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6559发布日期:2019-07-27 10:57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建筑屋面各工序施工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且各工序之间互相掣肘,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把控,质量风险较大。另外,采用传统的施工模式,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有限,很难达到消除窜水层效果,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构件,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护层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且防水效果良好。

一种建筑构件,包括混凝土层、粘结于混凝土层的一侧的防水层及粘结于防水层的一侧的保护层;防水层中未被保护层覆盖的部分形成预留部位,预留部位包括第一搭接部、连接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预接部、连接第一预接部的第二预接部及连接第二预接部的第二搭接部,第一搭接部突出保护层及混凝土层,第一预接部及第二预接部的边缘与混凝土层的边缘相齐;防水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上述建筑构件,施工时,通过相邻的两件建筑构件的第一搭接部与第二预接部错缝搭接,第一搭接部搭接于第二预接部的上表面,然后采用混凝土填充于第一搭接部的上表面,防水层有效隔离了外部与混凝土层,防止了窜水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护层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保证了整个屋面系统的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后期建筑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屋面或顶板,粘结效果良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接部的宽度等于第一搭接部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的宽度为80~1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搭接部突出保护层及混凝土层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接部的宽度等于第二搭接部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搭接部的宽度为80~1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层靠近第一搭接部的一侧的边缘与混凝土层靠近第一搭接部的一侧的边缘相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与第二搭接部之间设有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层为防水卷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构件为长方体,二建筑构件的长边错缝搭接的接缝错开1/3~1/2防水层的幅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建筑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四件建筑构件的搭接示意图;

图4为图1建筑构件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构件100,包括混凝土层20、粘结于混凝土层20的一侧的防水层30及粘结于防水层30的一侧的保护层40。

保护层40覆盖防水层30的面积小于防水层30的表面面积,即有部分防水层30的表面裸露于外部。防水层30中未被保护层40覆盖的部分形成预留部位,预留部位包括第一搭接部31、连接第一搭接部31的第一预接部32、连接第一预接部32的第二预接部33及连接第二预接部33的第二搭接部34。其中,第一搭接部31突出保护层40及混凝土层20的边缘,第一预接部32及第二预接部33的边缘与混凝土层20的边缘相齐。

通过相邻的两件建筑构件100a,100b的第一搭接部31a与第二预接部33b错缝搭接,然后采用混凝土填充于第一搭接部31a的上表面,防水层30有效隔离了外部与混凝土层20,防止了窜水的问题。

混凝土层20为素混凝土结构层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防水层3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防水卷材或其它类似的材料,如此防水层30可以弯折成多个角度而不易开裂,方便施工。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接部33的宽度K3等于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K1,或第二预接部33的宽度K3稍小于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K1,使第一搭接部31搭接于第二预接部33后,第一搭接部31的边缘紧靠相邻的保护层40,减少接缝渗漏的问题。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K1为80~120mm,保证搭接稳固、建筑构件100连接牢靠的同时,不占用过多的构件面积,以免造成搭接部位填充的混凝土过多而容易剥落,或者构成搭接部位为构件的主要部分的错觉。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搭接部34突出保护层40及混凝土层20的边缘,则两件建筑构件100可第二搭接部34与第一预接部32的错缝搭接连接在一起,与第一搭接部31错缝搭接第二预接部33配合,实现三件或更多件建筑构件100的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接部32的宽度K2等于第二搭接部34的宽度K4,或第一预接部32的宽度K2稍小于第二搭接部34的宽度K4,使第二搭接部34搭接于第一预接部32后,第二搭接部34的边缘紧靠相邻的保护层40,减少接缝渗漏的问题。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搭接部34的宽度K4为80~120mm,保证搭接稳固、建筑构件100连接牢靠的同时,不占用过多的构件面积,以免造成搭接部位填充的混凝土过多而容易剥落,或者构成搭接部位为构件的主要部分的错觉。另外,第二搭接部34的宽度K4与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K1相等或相近,则混凝土的填充宽度相当,外形较为美观。

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层40靠近第一搭接部31的一侧的边缘与混凝土层20靠近第一搭接部31的一侧的边缘相齐,如此,两件建筑构件100通过第一搭接部31与第二预接部33搭接后,第二预接部33可完全承托第一搭接部31,更容易控制两件建筑构件100的紧靠度。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31与第二搭接部34之间设有缺口35,该缺口35为自第一搭接部31与第二搭接部34的连接处切除K1×K4的方形块形成,即靠近第一搭接部31的部分切入宽度等于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K1,靠近第二搭接部34的部分切入宽度等于第二搭接部34的宽度K4。如图3所示,当四件建筑构件100a,100b,100c,100d时,第一件建筑构件100a的第一搭接部31a将填充第三件建筑构件100c的缺口,与第三件建筑构件100c的第一搭接部31a的上端面相齐,从而使搭接后的两件建筑构件100a,100c的防水层30a,30c就形成了一个整体,避免第一搭接部31与第二搭接部34的转角多一块防水层,造成拱起,影响搭接质量的同时,施工不够简易,且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上述建筑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浇筑混凝土层,待混凝土层初凝之前,将防水层铺贴于混凝土层的表面,恒温恒压条件下蒸汽养护,养护的压力为0.2~0.5Mpa,温度45℃~65℃,养护时间为10~15小时。混凝土层与防水层共同养护,使防水层更好地粘结于混凝土层的表面,不易脱落。

然后在防水层的远离混凝土层的一侧铺贴保护层,充分养护,养护的压力为0.6~1.0Mpa,温度为95~105℃,养护为5~6小时,获得建筑构件。

上述建筑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钢桁架、支撑固定件、若干建筑构件;

按设计图纸将钢桁架定位固定,然后将建筑构件通过支撑固定件固定在钢桁架上,其中一建筑构件的第一搭接部与其相邻的第二预接部错缝搭接,然后于错缝搭接处填充混凝土。

例如假设将两件建筑构件100a,100b搭接在一起,第一件建筑构件100a固定在钢桁架上,如图4所示,将第二建筑构件100b的第二预接部33b与第一件建筑构件100a的第一搭接部31a错缝搭接,第一搭接部31a搭接于第二预接部33b的上表面,两件建筑构件100a,100b的混凝土层20a,20b相互紧靠,然后在错缝搭接的第一搭接部31a的上表面填充混凝土50,填充的混凝土50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既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又可以防止保护层热胀冷缩出现开裂;待填充的混凝土50凝固,即完成两件建筑构件100a,100b的搭接。

第二搭接部与第一预接部的搭接方法与第一搭接部与第二预接部的搭接方法相同。

一个实施例中,错缝搭接的搭接处采用止水橡胶带进行嵌缝,可以是预埋止水橡胶带的方式嵌缝,再采用结构密封胶进行打胶密封处理,防止错缝搭接的搭接处产生渗漏的问题。

一个实施例中,两件建筑构件错缝搭接后,还采用固定件锚等措施来控制两件建筑构件之间的拼缝,以达到设计的高度、稳固性或其它要求。

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构件为长方体,建筑构件的长边错缝搭接的接缝错开1/3~1/2防水层的幅宽。

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护层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构件,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保证了整个屋面系统的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后期建筑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屋面或顶板,粘结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