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4062发布日期:2020-01-07 09:1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建筑板材。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当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板材的最早是木工用的实木板,用做打制家具或其他生活设施,在科技发展的现今板材的定义很广泛,在家具制造、建筑业、加工业等都有不同材质的板材,目前,人们使用的板材一般都是木制、纸制或塑胶结构等,这些板材功能过于单一,其中防火隔潮保温消音不能同时存在,不能够净化刚装修房间里的甲醛,也无法降低空气里的尘螨,因功能限制板材更换周期快,从而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846934u中公开的一种建筑环保型板材,该建筑环保型板材,虽然,集防火隔潮保温消音于一体,板材含有活性炭涂层,用于吸附刚装修好房子里存在的甲醛,降低了空气中存在的尘螨,板材可以长期使用,从而节省了材料和保护了环境,但是,该建筑环保型板材,安装、拼接不够方便快捷,板材使用过久后,出现问题更换较为麻烦。

目前,现有的用于建筑装修使用的建筑板材,保温防火性能较低,安装、拼接不够方便快捷,板材使用过久后,出现问题更换较为麻烦,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建筑板材,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建筑装修使用的建筑板材,保温防火性能较低,安装、拼接不够方便快捷,板材使用过久后,出现问题更换较为麻烦,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环保建筑板材,包括建筑板材本体,所述建筑板材本体包括防水耐磨层、保温层、防火隔热层、实木层、防潮层和保护底层,所述防水耐磨层的下表面与保温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的下表面与防火隔热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火隔热层的下表面与实木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实木层的下表面与防潮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潮层的下表面与保护底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防火隔热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块,所述实木层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防潮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粘层;

所述建筑板材本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条,所述建筑板材本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端和建筑板材本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建筑板材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条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锯齿块,所述第二固定条的另一端开设有锯齿槽;

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第一阻燃层、隔热层、第二阻燃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阻燃层的下表面与隔热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与第二阻燃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燃层的下表面与保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紧固块不少于六个;

所述连接槽的上下两端均开口。

可选的,所述连接槽与紧固块相适配;

所述紧固槽与紧固块的下端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下端与紧固槽的上端相连通;

所述胶粘层采用无溶剂型胶黏剂。

可选的,所述滑槽与滑块相适配;

所述滑槽的上端开口。

可选的,所述锯齿槽与锯齿块相适配;

所述锯齿块与第一固定条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防水耐磨层为纳米涂层;

所述隔热层为岩棉板隔热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建筑板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环保建筑板材,一方面防水耐磨层可以使建筑板材本体的耐磨性能更好,还可以防止外界水分渗入建筑板材本体的内部,防水耐磨层使建筑板材本体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保温层使建筑板材本体的保温性能更好,其次紧固块使建筑板材本体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此外锯齿块和锯齿槽配合使用,使两块建筑板材本体之间连接缝隙更小。

(2)、该环保建筑板材,一方面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可以从建筑板材本体的两端拆下,方便后期建筑板材本体出现问题进行更换,另一方面滑条和滑槽配合使用,在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拆下后,两个建筑板材本体之间依旧可以拼接,其次保护层对建筑板材本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使建筑板材本体的防火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火隔热层剖视图。

图中:1-建筑板材本体,2-防水耐磨层,3-保温层,4-防火隔热层,5-实木层,6-防潮层,7-保护底层,8-紧固块,9-连接槽,10-紧固槽,11-胶粘层,12-第一固定条,13-第二固定条,14-滑条,15-滑槽,16-锯齿块,17-锯齿槽,18-第一阻燃层,19-隔热层,20-第二阻燃层,21-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建筑板材,包括建筑板材本体1,建筑板材本体1包括防水耐磨层2、保温层3、防火隔热层4、实木层5、防潮层6和保护底层7,防水耐磨层2的下表面与保温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防水耐磨层2可以使建筑板材本体1的耐磨性能更好,还可以防止外界水分渗入建筑板材本体1的内部,防水耐磨层2使建筑板材本体1使用寿命更长,保温层3的下表面与防火隔热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保温层3使建筑板材本体1的保温性能更好,防火隔热层4的下表面与实木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实木层5的下表面与防潮层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防潮层6的下表面与保护底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防火隔热层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块8,紧固块8使建筑板材本体1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实木层5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槽9,防潮层6的上表面开设有紧固槽10,紧固块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胶粘层11;

建筑板材本体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条12,建筑板材本体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条13,第一固定条12和第二固定条13可以从建筑板材本体1的两端拆下,方便后期建筑板材本体1出现问题进行更换,第一固定条12的一端和建筑板材本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条14,建筑板材本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条13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15,滑条14和滑槽15配合使用,在第一固定条12和第二固定条13拆下后,两个建筑板材本体1之间依旧可以拼接,第一固定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锯齿块16,第二固定条13的另一端开设有锯齿槽17,锯齿块16和锯齿槽17配合使用,使两块建筑板材本体1之间连接缝隙更小;

防火隔热层4包括第一阻燃层18、隔热层19、第二阻燃层20和保护层21,第一阻燃层18的下表面与隔热层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隔热层19的下表面与第二阻燃层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阻燃层18和第二阻燃层20使建筑板材本体1的防火性能更好,第二阻燃层20的下表面与保护层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保护层21对建筑板材本体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紧固块8不少于六个;

连接槽9的上下两端均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连接槽9与紧固块8相适配;

紧固槽10与紧固块8的下端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连接槽9的下端与紧固槽10的上端相连通;

胶粘层11采用无溶剂型胶黏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滑槽15与滑条14相适配;

滑槽15的上端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锯齿槽17与锯齿块16相适配;

锯齿块16与第一固定条12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水耐磨层2为纳米涂层;

隔热层19为岩棉板隔热层。

综上所述,该环保建筑板材,使用时,使用者将滑条14滑入滑槽15的内部,使第一固定条12和第二固定条13分别连接在建筑板材本体1的两端,然后将锯齿块16对准锯齿槽17,使用胶黏剂将两个建筑板材本体1拼接在一起,胶粘层11采用无溶剂型胶黏剂,无溶剂胶黏剂因无溶剂挥发而不造成污染,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小分子释放,比较环保,防水耐磨层2为纳米涂层,纳米涂层指纳米无毒涂层的先进工艺,科技含量高的纳米涂层技术,这种高科技纳米涂层不仅无毒无害,还可以缓慢释放出一种物质,降解室内甲醛、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并且凡是传统表面涂层技术,都可以用来或者稍加改造,实现纳米材料复合涂层,隔热层19为岩棉板隔热层,岩棉板(stonewoolboard)又称岩棉保温装饰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且岩棉板还具有隔燃,吸声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