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604发布日期:2019-11-12 23:1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及施工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存在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等缺点,而以往外叶板的混凝土多采用普通普通的混凝土,由于外叶板墙体较薄,容易出现开裂、崩角、渗水等现象,因此会导致墙体的外观质量较差,后期的修补比较频繁,而且使得墙体整体质量下降,增加墙体报废几率,降低墙体的使用寿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叶墙、保温层、内叶墙,在内叶墙内设有钢筋网架,所述保温层与内叶墙之间通过保温连接件相连。所述保温连接件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与一限位拉结件,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外端设置在外叶墙内,内端穿过保温层后伸至内叶墙内,在外叶墙与内叶墙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外叶墙与内叶墙的部分连接孔内贯穿设有若干个横向连接钢筋;所述限位拉结件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伸至外叶墙与内叶墙内,在位于外叶墙内的两拉结件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通过设置片状支撑拉结件与一限位拉结件相互结合来对整个墙体进行连接紧固,能够更好地保证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连接强度。所述外叶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包括混凝土,在混凝土内固定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短钢纤维,所述各短钢纤维在混凝土内无序间隔排布,这些无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或喷射成型。在外叶墙内至少设有一层钢筋网片;在外叶墙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内侧的穿墙螺栓孔;在内叶墙的钢筋网架的下端固连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且包含端点值。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0%-130%之间且包含端点值,主要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过高脆性大,成本浪费,过低达不到抗拉效果;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0%-130%之间可以保证成本不浪费且抗拉性能最好。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组分构成:砂、胶凝材料、石、外加剂、消泡剂、钢纤维;所述钢纤维混凝土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00-900份、胶凝材料450-500份、石800-1000份、外加剂7-9份、消泡剂7-9份、钢纤维1-2份。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18份、胶凝材料500份、石887份、外加剂7.5份、消泡剂7.5份、钢纤维2份;所述500份胶凝材料由水泥35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50份组成;所述水泥采用P.O42.5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砂采用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石子采用5-10mm粒径碎石;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大于28%。一体化叠合墙体的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生产施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S1:模具清理;S2:模具组装;S3:打脱模油;打脱模油要均匀,不要过多或者过少,标准化为0.7kg/m2。S4:装钢筋;S5:内叶墙浇筑;采用布料机进行布料,布料均匀,方量准确;S6:放置保温层;S7:安装保温连接件;保温连接件连接内、外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保温层,对预制保温墙体性能的提高和改善起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带肋的复合筋、控制冻融循环次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大保护层厚度等有效措施,可以增强保温连接件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S8:外叶墙浇筑;纤维是直接加入混凝土中的不需要放置,无需规定,浇筑方式采用布料机浇筑布料;S9:收面;S10:养护;S11:拆模:S12:成品堆放与养护。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保温叠合外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抗压强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提高了混凝土外墙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高韧性等性能提高了混凝土外墙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高韧性等性能,减少和杜绝了外叶层混凝土出现开裂和崩角的现象,不仅提高外观质量,同时能够减少了后期的修补频率和报废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设钢筋网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钢筋网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温连接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叶墙;2、保温层;3、内叶墙;4、钢筋网架;5、保温连接件;51、片状支撑拉结件;5101、连接孔;52、限位拉结件;5201、拉结件;5202、弯折件;6、钢筋网片;7、钢筋连接套筒;8、穿墙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3中所示,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叶墙1、保温层2、内叶墙3,在内叶墙3内设有钢筋网架4,所述保温层2与内叶墙3之间通过保温连接件5相连。所述保温连接件5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51外端设置在外叶墙1内,内端穿过保温层2后伸至内叶墙3内,在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5101,外叶墙1与内叶墙3的部分连接孔5101内贯穿设有若干个横向连接钢筋;所述限位拉结件52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5201,所述拉结件5201的两端分别伸至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在位于外叶墙1内的两拉结件5201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5202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通过设置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相互结合来对整个墙体进行连接紧固,能够更好地保证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连接强度。所述外叶墙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包括混凝土,在混凝土内固定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短钢纤维,所述各短钢纤维在混凝土内无序间隔排布,这些无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或喷射成型。在外叶墙1内至少设有一层钢筋网片6;在外叶墙1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3内侧的穿墙螺栓孔8;在内叶墙3的钢筋网架4的下端固连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7。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且包含端点值。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0%-130%之间且包含端点值,主要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过高脆性大,成本浪费,过低达不到抗拉效果;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0%-130%之间可以保证成本不浪费且抗拉性能最好。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组分构成:砂、胶凝材料、石、外加剂、消泡剂、钢纤维;所述钢纤维混凝土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00-900份、胶凝材料450-500份、石800-1000份、外加剂7-9份、消泡剂7-9份、钢纤维1-2份。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18份、胶凝材料500份、石887份、外加剂7.5份、消泡剂7.5份、钢纤维2份;所述500份胶凝材料由水泥35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50份组成;所述水泥采用P.O42.5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砂采用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石子采用5-10mm粒径碎石;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大于28%。一体化叠合墙体的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在进行制作时,首先通过试验调整混凝土中的粉体比例、外加剂品种和掺量等,确定出满足施工指标要求的不掺加钢纤维的混凝土的配比为基准配比;然后在此基准配比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掺量的钢纤维,检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确定满足力学与变形指标要求的钢纤维的品种和最小掺量;接着再对满足要求的钢纤维掺量最小的配合比进行微调,使混凝土拌和物的状态达到要求,并复验检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以得到最佳试验室配合比;最后,对所确定的最佳配合比进行现场混凝土泵送试验,判断是否满足工程需要,最终得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应说明的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在前期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并结合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能过高,具体在120%左右,最大不超过130%。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生产施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S1:模具清理;S2:模具组装;S3:打脱模油;打脱模油要均匀,不要过多或者过少,标准化为0.7kg/m2。S4:装钢筋;S5:内叶墙3浇筑;采用布料机进行布料,布料均匀,方量准确;S6:放置保温层2;S7:安装保温连接件5;保温连接件5连接内、外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保温层2,对预制保温墙体性能的提高和改善起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带肋的复合筋、控制冻融循环次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大保护层厚度等有效措施,可以增强保温连接件5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S8:外叶墙1浇筑;纤维是直接加入混凝土中的不需要放置,无需规定,浇筑方式采用布料机浇筑布料;S9:收面;S10:养护;S11:拆模:S12:成品堆放与养护。实施例1: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叶墙1、保温层2、内叶墙3,在内叶墙3内设有钢筋网架4,所述保温层2与内叶墙3之间通过保温连接件5相连。所述保温连接件5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51外端设置在外叶墙1内,内端穿过保温层2后伸至内叶墙3内,在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5101,外叶墙1与内叶墙3的部分连接孔5101内贯穿设有若干个横向连接钢筋;所述限位拉结件52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5201,所述拉结件5201的两端分别伸至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在位于外叶墙1内的两拉结件5201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5202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通过设置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相互结合来对整个墙体进行连接紧固,能够更好地保证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连接强度。所述外叶墙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包括混凝土,在混凝土内固定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短钢纤维,所述各短钢纤维在混凝土内无序间隔排布,这些无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或喷射成型。在外叶墙1内至少设有一层钢筋网片6;在外叶墙1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3内侧的穿墙螺栓孔8;在内叶墙3的钢筋网架4的下端固连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7。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且包含端点值。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0%,主要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根据流变学原理,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较强,屈服强度较大,流变曲线接近宾汉姆黏塑性体流变曲线,充分考虑混凝土流动性能、抗离析性能、自填充性能、浆体用量和体积稳定性,要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塑性黏度和不出现离析和泌水问题,就需要通过外加剂、胶凝材料、粗细骨料的优化来满足钢纤维混凝土的要求。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18份、胶凝材料500份、石887份、外加剂7.5份、消泡剂7.5份、钢纤维2份;所述500份胶凝材料由水泥35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50份组成;所述水泥采用P.O42.5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砂采用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石子采用5-10mm粒径碎石;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为35%。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生产施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S1:模具清理;S2:模具组装;S3:打脱模油;S4:装钢筋;S5:内叶墙3浇筑;S6:放置保温层2;S7:安装保温连接件5;S8:外叶墙1浇筑;S9:收面;S10:养护;S11:拆模:S12:成品堆放与养护。实施例2: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叶墙1、保温层2、内叶墙3,在内叶墙3内设有钢筋网架4,所述保温层2与内叶墙3之间通过保温连接件5相连。所述保温连接件5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51外端设置在外叶墙1内,内端穿过保温层2后伸至内叶墙3内,在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5101,外叶墙1与内叶墙3的部分连接孔5101内贯穿设有若干个横向连接钢筋;所述限位拉结件52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5201,所述拉结件5201的两端分别伸至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在位于外叶墙1内的两拉结件5201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5202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通过设置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相互结合来对整个墙体进行连接紧固,能够更好地保证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连接强度。所述外叶墙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包括混凝土,在混凝土内固定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短钢纤维,所述各短钢纤维在混凝土内无序间隔排布,这些无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或喷射成型。在外叶墙1内至少设有一层钢筋网片6;在外叶墙1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3内侧的外挂架孔7;在外叶墙1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3内侧的穿墙螺栓孔8;在内叶墙3的钢筋网架4的下端固连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7。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且包含端点值。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4%,主要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18份、胶凝材料500份、石887份、外加剂7.5份、消泡剂7.5份、钢纤维5份;所述500份胶凝材料由水泥35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50份组成;所述水泥采用P.O42.5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砂采用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石子采用5-10mm粒径碎石;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为35%。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生产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叶墙1、保温层2、内叶墙3,在内叶墙3内设有钢筋网架4,所述保温层2与内叶墙3之间通过保温连接件5相连。所述保温连接件5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51外端设置在外叶墙1内,内端穿过保温层2后伸至内叶墙3内,在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5101,外叶墙1与内叶墙3的部分连接孔5101内贯穿设有若干个横向连接钢筋;所述限位拉结件52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5201,所述拉结件5201的两端分别伸至外叶墙1与内叶墙3内,在位于外叶墙1内的两拉结件5201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5202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通过设置片状支撑拉结件51与一限位拉结件52相互结合来对整个墙体进行连接紧固,能够更好地保证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保连接强度。所述外叶墙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包括混凝土,在混凝土内固定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短钢纤维,所述各短钢纤维在混凝土内无序间隔排布,这些无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或喷射成型。在外叶墙1内至少设有一层钢筋网片6;在外叶墙1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至内叶墙3内侧的穿墙螺栓孔8;在内叶墙3的钢筋网架4的下端固连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7。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且包含端点值。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在128%,主要是为充分保证钢纤维抗拉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砂818份、胶凝材料500份、石887份、外加剂7.5份、消泡剂7.5份、钢纤维10份;所述500份胶凝材料由水泥35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50份组成;所述水泥采用P.O42.5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级;砂采用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石子采用5-10mm粒径碎石;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为35%。一种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生产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试验例:山东某建筑公司,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制作钢纤维混凝土后并进行详细统计了制作的1000件的钢纤维混凝土后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统计,得出如下表1中的本申请中的钢纤维混凝土与现有产品的普通混凝土各项性能参数的对比;表2为采用表1中的1000件钢纤维混凝土制作的钢纤维保温一体化叠合墙体的各项调查参数指标。表1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参数表产品制法抗压现有方法40MPa实施例143MPa实施例247MPa实施例350MPa由此可以看出,本保温叠合外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抗压强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减少和杜绝了外叶层混凝土出现开裂和崩角的现象,不仅提高外观质量,同时能够减少了后期的修补频率和报废概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