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033发布日期:2019-08-09 20:5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能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集合尺寸,保持其正确的位置。

现有的建筑模板,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的一种用于基础地梁的成品模板系统[申请号:201620718880.0;授权公告号:CN205804386U],其包括地梁成品模板,地梁成品模板为10mm厚无机非金属板材制成且为矩形。

房屋建筑工程中,在施工场所,挖出地基,然后将该种结构的地梁成品模板放置在沟槽中,再在地梁成品模板的外侧掩埋泥土并填实,在两条平行的地梁成品模板之间形成打混泥土的空间。该种结构的地梁成品模板的外侧壁是光滑的,填埋的泥土对地梁成品模板仅仅产生向内的压力,地梁成品模板安装后不够紧,存在移动的问题,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砖胎膜结构应用到工地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包括呈板状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顶部的边沿向外侧凸出形成第一凸沿,所述主体底部的边沿向外侧凸出形成第二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位于主体的同一侧,所述主体、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通过浇筑一次成型,所述第一凸沿、主体和第二凸沿之间形成嵌入槽。

将本预制砖胎膜结构放置在沟槽中,两个预制砖胎膜结构平行设置,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朝外设置,在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外侧掩埋泥土并填实,部分泥土位于嵌入槽中,填埋的泥土除了对主体产生朝内的压力之外,同时泥土通过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对预制砖胎膜结构产生向下的压力,使预制砖胎膜结构安装的更紧,从而降低预制砖胎膜结构移动的可能性,提高预制砖胎膜结构应用到工地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凸出主体的距离一致。结构紧凑,沟槽底部的宽度一般较窄,预制砖胎膜结构放置在沟槽中不会被卡住,放置方便,操作方便。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第二凸沿凸出主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沿凸出主体的距离。该种结构,提高第二凸沿与泥土的接触面积,泥土对预制砖胎膜结构产生向下的压力更大,使预制砖胎膜结构安装的更紧,提高预制砖胎膜结构应用到工地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第一凸沿与主体相垂直,所述第二凸沿与主体相垂直。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大,使预制砖胎膜结构安装的更紧。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第一凸沿的长度与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凸沿的长度与主体的长度一致。设计合理,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大,使预制砖胎膜结构安装的更紧。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主体、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的内部设有用于加强强度的钢筋。钢筋的设置提高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强度,使预制砖胎膜结构不易损坏。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砖胎膜结构中,所述主体的长度为3000-6000mm,所述主体的高度为500-700mm,所述主体的厚度为50-7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外侧壁上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部分泥土位于嵌入槽中,泥土通过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对预制砖胎膜结构产生向下的压力,使预制砖胎膜结构安装的更紧,从而降低预制砖胎膜结构移动的可能性,提高预制砖胎膜结构应用到工地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预制砖胎膜结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预制砖胎膜结构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预制砖胎膜结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第一凸沿;3、第二凸沿;4、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预制砖胎膜结构包括主体1、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

主体1呈板状,主体1顶部的边沿向外侧凸出形成第一凸沿2,主体1底部的边沿向外侧凸出形成第二凸沿3,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位于主体1的同一侧,第一凸沿2、主体1和第二凸沿3之间形成嵌入槽4。主体1、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通过浇筑一次成型,主体1、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的内部设有用于加强强度的钢筋。

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凸出主体1的距离一致,第一凸沿2与主体1相垂直,第二凸沿3与主体1相垂直。第一凸沿2的长度与主体1的长度一致,第二凸沿3的长度与主体1的长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长度为4500mm,主体1的高度为600mm,主体1的厚度为60mm,沿主体1的厚度方向,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的厚度为60mm,在实际生产中,主体1的长度可以为3000mm或者6000mm,主体1的高度可以为500mm或者700mm,主体1的厚度可以为50mm或者70mm,第一凸沿2和第二凸沿3的厚度可以为50mm或者70mm。

施工时,在施工场地中挖处沟槽,然后将本预制砖胎膜结构放置在沟槽中,相对设置的两块预制砖胎膜结构相平行,且该两块预制砖胎膜结构之间具有存放混凝土的空间,然后将泥土填满在本预制砖胎膜结构的外侧壁与沟槽的槽壁之间,并填实,泥土对预制砖胎膜结构产出向内和向下的压力,使预制砖胎膜结构被压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凸沿3凸出主体1的距离大于第一凸沿2凸出主体1的距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设置的凸块,凸块位于嵌入槽4中,在实际生产中,主体1的外侧壁上可以设有凹入设置的凹腔,凹腔位于嵌入槽4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体1、第一凸沿2、第二凸沿3、嵌入槽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