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模杆件及降板吊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737发布日期:2019-10-19 02:4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吊模杆件及降板吊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模杆件及降板吊模装置。



背景技术:

民用建筑结构施工中大多卫生间、厨房、阳台板面比相邻房间板面低20-100mm,均需要进行吊模施工。

进行吊模安装时,多采用木方吊模,习惯散拆散拼,铁丝固定,但木方的抗弯刚度较低,吊模整体稳定性差,且易变形;为解决这种问题,多采用角钢代替木方的方法,将横向的角钢与纵向的角钢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方形的吊模,采用角钢形成的吊模,整体稳定性强,不易变形。

但是降板尺寸类型较多,且不同房间的降板尺寸也不相同,而角钢组成的吊模的结构尺寸固定,在一次施工完毕后,吊模便无法再次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模杆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模杆件为整体结构,不方便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降板吊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降板吊模装置的结构固定,尺寸不易发生变化,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模杆件,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卡紧件;

所述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角钢连接,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穿出所述过渡段套接在第一角钢内部,所述第二角钢能够相对于第一角钢滑动,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一角钢连接,所述卡紧件与过渡段连接,用于将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卡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包括第三角钢和设在第一角钢上的过渡部分;

所述第三角钢与第一角钢的过渡部分连接,且第三角钢与第一角钢的过渡部分对称设置,以形成套筒结构,所述第二角钢穿入到套筒结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卡紧件用于卡紧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连接的一侧,另一个卡紧件用于卡紧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连接的另一侧,以使第二角钢与套筒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件为塞楔,所述塞楔包括钢楔;

所述钢楔的一面与第二角钢连接,所述钢楔的另一面与第三角钢的一端连接,所述钢楔的卡接面与第三角钢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楔的卡接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沿钢楔的卡紧方向逐渐拓宽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钢楔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在远离卡紧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钢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相邻两个吊模杆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方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套接筒,所述套接筒套接在方钢上,以使相邻两个吊模杆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降板吊模装置,包括四个如上所述的吊模杆件;

四个吊模杆件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形成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模杆件,所述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角钢连接,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穿出所述过渡段套接在第一角钢内部,所述第二角钢能够相对于第一角钢滑动,方便对吊模杆件的长度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所述第二角钢的另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一角钢连接,所述卡紧件与过渡段连接,用于卡紧固定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实现对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位置的固定,吊模杆件的尺寸调整方便,适用范围广;且拆卸及安装方便,能够反复使用,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板吊模装置,四个吊模杆件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形成矩形结构,每个吊模杆件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长度的调整,调整完毕后组装在一起,组装及拆卸方便,能够反复使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杆件的第一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杆件的第二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模杆件的钢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板吊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第一角钢;200-第二角钢;300-卡紧件;101-过渡段;102-第三角钢;103-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301-钢楔;302-卡接面;303-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模杆件,所述吊模杆件包括第一角钢100、第二角钢200和卡紧件300;所述第一角钢100的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角钢200连接,所述第一角钢100的另一端设有过渡段101,所述第二角钢200的一端穿出所述过渡段101套接在第一角钢100内部,所述第二角钢200能够相对于第一角钢100滑动,所述第二角钢200的另一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一角钢100连接,所述卡紧件300与过渡段101连接,用于将第一角钢100与第二角钢200卡紧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角钢100的左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角钢200连接,所述第一角钢100的右端设有过渡段101,所述第二角钢200的左端穿出所述过渡段101套接在第一角钢100内部,所述第二角钢200能够相对于第一角钢100在第一角钢100内部滑动,所述第二角钢200的右端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一角钢100连接,所述卡紧件300与过渡段101连接;根据所需吊模的尺寸调整第二角钢200在第一角钢100内的位置,之后用卡紧件300卡紧,固定第一角钢100与第二角钢200的位置,采用第一角钢100、第二角钢200与卡紧件300的卡紧方式,拆卸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钢100采用8号角钢,第二角钢200采用7号角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101包括第三角钢102和设在第一角钢100上的过渡部分;所述第三角钢102与第一角钢100的过渡部分连接,且第三角钢102与第一角钢100的过渡部分对称设置,以形成套筒结构,所述第二角钢200穿入到套筒结构内部。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角钢102与第一角钢100的过渡部分连接,第三角钢102与第一角钢100的过渡部分对称设置,形成套筒结构,所述第二角钢200穿入到套筒结构内部,采用第三角钢102与第一角钢100的右端扣焊形成套筒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三角钢102为300mm长的8号角钢。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卡紧件300用于卡紧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200连接的一侧,另一个卡紧件300用于卡紧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200连接的另一侧,以使第二角钢200与套筒结构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卡紧件300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的卡紧件300卡紧在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200的左侧,右侧卡紧件300卡紧在套筒结构与第二角钢200的右侧,实现第二角钢200与第一角钢100的卡紧,采用卡紧件300卡紧,卡紧方便,直接将卡紧件300插入套筒结构内部即可,可根据具体的卡紧程度判断具体的插入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件300为塞楔,所述塞楔包括钢楔301;所述钢楔301的一面与第二角钢200连接,所述钢楔301的另一面与第三角钢102的一端连接,所述钢楔301的卡接面302与第三角钢102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钢楔301的下面与第二角钢200连接,钢楔301的上面与第三角钢102的上端连接,所述钢楔301的卡接面302与第三角钢102的前端连接;需要卡紧时,插入钢楔301,实现对第二角钢200在第一角钢100内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紧件300还可以为木楔,木楔采用木方制成合适形状,钢楔301采用钢板裁切。

进一步地,所述钢楔301的卡接面302为斜面,所述斜面沿钢楔301的卡紧方向逐渐拓宽延伸。

如图4所示,所述钢楔301的卡接面302为斜面,斜面沿钢楔301的卡紧方向逐渐拓宽延伸,随着钢楔301的不断插入,实现对第二角钢200与第一角钢100的逐渐卡紧。

进一步地,所述钢楔301包括凸出部303,所述凸出部303设在远离卡紧端的一侧。

如图4所示,所述凸出部303设在远离卡紧端的一侧,通过手持凸出部303,方便操作者对钢楔301的推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钢1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3,所述第二角钢20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01,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相邻吊模杆件的第二连接部201连接,以使相邻两个吊模杆件连接。

如图2-3和图5-6所示,所述第一角钢100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3,所述第二角钢200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01,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相邻的吊模杆件的第二连接部201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吊模杆件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拆卸及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为方钢,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为套接筒,所述套接筒套接在方钢上,以使相邻两个吊模杆件连接。

如图2-3和图5-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为方钢,所述方钢焊接在第一角钢100上,方钢的尺寸为50mm*50mm,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为采用7号角钢短料焊接形成的套筒,第二角钢200的底部切除部分角钢形成套筒,采用现有的材料制成,成本低,制造及安装方便。

在使用吊模杆件时,首先将第二角钢200伸入到第一角钢100的过渡段101内,调整好尺寸后在过渡段101的左右两侧各塞一个卡紧件300,卡紧件300固定牢固形成降板吊模装置的吊模杆件,连接及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降板吊模装置,所述降板吊模装置包括四个如上所述的吊模杆件;四个吊模杆件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形成矩形结构。

如图5所示,四个吊模杆件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形成矩形结构,形成降板吊模装置。

本实施中,施工工程降板尺寸共有7种类型,分别为2500*3000mm、1700mm*2700mm、1600mm*2700mm、1900mm*3000mm、1900mm*2500mm、1800mm*2200mm、1670mm*1810mm,设计时,第一角钢100设置成两种长度规格的1650mm和1400mm,第二角钢200设置成两种长度规格的1650mm和1400mm,1650mm的第一角钢100与1650mm的第二角钢200制成一种吊模杆件,1400mm的第一角钢100与1400mm的第二角钢200制成一种吊模杆件,两种吊模杆件组装形成降板吊模装置,形成的降板吊模装置的可调范围为1500mm*1750mm-2500mm*3000mm,适用于此次施工中的所有降板吊模尺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