水斗82以及设置于屋面结构层10与种植土层80之间并用于将种植土层80内的水体排放至排水口81内的排水层60;排水层60包括沿排水口81的外周缘设置且坡向排水口81的局部排水找坡61、铺设于局部排水找坡61/屋面结构层10上的排水板62以及敷设于排水板62与种植土层80之间的渗水管63,渗水管63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的一侧开设有渗水孔(未示出),渗水管63的末端与雨水斗82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屋面,其在种植土层80与屋面结构层10之间的排水层60内设置有与雨水斗82连通的渗水管63,并在排水口81外周缘的一定范围内进行放坡并形成局部排水找坡61,且该局部排水找坡61坡向排水口81设置。那么,当下雨时,种植屋面上的雨水通过种植土层80下渗进入渗水管63内,并由渗水管63输送至雨水斗82中再通过建筑主体的雨水管道排除;由于渗水管63朝向种植土层80的一侧开设有渗水孔,雨水能够顺畅的通过渗水孔进入到渗水管63中,而渗水管63又直接与雨水斗82相通,同时,连接于雨水斗82的上端的排水口81的外周缘处还设置了局部排水找坡61,渗水管63以一定的高程差使渗水管63内的雨水能够顺利跌入雨水斗82中,而不至于在渗水管63内出现回水现象影响管内雨水的及时排放。这样,通过渗水管63结合排水口81外周缘处的局部排水找坡61实现了屋面雨水的有效排除,并且其还能够缩短排水层60收集和排放雨水的时间,加快屋面雨水的排放,提高了降雨天气尤其是极端降雨天气下屋面雨水的排除效率。并且,由于该种植屋面只需要在排水口81的外周缘处对屋面进行局部放坡处理,而无需对整个屋面层进行放坡,大大的减少了放坡所需要的混凝土的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屋面的用料成本,减轻了屋面结构层10的受力负荷,提高了屋面结构层10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种植土层80的有效覆土厚度,种植屋面植被成活率更高,屋面绿化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渗水管63优选为HDPE管(高密度聚乙烯管),更具体地,渗水管63优选采用HDPE材质制成的单臂波纹渗水管或者双臂打孔波纹管,且渗水孔开设在单臂波纹渗水管或者双臂打孔波纹管的波谷处,这样,孔口不易堵塞,更加能够保证渗水的通常。并且,渗水管63直径根据建筑所在地的降水量以及屋面面积等进行计算设计,并且采用极端降雨天气的雨水量对渗水管63的管径进行校核,以渗水管63的管径能够及时排除极端降雨情况下的降水为准。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渗水管63的直径优选为10cm~15cm,具体可以为10cm、12cm、14cm或者15cm。

在本实施例中,渗水管63外表面面积的1/3~1/2的区域均开设有渗水孔,即,如图1所示,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的渗水管63面积的1/3~1/2上均开设有渗水孔,背离种植土层设置的另外2/1~1/3面积的渗水管63则为密封管道,如此,以使种植土层80中的雨水能够及时通过渗水孔进入渗水管63内,而又不至从渗水孔处泄露出去,从而加快雨水的顺利排除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渗水管63的具体敷设位置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面定位,以保证渗水管63能够起到均匀集水的作用,此处对渗水管63的敷设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

更具体地,渗水管63之间的连接分为直通对接和弯拐连接两种方式,其中,当选用的渗水管63的直径为10cm时,其对接时采用直径11CM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进行套接,两边套接深度各为10CM,弯拐连接采用成品聚乙烯(PC)弯头及三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局部排水找坡61的起坡点距离排水口81外周缘的距离优选为3m~8m,即在距离排水口81的外周缘方圆3m~8m的位置处起坡,并由起坡点逐步放坡至排水口81的外周缘,起坡点高程高于排水口81外周缘的高程,且上述的距离具体可以为3m、4m、5m、6m、7m或者8m。

在本实施例中,局部排水找坡61的找坡坡度优选为0.8%~1.2%,以将渗水管63内的水通过排水口81顺利排放至雨水斗82中;其具体坡度可以为0.8%、0.9%、1.0%、1.1%或者1.2%。

具体地,图3示出了在距离排水口81外周缘5m的范围内设置找坡坡度为1.0%的局部排水找坡61的情况,图中b、c两点是位于排水口81外周缘处的点,a、d两点表示本实施例中局部排水找坡61的起坡点的位置,以建筑物整体设计时的高程作为参考,局部排水找坡61坡度为1.0%;其中,图中b、c两点的标高均为21.250m,a、d两点的标高为21.300m,a点距离b点的距离L1以及d点距离c点的距离L2均为5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水板62优选为凹凸型排水板62,且可选地,凹凸型排水板62的凸起端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这样,由于凹凸型排水板62的凹凸结构具有储水的作用,因此,当建筑物所在地常年雨水量多,且极端降水情况频发时,设计种植屋面时雨水的顺利排放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将凹凸型排水板62的凸起端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即使雨水不能存储在排水板62的凹凸结构内,从而起到加速雨水排放的作用。或者,凹凸型排水板62的凸起端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这样,当建筑所在地常年雨水量少,且极端雨水天气少见时,将上述凹凸型排水板62的凸起端背离种植土层80设置,即使排水板62的用于储水的凹凸结构朝向种植土层80设置,以使从种植土层80中渗出的水能够被存储在排水板62中,用于干旱天气下为屋面植被供水。

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宽为2040mm、高为25mm的排水板62,其长度一卷约为10m~20m,以方便施工时进行现场吊装及转运,排水板62竖向运输采用塔吊进行吊运,现场可实现塔吊全覆盖,排水板62铺设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长度进行连接,且排水板62铺设完成后用行走式热熔焊机对排水板62进行焊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排水板62为轻质卷材,但长度短,表面光滑,绑钩时增加木枋以增加摩擦系数。排水板62的铺装遵循顺序铺装、粘接随后、热熔满粘、减少接口的原则进行施工,在风雨天气时应避免施工;并且,排水板62施工完成后在排水板62竖向焊接的接口间隙位置设置2cm厚排水条,保证排水板62整体排水无薄弱环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种植屋面还包括用于防止种植土层80内的泥土进入渗水管63的过滤层70,过滤层70设置于种植土层80与渗水管63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过滤层70优选为无纺布层,且无纺布层的过滤精度约为300g/m2。无纺布铺设时要选择在静风天气施工,无纺布沿排水板62铺设方向进行铺设,后铺的无纺布压先铺无纺布10cm,且无纺布交接部位用细铁丝穿孔连接。土方回填前在无纺布交接口散铺回填土,防止大风破坏铺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种植屋面还包括绝热层20,绝热层20设置于屋面结构层10与局部排水找坡61之间或设置于屋面结构层10与排水板62之间,;即,对已设置有局部排水找坡61的位置处,绝热层20设置于局部排水找坡61与排水板62之间;而对于为设置局部排水找坡61的位置而言,绝热层20则设置在屋面结构层10与排水板62之间。此外,种植屋面还包括普通防水层30、耐根穿刺防水层40和保护层50,普通防水层30、耐根穿刺防水层40和保护层50依序叠设于局部排水找坡61或绝热层20上。其中,设置普通防水层30可以进一步的保证种植屋面的防水效果,防止屋面雨水透过种植屋面浸入建筑主体的屋面结构层10内、影响屋面结构层10的稳定性;而设置耐根穿刺防水层40和保护层50则可以防止植物根系到达屋面结构层10并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地,以上各个结构层铺设完成后即可在过滤层70上回填土方铺设种植土层80,本实施例的种植土层80所需回填土施工的平均厚度约为0.75m,施工时分两层进行,第一层铺设厚度约为40cm,第二层铺设厚度约为35cm;且回填土施工时,采用挖机挖土对土方进行转运,不得直接采用推土进行平整,以防对过滤层70及渗水管63造成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屋面结构层1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修雨水斗82的雨水检查井821,排水口81和雨水斗82均设置于雨水检查井821内;雨水检查井821的井口与种植土层80背离屋面结构层10的上表面齐平,或者雨水检查井821的进口高于种植土层80的上表面设置,雨水检查井821上盖设与之配套的不锈钢材质的成品雨水斗检查井盖8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