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5554发布日期:2019-07-19 23:2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一般都是木质结构,木质结构的连接节点处常常因为年代久远而受雨水侵蚀、虫蛀等影响而强度降低,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是,尤其要对节点处进行加固。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N20522463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及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包括加固结构包裹布置于横梁和柱的交接处;加固结构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原木构件色彩的油漆层、防火耐腐蚀岩棉层和增强预应力弹性刚构件;柱的上端部间隔设有T 型凹槽孔一,柱两边的横梁上对称设有T 型槽孔二;增强预应力弹性刚构件通过T 型槽孔一和T 型槽孔二与横梁和柱的交接处插入式连接。

但是该加固结构需要先在古建筑的梁柱上进行开槽,才可对其进行加固。这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结构,而且在对其进行开槽是可能因为节点处的强度降低导致坍塌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其优势在于可在不破坏古建筑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对古建筑进行加工,增强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包括主壳以及附件,所述主壳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板同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固定板呈“T”型,所述附件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所述附件与主壳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主壳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接着将主壳以及附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以及附件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从而对该节点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腹板上的翻边,所述翻边位于两块腹板交汇线的两端,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腹孔,所述连接板上的边缘设置有与腹孔配合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螺栓穿过连接孔以及腹孔,然后再在螺栓上旋紧螺母,即可将主壳以及附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为六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孔与六角螺栓的螺栓头对应,六角螺栓穿入连接孔并且其螺栓头位于六角孔中,可防止螺栓的周向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在螺栓上旋上螺母,而不需要额外的对螺栓头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附件与主壳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后,整体形状呈内部中空,三端开口的形状,所述附件与主壳与梁柱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加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壳以及附件连接后,加固钉紧贴并略微刺入梁柱的表面,使得主壳以及附件难以相对梁柱表面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对梁柱进行更好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壳以及附件均为铁质,所述翻边上嵌设有磁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件与主壳贴近时,附件可通过磁铁块与主壳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与主壳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与主壳更快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边上突出设置有定位块,两块所述连接板相对一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定位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卡入定位缺口中时腹孔以及连接孔对齐,从而方便主壳与附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三个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一圈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分段设置,且部分位于主壳上,部分位于附件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注胶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件与主壳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与主壳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中注入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先将主壳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接着将主壳以及附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以及附件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从而对该节点进行加固;

2、附件与主壳贴近时,附件可通过磁铁块与主壳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与主壳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与主壳更快的连接;

3、定位块卡入定位缺口中时腹孔以及连接孔对齐,从而方便主壳与附件的连接;

4、附件与主壳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与主壳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中注入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壳;2、附件;3、固定板;4、连接板;5、腹板;6、腹孔;7、开口;8、加固钉;9、磁铁块;10、定位块;11、定位缺口;12、橡胶圈;13、注胶孔;14、翻边;1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古建筑木构件的加固结构,包括均为铁质的主壳1以及附件2,主壳1包括固定板3以及连接板4,连接板4位于固定板3同一侧的相对两端,固定板3呈“T”型,附件2包括两块于一端相互垂直的腹板5,附件2与主壳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腹板5上的翻边14,翻边14位于两块腹板5交汇线的两端,翻边14上开设有呈六角孔状的腹孔6,连接板4上的边缘设置有与腹孔6配合的连接孔15,每段翻边14上均开设有两个腹孔6。

通过将螺栓穿过连接孔15以及腹孔6,然后再在螺栓上旋紧螺母,即可将主壳1以及附件2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螺栓选用六角螺栓,六角螺栓的螺栓头与连接孔15配合,螺栓头位于六角孔中时,可限制六角螺栓的周向转动,因此可方便的在六角螺栓上旋上螺母,而不需要额外的对螺栓头进行限制。

将主壳1外套在梁上,然后再将附件2放置在梁柱连接的拐角处,此时附件2也位于两块连接板4之间,接着将主壳1以及附件2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从而使得主壳1以及附件2将梁柱连接的呈“T”型状的节点紧贴包围,即可对该节点进行加固。

附件2与主壳1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后,整体形状呈内部中空,三端开口7的形状。此时,附件2与主壳1与梁柱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加固钉8,加固钉8以等距矩阵的形式在附件2以及主壳1上分布。

主壳1以及附件2连接后,加固钉8紧贴并略微刺入梁柱的表面,使得主壳1以及附件2难以相对梁柱表面发生位移,进而使得对梁柱进行更好的加固。

如图1所示,每条翻边14上均嵌设有两块并列的磁铁块9,附件2与主壳1贴近时,附件2可通过磁铁块9与主壳1的吸附在一起,从而免除在附件2与主壳1连接时需要人手托住弊端,使得附件2与主壳1更快的连接。

此外,每块附件2上的其中一条翻边14上突出固定有定位块10,而两块连接板4相对一面的边缘处切割形成有定位缺口11。当定位块10卡入定位缺口11中时腹孔6以及连接孔15对齐,从而方便在腹孔6以及连接孔15中穿入螺栓,进而方便将主壳1与附件2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附件2与主壳1拼接后形成的三个每个开口7内均粘贴有一圈的橡胶圈12,橡胶圈12为分段设置,且部分位于主壳1上,另一部分位于附件2上,固定板3上开设有注胶孔13,注胶孔13共三个,并沿平行于梁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附件2与主壳1连接后,梁柱的连接节点位于附件2与主壳1的包围内,此时通过向注胶孔13中注入胶水,胶水可以对梁柱连接节点内的破损进行填补加固,进一步的加强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