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673发布日期:2019-12-14 01:3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汽车的快速增长,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难题之一。立体停车库被成为解决停车难的重要方式。因而智能立体停车库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逐步普及到各大停车场中。

目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一般都是通过移载活动板上自动升起的护栏或者固定柱将车辆限制在移载活动板上,但是一旦在驾驶人员忘记拉手刹情况下,移载活动板移动车辆时车辆仍然会因为惯性向前后向后移动,从而使车辆撞到在护栏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具备能直接将汽车的轮胎锁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移载活动板一般都是通过自动升起的护栏或者固定柱将车辆限制在移载活动板上,而无法锁住汽车的车轮,一旦出现驾驶人员忘记拉手刹情况下,移载活动板移动车辆时车辆仍然会因为惯性向前后向后移动,从而使车辆撞到在护栏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包括车轮、移载固定板和移载活动板,移载活动板顶部内腔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杆,第二液压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底板,车轮位于活动底板的顶部,移载活动板顶部内腔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杆,第一液压伸缩杆靠近第二液压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靠近移载活动板外壁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车轮固定器,外侧车轮固定器靠近车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槽,外侧车轮固定器靠近车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板,连接块靠近移载活动板内腔中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侧车轮固定器,内侧车轮固定器靠近车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槽,内侧车轮固定器靠近车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板。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侧面的形状与大小和车轮侧面的形状与大小相契合,第一开槽侧面的形状为一个三分之二的半圆形,第二开槽侧面的形状为环形。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第一空心板与第二空心板均沿其板身的内壁等距离活动连接有卡块,外侧车轮固定器与内侧车轮固定器靠近车轮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塑胶块与第二环形塑胶块,外侧车轮固定器与内侧车轮固定器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压泵,气压泵的充气管道与第一空心板以及第二空心板贯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外侧车轮固定器位于车轮远离汽车驾驶室的一侧,内侧车轮固定器位于车轮靠近汽车驾驶室的一侧。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移载活动板顶部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有开口,该开口位于活动底板的顶部且开口俯视面的长度与宽度是活动底板俯视面的一点三倍。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移载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方便外侧车轮固定器与内侧车轮固定器移动的滑槽。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移载活动板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滑轨,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位于滑轨的内腔中且与滑轨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其中移载活动板顶部的左右两侧沿水平纵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引导灯,引导灯与活动底板位于同一水平纵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与连接块以及外侧车轮固定器和内侧车轮固定器之间的结构设计,能使外侧车轮固定器和内侧车轮固定器可以向车辆车轮的左右两侧移动,再通过活动底板与第二液压伸缩杆之间的结构设计,能够带动位于活动底板上的车轮向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的形状设计,能够使外侧车轮固定器和内侧车轮固定器可以贴合在车轮上,再通气压泵与空心板以及第二空心板之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卡块可以卡合在轮胎的胎面上,从而将车辆的轮胎卡在外侧车轮固定器与内侧车轮固定器中,从而使该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达到了能直接将汽车的轮胎锁住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第一环形塑胶块与第二环形塑胶块之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第一环形塑胶块与第二环形塑胶块可以贴合在轮胎的钢圈上,从而起到增加阻力,防止车轮转动,再通过引导灯与活动底板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引导驾驶人员将车辆的车轮准确的停靠在活动底板上,从而使该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达到能让工作人员准确停靠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侧车轮固定器与轮胎贴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侧车轮固定器与轮胎贴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外侧车轮固定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内侧车轮固定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载固定板;2、移载活动板;3、外侧车轮固定器;4、车轮;5、内侧车轮固定器;6、第一空心板;7、第一开槽;8、卡块;9、第一环形塑胶块;10、引导灯;11、第二环形塑胶块;12、第二空心板;13、第一液压伸缩杆;14、活动底板;15、第二液压伸缩杆;16、连接块;17、滑动块;18、气压泵;19、第二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7,一种立体车库的智能快速移载装置,包括车轮4、移载固定板1和移载活动板2,移载活动板2顶部内腔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伸缩杆15,第二液压伸缩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底板14,车轮4位于活动底板14的顶部,移载活动板2顶部内腔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杆13,第一液压伸缩杆13靠近第二液压伸缩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靠近移载活动板2外壁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侧车轮固定器3,外侧车轮固定器3靠近车轮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槽7,外侧车轮固定器3靠近车轮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板6,连接块16靠近移载活动板2内腔中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侧车轮固定器5,内侧车轮固定器5靠近车轮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槽19,内侧车轮固定器5靠近车轮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板12。

第一开槽7与第二开槽19侧面的形状与大小和车轮4侧面的形状与大小相契合,第一开槽7侧面的形状为一个三分之二的半圆形,第二开槽19侧面的形状为环形,该设计有益于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可以贴合在车轮4的左右两侧。

第一空心板6与第二空心板12均沿其板身的内壁等距离活动连接有卡块8,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靠近车轮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塑胶块9与第二环形塑胶块11,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压泵18,气压泵18的充气管道与第一空心板6以及第二空心板12贯通连接,该设计有益于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可以卡住车轮4使车轮4不再转动。

外侧车轮固定器3位于车轮4远离汽车驾驶室的一侧,内侧车轮固定器5位于车轮4靠近汽车驾驶室的一侧,该设计有益于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位于车轮4不会影响到汽车。

移载活动板2顶部正面与背部的左右两侧均有开口,该开口位于活动底板14的顶部且开口俯视面的长度与宽度是活动底板14俯视面的一点三倍,该设计有益于使车轮4在活动底板14上向下移动时不会被移载活动板2卡住。

移载活动板2的顶部开设有方便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移动的滑槽,该设计有益于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可以在移载活动板2上进行左右滑动。

移载活动板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滑轨,连接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7,滑动块17位于滑轨的内腔中且与滑轨滑动连接,该设计有益于连接块16左右滑动时能够更加的平稳。

移载活动板2顶部的左右两侧沿水平纵向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引导灯10,引导灯10与活动底板14位于同一水平纵向,该设计有益于方便驾驶人员准确的将车辆的车轮4移动至活动底板14上。

在使用本发明时,驾驶人员通过观察移载活动板2上的引导灯10将车辆的四个车轮4准确的停在活动底板14上,之后第二液压伸缩杆15启动使活动底板14向下移动,使车轮4向下移动至与外侧车轮固定器3中的第一开槽7平行的位置处,此时第一液压伸缩杆13推动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向靠近车轮4的一侧移动,使车轮4的左右两侧分别卡入外侧车轮固定器3与内侧车轮固定器5中的第一开槽7与第二开槽19中,同时气压泵18向第一空心板6与第二空心板12内注入气压,从而使卡块8从第一空心板6与第二空心板12的表面弹起,卡住车轮4胎面的左右两侧,同时第一环形塑胶块9与第二环形塑胶块11会贴合在车轮4的钢圈上,从而将汽车的车轮4锁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