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8384发布日期:2019-07-19 22:4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高、大截面混凝土结构的独立柱施工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钢管扣件搭设施工操作平台,其主要受力构件为钢管,施工的荷载均靠扣件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来承担;另一种是在梁板架体搭设完成后,以梁板的架体作为独立柱的操作平台,这种施工方法没有垂直向上的人行通道,需等到梁板架体搭设完成后方可进行独立柱施工。

从施工实际角度来看,以上两种施工方式均存在人员操作不便利、施工复杂、经济成本投入与工期成本投入都非常大,不适合有大量独立柱且工期紧张的工程使用,同时两种施工方式的安全性能较差,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因此,发明一种操作简便、可周转使用且兼具防护作用的独立柱施工操作平台是目前施工中的一种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包括多个操作平台标准节和一个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和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均包括由主立杆和主横杆焊接连接形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下端的前后两个所述主横杆之间焊接有两个内部主横杆,在两个所述内部主横杆之间焊接有两个内部副横杆,所述主横杆和所述内部主横杆之间及所述主横杆和所述内部副横杆之间均焊接有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在所述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上焊接有内部人行平台;

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有垂直爬梯,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有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

所述主立杆1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构件,相邻两个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及最上方的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与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端相邻两个所述主横杆组成的一个直角的直角边上焊接有爬梯受力斜撑,在所述爬梯受力斜撑和相邻的两所述主横杆之间焊接有爬梯支撑短杆,相邻两个所述主横杆组成的另外三个直角的每对直角边之间均焊接有角部受力斜撑。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设置有所述垂直爬梯的一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之间焊接有防护网一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一,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的另外三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之间均焊接有防护网二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二;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每一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之间均焊接有防护网二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二,所述防护网一比所述防护网二窄,所述防护网受力斜撑一比所述防护网斜撑二短。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在设有所述垂直爬梯的一面设有垂直爬梯进出门,所述垂直爬梯进出门包括矩形门框,所述矩形门框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均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矩形门框的右侧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矩形门框的内部设置有门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斜撑一和所述防护网斜撑二自人行平台端向上延伸形成倒八字形状,所述受力斜撑一位于防护网一内侧,所述防护网斜撑二位于防护网二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爬梯包括两侧杆,两所述侧杆之间焊接有若干踏板,且相邻两所述踏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两所述侧杆下端与所述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相连接,所述垂直爬梯两侧杆上端均与所述爬梯支撑短杆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杆和所述爬梯受力斜撑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包括焊接在所述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上的扶手立杆,所述扶手立杆的顶端焊接扶手横撑的一端,所述扶手横撑的另一端焊接有扶手斜撑。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与所述主立杆焊接连接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设有螺栓孔,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之间通过m26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板和所述主立杆之间焊接有加强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杆件少,加工简便,避免了吊装过程中过多杆件松动坠落的事故隐患;通过设置人行操作平台和防护网对施工工人起到了防护作用;采用整体拼装技术,拼装简单,节省人工;通过标准节段进行组装,施工的搭设高度可灵活控制,适用性强,可周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耗原材料,节约工期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操作平台标准节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操作平台标准节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a-a处向上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向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后视图;

图7是图5中c-c处向下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d-d处向上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安装完成后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安装完成后的后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和内部人行平台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垂直爬梯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连接构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1-1处向左的剖视图;

图16是垂直爬梯进出门的示意图;

图中:1、主立杆;2、主横杆;3、内部主横杆;4、内部副横杆;5、垂直爬梯;6、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7、内部人行平台;8、连接构件;9、爬梯支撑短杆;10、爬梯受力斜撑;11、角部受力斜撑;12、防护网一;13、防护网受力斜撑一;14、防护网二;15、防护网受力斜撑二;16、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17、侧杆;18、踏板;19、扶手立杆;20、扶手横撑;21、扶手斜撑;22、连接钢板;23、螺栓孔;24、加强钢板;25、垂直爬梯进出门;26、矩形门框;27、插销;28、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包括多个操作平台标准节和一个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和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均包括由主立杆1和主横杆2焊接连接形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下端的前后两个所述主横杆2之间焊接有两个所述内部主横杆3,在两个所述内部主横杆3之间焊接有两个内部副横杆4,所述主横杆2和所述内部主横杆3及所述主横杆2和所述内部副横杆4之间均焊接有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在所述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上焊接有内部人行平台7;

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有垂直爬梯5,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有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16;

所述主立杆1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构件8,相邻两个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及最上方的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与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构件8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端相邻两个所述主横杆2组成的一个直角的直角边上焊接有爬梯受力斜撑10,在所述爬梯受力斜撑10和相邻的两所述主横杆2之间焊接有爬梯支撑短杆9,所述主横杆2组成的另外三个直角的每对直角边之间均焊接有角部受力斜撑1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设置有所述垂直爬梯5的一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2上焊接有防护网一12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一13,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的另外三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2上焊接有防护网二14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二15;所述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每一侧的上下两所述主横杆2之间均焊接有防护网二14和防护网受力斜撑二15,所述防护网一12比所述防护网二14窄,所述防护网受力斜撑一13比所述防护网斜撑二15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标准节在设有所述垂直爬梯5的一面设有垂直爬梯进出门25,所述垂直爬梯进出门25包括矩形门框26,所述矩形门框26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均固定连接有插销27,所述矩形门框(26)的右侧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合页28,所述矩形门框26的内部设置有门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斜撑一13和所述防护网斜撑二15自人行平台端向上延伸形成倒八字形状,所述受力斜撑一13的固定点位于防护网一12内侧,所述防护网斜撑二15的固定点位于防护网二14内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爬梯5包括两侧杆17,两所述侧杆17之间焊接有若干踏板18,且相邻两所述踏板18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16包括扶手立杆19,所述扶手立杆19的顶端焊接有扶手横撑20,所述扶手横撑20的一端焊接有扶手斜撑2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两所述侧杆17下端与所述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相连接,所述垂直爬梯5两侧杆17上端均与所述爬梯支撑短杆9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杆17和所述爬梯受力斜撑10相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8包括与所述主立杆1焊接连接的连接钢板22,所述连接钢板22上设置螺栓孔23,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钢板22之间通过m26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23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板22和所述主立杆1之间焊接有加强钢板24。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定型钢制操作平台,包括多个操作平台标准节和一个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操作平台标准节和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均包括由主立杆1和主横杆2焊接形成的长方体框架,在长方体框架的下端的前后两个主横杆2之间焊接两个内部主横杆3,在两个内部主横杆3之间焊接两个内部副横杆4,其中主立杆1采用材质是q235b的100*100*6mm方钢管,主横杆2、内部主横杆3和内部副横杆4均采用材质为q235b的80*80*6mm方钢管,各个杆件连接处焊缝均为满焊。在主横杆2和内部主横杆3之间及主横杆2和内部副横杆4之间焊接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在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上焊接内部人行平台7。内部人行平台7采用宽度为540mm,厚度为3mm的花钢板作为面板,内部人行平台7下部的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为50*50*5mm角钢组成,相邻两个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的间距为650mm。

在操作平台标准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垂直爬梯5,在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一侧立面上焊接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16。

垂直爬梯5的两侧杆17下端与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连接,两侧杆上端均与爬梯支撑短杆9连接,且其中一个侧杆17和爬梯受力斜撑10相连接。侧杆17为50*50*5角钢,踏板18为30*30*2方钢管。顶部防护节爬梯扶手16的高度为1.1m,采用q235b的30*30*2mm方钢管焊接而成。

在长方体框架的上端相邻两个主横杆2组成的一个直角的直角边上焊接有爬梯受力斜撑10,在爬梯受力斜撑10和相邻的两主横杆之间焊接有爬梯支撑短杆9,相邻两个主横杆2组成的另外三个直角的每对直角边之间均焊接角部受力斜撑11。爬梯支撑短杆9、爬梯受力斜撑10和角部受力斜撑11均采用50*50*5mm的角钢。

在操作平台标准节设有垂直爬梯5的一个面外侧设置防护网一12,在操作平台标准节的其余三个面外侧和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四个面外侧均设置防护网二14,防护网一12和防护网二14均采用40*40*0.9mm高碳钢丝网,钢丝网的四周连接有角钢骨架。防护网一12比防护网14窄540mm。

在操作平台标准节设有垂直爬梯5的一面上设有垂直爬梯进出门25,垂直爬梯进出门25包括矩形门框26,矩形门框26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均连接有插销27,矩形门框26的右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合页28,矩形门框26的内部设置有门面。矩形门框采用50*50*5的角钢,门面采用40*40*0.9mm的高碳钢丝网,矩形门框的左侧通过合页28与防护网一12的边框连接,矩形门框的右侧通过插销与主横杆2连接。当操作平台标准节位于最底端时可以打开垂直爬梯进出门25的插销27供施工人员进出,若操作平台标准节不在最底端时,垂直爬梯进出门25保持时刻锁闭状态。这样设计,在吊装时可以将任一操作平台标准节安装在最底端,在满足可供施工人员进出的同时也增加吊装的效率。

在防护网一12和防护网二14的内侧的上下两主横杆2之间分别连接防护网斜撑一13和防护网斜撑二15,且防护网斜撑一13和防护网斜撑二15字人行平台端向上延伸形成倒八字形状。所述防护网受力斜撑一13和所述防护网受力斜撑二15均采用50*50*5mm角钢。

在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的一侧面的内部人行平台受力角钢6上焊接有扶手立杆19,扶手立杆19的顶端焊接有扶手横撑20,扶手横撑20的一端焊接有扶手斜撑21。

每个主立杆1的两端均焊接连接构件8,连接构件包括连接钢板22,连接钢板22上设有螺栓孔23,连接钢板的一面与主立杆1焊接,在连接钢板22和主立杆之间焊接加强钢板24。连接钢板22为185*185*12mm钢板,连接钢板22上开设了两个螺栓孔23,加强钢板24上为150*60*20mm梯形加强钢板,厚度为12mm。

相邻两个操作平台标准节及最上方的操作平台标准节与操作平台顶部防护节之间均通过连接构件8连接,即将连接钢板22进行连接,上下两节的螺栓孔23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完成后即可对高、大截面混凝土结构的独立柱进行施工。当独立柱模板拆除后,再利用吊车或塔吊对定型钢制操作平台进行拆卸存放或周转至下一个施工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杆件少,加工简便,避免了吊装过程中过多杆件松动坠落的事故隐患;通过设置人行操作平台和防护网对施工工人起到了防护作用;采用整体拼装技术,拼装简单,节省人工;通过标准节段进行组装,施工的搭设高度可灵活控制,适用性强,可周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耗原材料,节约工期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