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房用型材直板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9028发布日期:2019-07-13 08:20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阳光房用型材直板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阳光房用型材直板连接件。



背景技术:

铝型材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现代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潢以及交通运输和机械设备制造等工业领域,阳光房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品种,常见于独栋住宅、餐馆、温室、展厅、露台,因为其可以亲近自然享受阳光,还可以扩大室内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的阳光房需要采用铝合金型材作为框架,所以阳光房型材直板连接件在阳光房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型材直板连接件结构设计过于简单,导致连接效果不好,容易出现直板与连接件的连接脱落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并且,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直板连接件的承载力较弱,往往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而变形,连接效果差的同时还影响了整体的美观,无法满足阳光房对于型材直板连接件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阳光房用型材直板连接件,它的结构设计合理,它具有承载力高的优点,不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而变形,使直板与连接件的连接效果好,不容易出现连接脱落的现象,同时整体的美观得到了提升,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可以满足阳光房对型材直板连接件的高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直板连接件本体1、上板2、圆弧边21、卡舌211、第一加强筋22、卡槽221、第二加强筋23、第三加强筋24、勾头25、底板3、第一“L”形边4、第二“L”形边5、弯折边51,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上侧为上板2,上板2的左侧设置有圆弧边21,圆弧边21的尾部为卡舌211,卡舌211和圆弧边21一体成型,上板2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上板2的右侧尾部为勾头25,勾头25和上板2一体成型,底板3设置在上板2下方,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上端均与上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下端均与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L”形边4和第二“L”形边5均设置在第三加强筋24右侧,第二“L”形边5设置在第一“L”形边4下方,第二“L”形边5尾部设置有弯折边51,弯折边51和第二“L”形边5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设置均提高了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连接强度。卡舌211和勾头25的设置用于与直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加强筋22和第二加强筋23中部为第一腹腔2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中部为第二腹腔231,第三腹腔241设置在第三加强筋24右侧。第一腹腔222、第二腹腔231和第三腹腔241的设置加强了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承载力,使直板连接件本体1不易受到挤压变形。

所述的上板2和底板3上均设置有凹槽26。

所述的直板连接件本体1为铝材连接件,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长度为114.12mm。

所述的第一“L”形边4和第二“L”形边5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直板可以通过连接件中的卡槽、卡舌和勾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设置使直板连接件本体的连接强度,直板通过直板连接件本体上的卡舌和勾头与直板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的第一腹腔、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之间设置的第二腹腔以及第三加强筋右侧设置的第三腹腔均加强直板连接件本体的承载力,使直板连接件本体不易受到挤压变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设计合理,它具有承载力高的优点,不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而变形,使直板与连接件的连接效果好,不容易出现连接脱落的现象,同时整体的美观得到了提升,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可以满足阳光房对型材直板连接件的高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L”形边5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直板连接件本体1、上板2、圆弧边21、卡舌211、第一加强筋22、卡槽221、第一腹腔222、第二加强筋23、第二腹腔231、第三加强筋24、第三腹腔241、勾头25、凹槽26、底板3、第一“L”形边4、第二“L”形边5、弯折边5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直板连接件本体1、上板2、圆弧边21、卡舌211、第一加强筋22、卡槽221、第二加强筋23、第三加强筋24、勾头25、底板3、第一“L”形边4、第二“L”形边5、弯折边51组成,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上侧为上板2,上板2的左侧设置有圆弧边21,圆弧边21的尾部为卡舌211,卡舌211和圆弧边21一体成型,上板2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上板2的右侧尾部为勾头25,勾头25和上板2一体成型,底板3设置在上板2下方,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上端均与上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下端均与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L”形边4和第二“L”形边5均设置在第三加强筋24右侧,第二“L”形边5设置在第一“L”形边4下方,第二“L”形边5尾部设置有弯折边51,弯折边51和第二“L”形边5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的设置均提高了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连接强度。卡舌211和勾头25的设置用于与直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加强筋22和第二加强筋23中部为第一腹腔222,第二加强筋23和第三加强筋24中部为第二腹腔231,第三腹腔241设置在第三加强筋24右侧。第一腹腔222、第二腹腔231和第三腹腔241的设置加强了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承载力,使直板连接件本体1不易受到挤压变形。

所述的上板2和底板3上均设置有凹槽26。

所述的直板连接件本体1为铝材连接件,直板连接件本体1的长度为114.12mm。

所述的第一“L”形边4和第二“L”形边5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直板可以通过连接件中的卡槽、卡舌和勾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的设置使直板连接件本体的连接强度,直板通过直板连接件本体上的卡舌和勾头与直板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的第一腹腔、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之间设置的第二腹腔以及第三加强筋右侧设置的第三腹腔均加强直板连接件本体的承载力,使直板连接件本体不易受到挤压变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设计合理,它具有承载力高的优点,不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而变形,使直板与连接件的连接效果好,不容易出现连接脱落的现象,同时整体的美观得到了提升,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可以满足阳光房对型材直板连接件的高要求。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