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6103发布日期:2019-12-24 22:00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屋面成为改善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的潮流,尤其是在大型地下室及大型屋面上,进行绿化种植或者作为活动场地越来越多。地下室、屋面往往由于尺寸较大,需要设置伸缩缝,如何解决伸缩缝防水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防水施工做法往往采用防的形式进行防水处理,土壤覆盖之后,维修困难,且防水材料容易老化,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失去防水效果,返工维修需要进行大破除,费时费工,且对使用功能影响极大。

在现有技术中的伸缩缝防水处理结构中,有将防水排水做成明沟的方式进行防水处理,例如专利号cn107852970a,该发明公布了一种植屋面伸缩缝处防排结合的防水结构,它包括伸缩缝两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所述伸缩缝左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沿伸缩缝设有第一混凝土隔墙;所述伸缩缝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还设有第二混凝土隔墙和第三混凝土隔墙;所述第二混凝土隔墙沿伸缩缝布置;所述第三混凝土隔墙位于第二混凝土隔墙的右侧,并且与第一混凝土隔墙等高;所述伸缩缝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设有一排排水管;所述第一混凝土隔墙和第三混凝土隔墙的上表面都设有角钢连接件,所述两个角钢连接件之间设有沟盖板。

针对此方案,覆土内的水和降雨产生的雨水都会通过明沟上的沟盖板进入到明沟后而排走,但是此种防排水结合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弊端:(1)当应对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天气时,明沟的排水能力有限,易导致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而进入到明沟旁的伸缩缝内后使房屋出现渗水;(2)明沟顶部的沟盖板上部不能进行覆土回填,绿化种植在经过该沟盖板处时也需要断开分段种植,因此一般适用于屋面的边侧,不易出现在屋面中部影响其使用功能和美观;(3)明沟由于长期排水处于湿润状态,湿气易进入伸缩缝内导致房屋或墙体返潮或出现水印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彻底,伸缩缝上可进行覆土种植且不会因为伸缩缝而使室内返潮的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包括伸缩缝两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和与主体混凝土结构一体浇筑成型的l型板和竖板,l型板和竖板分别设置在伸缩缝的左右两侧,竖板垂直设置在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朝向伸缩缝的端面上,位于竖板右侧的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上表面砌筑有挡墙,l型板倒向设置在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上,l型板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l型板通过竖直部与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一体浇筑成型,水平部位于伸缩缝和竖板的上方,水平部右端向右延伸至竖板与挡墙之间,水平部与挡墙顶面齐平;所述挡墙、竖板与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之间共同构成一排水沟,所述挡墙为砖砌筑而成;排水沟底面间距设有若干竖向穿过主体混凝土结构的落水管,落水管的上端与排水沟底面齐平;挡墙的顶面与l型板的水平部顶面之间铺设有水平的盖板,盖板将排水沟上方封盖以形成暗沟,盖板顶面覆盖有覆盖物,所述覆盖物为覆土、地坪面层和绿化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盖板顶面的覆盖物与盖板两侧的覆盖物连片布设;所述挡墙、竖板、盖板和l型板均沿伸缩缝长度方向等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由于挡墙为砖砌体结构,挡墙右侧覆土内的水可通过挡墙渗透进入至暗沟内而被排走,避免覆土中的水长久沉积在主体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层表面,水对防水卷材浸泡造成侵蚀破坏,从而使屋面出现渗漏的现象;本防水结构中的盖板顶面可进行覆土回填,绿化种植和地面广场等功能使用,在满足伸缩缝正常防水功能的情况下,同时还不影响屋面的正常使用布局,进而伸缩缝可布置在屋面结构的任意部位;本防水结构内的暗沟仅对于伸缩缝处的防水处理和预防,不作为雨排水的组合排泄通道,而且为暗沟布置,因此受降雨量变化影响较小。

作为优化,所述伸缩缝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l型板的竖直部左侧面和l型板的水平部上表面都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伸缩缝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和竖板的右侧面都铺设有防水卷材。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自防水能力,但是当覆土层内堆积有一定高度的水体时,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就大大降低,通过设置防水卷材可使结构屋面层的防水性能大大提高,由于挡墙未做任何防水处理,因此覆土中的部分水体可通过侧面的砌体挡墙进入暗沟内被排走。

作为优化,所述竖板顶面与l型板的水平部底面之间设有防潮层,防潮层竖向设置并由竖板的顶面向上抵紧并固定在l型板的水平部的底面。由于暗沟内具有水排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湿润,暗沟内的湿气易蔓延至伸缩缝甚至屋面结构层内,通过将竖板顶面与l型板的水平部底面之间设有防潮层,从而使l型板水平部与竖板之间杜绝水或湿气的进入,使伸缩缝内长久保持干燥。

作为优化,所述l型板竖直部左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l型板水平部上和挡墙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均覆盖有土层,所述土层为任意厚度,所述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面层。通过将l型板竖直部左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l型板水平部上和挡墙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上覆盖有任意高度的土层都不影响本防水结构的正常使用,对土体的覆盖高度没有具体限制,使本防水结构的实用性能更加突出。

作为优化,所述l型板水平部右侧檐口具有滴水线。将l型板水平部右侧檐口处设置有滴水线,雨水在流经l型板的滴水线处时就会跌落,可防止少量水体在流经l型板的水平部时浸透至伸缩缝内。

作为优化,所述盖板为细石混凝土制成,并沿伸缩缝长度方向设置分格缝,相邻两分格缝间距小于4米,盖板内设有双向钢筋,盖板的顶部具有u形圆钢,u型圆钢的开口向下并与盖板固定。通过将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这样盖板的自身的结构强度高,能够承受盖板上部土体自重以及面层上的各种活荷载以及自然荷载,同时将盖板上设置有u型圆钢,方便以后续维修过程中将盖板打开对暗沟内进行检测维修。

作为优化,所述落水管下端连通至雨水排水系统,落水管沿暗沟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布置。通过将暗沟内的水引排至雨水排水系统,使暗沟内水体不会沉积在暗沟内,暗沟内等间距设置落水管,提高了暗沟的排水能力。

作为优化,所述暗沟的沟底面走坡,坡率控制在1%-3%。通过将暗沟的坡率控制在1%-3%,使浸透过挡墙的水进入到暗沟内更易被排走,使暗沟内的沟底无积水,暗沟内保持干燥,相应伸缩缝就不易出现渗水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防水结构的盖板上部可进行覆土回填,绿化种植和地面广场等,在满足伸缩缝正常的防水功能情况下,同时还能不影响屋面的正常使用布局,使伸缩缝可布置在结构屋面的任意部位;本防水结构内的暗沟仅对于伸缩缝处的防水处理,不作为雨水排水明沟的排泄通道,因此受降水量影响较小;另外本防水结构通过在竖板上方设置的防潮层,进一步提高了伸缩缝的防水能力,避免伸缩缝墙体内出现渗水或水印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体混凝土结构1、伸缩缝2、l型板3、竖板4、挡墙5、滴水线6、暗沟7、落水管8、防水卷材9、盖板10、覆土11、绿化12、防潮层13。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覆土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包括伸缩缝2两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1和与主体混凝土结构1一体浇筑成型的l型板3和竖板4,l型板3和竖板4分别设置在伸缩缝2的左右两侧,竖板4垂直设置在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朝向伸缩缝2的端面上,位于竖板4右侧的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表面砌筑有挡墙5,l型板3倒向设置在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l型板3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l型板3通过竖直部与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一体浇筑成型,水平部位于伸缩缝2和竖板4的上方,水平部右端向右延伸至竖板4与挡墙5之间,水平部与挡墙5顶面齐平;挡墙5、竖板4与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之间共同构成一排水沟,挡墙5为砖砌筑而成;排水沟底面间距设有若干竖向穿过主体混凝土结构1的落水管8,落水管8的上端与排水沟底面齐平;挡墙5的顶面与l型板3的水平部顶面之间铺设有水平的盖板10,盖板10将排水沟上方封盖以形成暗沟7,盖板10顶面覆盖有覆盖物,覆盖物为覆土11、地坪面层和绿化12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盖板10顶面的覆盖物与盖板10两侧的覆盖物连片布设;挡墙5、竖板4、盖板10和l型板3均沿伸缩缝2长度方向等长设置。

实施过程:由于挡墙5为砖砌体结构,挡墙5右侧覆土11内的一部分水可通过挡墙5进入至暗沟7内而被排走,避免覆土11中的水长久沉积在主体混凝土结构1的防水卷材9表面,水对防水卷材9浸泡造成侵蚀破坏,从而屋面出现渗漏的现象;本防水结构中的盖板10顶面可进行覆土11回填,绿化12和地面广场等功能使用,在满足伸缩缝2正常防水功能的情况下,同时还不影响屋面的正常使用布局,进而伸缩缝2可布置在屋面结构的任意部位;本防水结构内的暗沟7仅对于伸缩缝2处的防水处理和预防,不作为雨排水的组合排泄通道,而且为暗沟7布置,因此受降雨量变化影响较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缝2左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的上表面、l型板3的竖直部左侧面和水平部的上表面都铺设有防水卷材9;伸缩缝2右侧主体混凝土结构1的上表面和竖板4的右侧面都铺设有防水卷材9。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自防水能力,但是当覆土11层内堆积有一定高度的水体时,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就大大降低,通过设置防水卷材9可使屋面结构层的防水性能大大提高,由于挡墙5未做任何防水处理,因此覆土11中的部分水体可通过侧面的砌体挡墙5进入暗沟7内被排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竖板4顶面与l型板3的水平部底面之间设有防潮层13,防潮层13竖向设置并由竖板4的顶面向上抵紧并固定在l型板3的水平部的底面。由于暗沟7内具有水排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湿润,暗沟7内的湿气易蔓延至伸缩缝2甚至主体混凝土结构1内,通过将竖板4顶面与l型板3的水平部底面之间设有防潮层13,从而使l型板3的水平部与竖板4之间杜绝水或湿气的进入,使伸缩缝2内长久保持干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l型板3的竖直部左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l型板3水平部上和挡墙5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均覆盖有土层,土层为任意厚度,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面层。通过将l型板3竖直部左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l型板3水平部上和挡墙5右侧的主体混凝土结构1上覆盖有任意高度的土层都不影响本防水结构的正常使用,对土体的覆盖高度没有具体限制,使本防水结构的实用性能更加突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l型板3水平部右侧檐口具有滴水线6。将l型板3水平部右侧檐口处设置有滴水线6,雨水在流经l型板3的滴水线6处时就会跌落,可防止少量水体在流经l型板3的水平部时浸透至伸缩缝2内。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盖板10为细石混凝土制成,并沿伸缩缝2长度方向设置分格缝,相邻的分格缝间距小于4米,盖板10内设有双向钢筋,盖板10的顶部具有u形圆钢,u型圆钢的开口向下并与盖板10固定。通过将盖板10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这样盖板10的自身的结构强度高,能够承受盖板10上部土体自重以及面层上的各种活荷载以及自然荷载,同时将盖板10上设置有u型圆钢,方便以后续维修过程中将盖板10打开对暗沟7内进行检测维修。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落水管8下端连通至雨水排水系统,落水管8沿暗沟7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布置。通过将暗沟7内的水引排至雨水排水系统,使暗沟7内水体不会沉积在暗沟7内,暗沟7内等间距设置落水管8,提高了暗沟7的排水能力。

在具体实施的实施过程中,暗沟7的沟底面走坡,坡率控制在1%-3%。通过将暗沟7的坡率控制在1%-3%,使浸透过挡墙5的水进入到暗沟7内更易被排走,使暗沟7内的沟底无积水,暗沟7内保持干燥,相应伸缩缝2就不易出现渗水现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