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503发布日期:2020-05-01 17:1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用防护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主要是用于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起到安全施工,属于建筑施工防护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施工围挡有彩钢瓦围挡、pvc围挡。两者均为工厂一次性加工成型,现场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采用螺栓与支撑柱进行连接固定。安装过程中螺栓使用量巨大,造成拆卸时费时、费工,操作不便。且连接螺栓为自攻螺栓,拆卸后造成部分无法二次使用。围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经过阳光、雨水、降雪等自然气候后,漆面容易翘壳、脱落、起泡。进而腐蚀内层结构,容易造成既不美观又不安全的情况,拆除时由于螺栓腐蚀,部分无法进行正常拆卸,只能进行破坏性拆除,拆除后无法再次使用,造成材料浪费。现有施工围挡强度不高,容易损坏,在施工现场难以避免机械作业或者是其他吊装物的碰撞损坏,一旦损坏难以修复。现有施工围挡都是以工厂化设计并进行生产,受地域环境的限制,无法满足不同的施工环境需求,不满足绿色施工的设计要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使用性较差。

因此,需研制一种安全性较高以及实用性较强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结构简单、构造新颖,操作简易方便,达到使用本实用新型就能实现施工现场多次拆卸,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材料,便于安拆,防护效果较佳、整体感观良好的同时也实现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发明目的是实现现场制作简单、可重复利用、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需要来满足现场多次安拆组装,循环使用,达到节约工时,防护隔离可靠且减小损耗,同时也能减少传统防护装置因人为破坏而需要人工二次修复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麻烦,避免修护时间的延迟而影响到工程工期的延迟。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之间两两拼接,该防护单元包括多个支撑柱(1)以及多块防护板(2),防护板(2)自下而上依序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在支撑柱(1)的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用于固定安装防护板(2)的卡合机构(3),卡合机构(3)沿支撑柱(1)的高度方向等距或是不等距设置;在支撑柱(1)顶部设有顶帽(4),在支撑柱(1)底部设有支撑底座(5),靠近支撑底座(5)的上方设有支撑限位托槽(6),支撑限位托槽(6)对称设置于支撑柱(1)的下方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1)整体为钢制的方形构件,在该方形构件的下方还设有加强构件(7),加强构件(7)一侧端与支撑柱(1)外壁焊接连接,加强构件(7)底端与支撑底座(5)顶部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2)整体为钢制的平齐板状体构件或是两端带有凸起的板状体构件或者是平齐板状体构件与凸起的板状体构件相互混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机构(3)整体为钢制的燕尾槽结构或是“c字形”、“u字形”、“v字形”、“w字形”、“ω字形”或者是“几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结构“c字形”、“u字形”或“v字形”结构的卡合机构(3)中部对称开设有用于察看相邻两块防护板(2)交接处是否对齐的观察窗(31),观察窗(31)为长形通孔;在卡合机构(3)两侧错位开设有供锁紧件穿过并顶紧防护板(2)的限位孔(32),限位孔(32)贯通卡合机构(3)的正反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在卡合机构(3)内壁上设有与之形状大小相吻配的锁紧防护垫(33),锁紧防护垫(33)为橡胶垫,在该橡胶垫上设有数个连体结构的橡胶防护突起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帽(4)为方形、圆台形或者是锥形结构,其中,在位于中部的一支撑柱(1)上安装有安全警示牌(8),安全警示牌(8)安装于顶帽(4)的顶部;所述支撑底座(5)为钢制的矩形板状体构件,在该矩形板状体构件的四角处开设有贯通其正反面的固定孔(51),固定孔(51)为螺栓孔,高强度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后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限位托槽(6)为u形槽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支撑柱(1)上还安装多块磁铁(9),磁铁(9)为扁平细长的强力磁铁,强力磁铁沿支撑柱(1)的高度或者是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柱(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相邻两个卡合机构(3)之间;且该磁铁(9)与支撑柱(1)之间设置为分体结构或者是连体结构,连体结构为磁铁(9)通过开设于支撑柱(1)上的一固定凹槽使其镶嵌在该固定凹槽内,分体结构为磁铁(9)直接放置于支撑柱(1)上使其相互吸附为一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又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支撑柱(1)、防护板(2)、卡合机构(3)、顶帽(4)和支撑底座(5)以及限位托槽(6)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又再更加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所述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警示层为黄色或黑色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制作并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制作时,首先操作工人根据现场需要设计结构尺寸,并根据尺寸图纸对支撑柱(1)、防护板(2)、卡合机构(3)、顶帽(4)、支撑底座(5)和支撑限位托槽(6)以及加强构件(7)分别进行切割、加工,同时在支撑底座(5)上进行打孔;

切割后进行焊接加工,焊接时,加强构件(7)、支撑限位托槽(6)一侧端与支撑柱(1)外壁焊接连接,加强构(7)、支撑限位托槽(6)底端与支撑底座(5)顶部焊接连接;支撑底座(5)与支撑柱(1)底部焊接连接,顶帽(4)与支撑柱(1)顶端焊接连接,卡合机构(3)与支撑柱(1)柱身焊接连接,于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在支撑柱(1)上安装磁铁(9)进行加固和限位;

安装时,操作人员根据防护及隔离长度的需要,选择该支撑柱(1)和防护板(2)的数量进行成排的排列组装构成一个整体即可。

使用时,预先确定好防护位置,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首先将上述制作好的支撑柱(1)用膨胀螺丝通过支撑底座(5)固定在已硬化处理的地面上,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然后将若干个防护板(2)自下而上通过卡合机构固(3)设置固定在相邻支撑柱(1)之间,形成完整的一个板状体防护板,在上述的实施操作过程中,由于设置有磁铁(9),因此,再一次可靠的实现将防护板(2)牢靠的固定于卡合机构固(3)内,且不会产生松动,移位;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对防护板(2)数量进行增减组装,直至满足防护要求。随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的需要,在间隔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在支撑柱(1)上插入做好的安全警示牌(7),即可进行安全是施工,在施工或防护装置使用过程中,注意维修、更换。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首先取下安全警示牌(7),断开防护板(2)与支撑柱(1)之间的连接,即将防护板(2)由高到低依次取下,然后将支撑柱(1)与地面间的膨胀螺丝帽取下再将支撑柱取下后将其进行整理、维修、清理后以备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凸块和凹槽方便了防护栏的拆卸和组装,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现场对其加以组装拆卸,使用灵活,搬运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维修效率,节约了资源;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警示牌起到安全提醒警示作用,方便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通道上进行架构,从而起到安全防护和警示的作用,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也避免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反光漆,具有增强警示效果的作用,底座上的设置的支撑杆结构,具有提高防护栏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底座上设有三角形结构的加强构件以及通过四颗高强度螺栓固定能增强防护栏抗冲击强度,有效提高防护栏在受不同方向冲击情况下的稳固性;

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采用预先加工预制好的可装拆周转使用的材料制作,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杜绝了成本浪费现象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施工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工人易懂;防护、隔离效果明显;检修、更换方便;可重复利用,且部分构件可利用工地废旧钢材加工而成、符合绿色施工;

7、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室内以及地下施工环境清楚地标示该装置的位置,能有效地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设计结构形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1)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1)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1)部件的另一种设计结构形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图中标号:1—支撑柱;

2—防护板;

3—卡合机构,31—观察窗,32—限位孔,33—锁紧防护垫;

4—顶帽;

5—支撑底座,51—固定孔;

6—支撑限位托槽;

7—加强构件;

8—安全警示牌;

9—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之间两两拼接,该防护单元包括多个支撑柱1以及多块防护板2,防护板2自下而上依序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在支撑柱1的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用于固定安装防护板2的卡合机构3,卡合机构3沿支撑柱1的高度方向等距或是不等距设置;在支撑柱1顶部设有顶帽4,在支撑柱1底部设有支撑底座5,靠近支撑底座5的上方设有支撑限位托槽6,支撑限位托槽6对称设置于支撑柱1的下方两侧。

进一步的,支撑柱1整体为钢制的方形构件,在该方形构件的下方还设有加强构件7,加强构件7一侧端与支撑柱1外壁焊接连接,加强构件7底端与支撑底座5顶部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防护板2整体为钢制的平齐板状体构件或是两端带有凸起的板状体构件或者是平齐板状体构件与凸起的板状体构件相互混搭。

进一步的,卡合机构3整体为钢制的燕尾槽结构或是“c字形”、“u字形”、“v字形”、“w字形”、“ω字形”或者是“几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结构“c字形”、“u字形”或“v字形”结构的卡合机构3中部对称开设有用于察看相邻两块防护板2交接处是否对齐的观察窗31,观察窗31为长形通孔;在卡合机构3两侧错位开设有供锁紧件穿过并顶紧防护板2的限位孔32,限位孔32贯通卡合机构3的正反面。

进一步的,在卡合机构3内壁上设有与之形状大小相吻配的锁紧防护垫33,锁紧防护垫33为橡胶垫,在该橡胶垫上设有数个连体结构的橡胶防护突起物。

进一步的,顶帽4为方形、圆台形或者是锥形结构,其中,在位于中部的一支撑柱1上安装有安全警示牌8,安全警示牌8安装于顶帽4的顶部;支撑底座5为钢制的矩形板状体构件,在该矩形板状体构件的四角处开设有贯通其正反面的固定孔51,固定孔51为螺栓孔,高强度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后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限位托槽6为u形槽钢。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全警示牌8为led警示牌。

进一步的,在支撑柱1上还安装多块磁铁9,磁铁9为扁平细长的强力磁铁,强力磁铁沿支撑柱1的高度或者是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柱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相邻两个卡合机构3之间;且该磁铁9与支撑柱1之间设置为分体结构或者是连体结构,连体结构为磁铁9通过开设于支撑柱1上的一固定凹槽使其镶嵌在该固定凹槽内,分体结构为磁铁9直接放置于支撑柱1上使其相互吸附为一整体。

进一步的,在支撑柱1、防护板2、卡合机构3、顶帽4和支撑底座5以及限位托槽6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具体的,在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警示层为黄色或黑色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进一步的,卡合机构3、顶帽4、支撑底座5和支撑限位托槽6与支撑柱1之间皆为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为加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临边防护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制作并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制作时,首先操作工人根据现场需要设计结构尺寸,并根据尺寸图纸对支撑柱1、防护板2、卡合机构3、顶帽4、支撑底座5和支撑限位托槽6以及加强构件7分别进行切割、加工,同时在支撑底座5上进行打孔;

切割后进行焊接加工,焊接时,加强构件7、支撑限位托槽6一侧端与支撑柱1外壁焊接连接,加强构7、支撑限位托槽6底端与支撑底座5顶部焊接连接;支撑底座5与支撑柱1底部焊接连接,顶帽4与支撑柱1顶端焊接连接,卡合机构3与支撑柱1柱身焊接连接,于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在支撑柱1上安装磁铁9进行加固和限位;

安装时,操作人员根据防护及隔离长度的需要,选择该支撑柱1和防护板2的数量进行成排的排列组装构成一个整体即可。

使用时,预先确定好防护位置,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首先将上述制作好的支撑柱1用膨胀螺丝通过支撑底座5固定在已硬化处理的地面上,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然后将若干个防护板2自下而上通过卡合机构固3设置固定在相邻支撑柱1之间,形成完整的一个板状体防护板,在上述的实施操作过程中,由于设置有磁铁9,因此,再一次可靠的实现将防护板2牢靠的固定于卡合机构固3内,且不会产生松动,移位;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对防护板2数量进行增减组装,直至满足防护要求。随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的需要,在间隔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在支撑柱1上插入做好的安全警示牌7,即可进行安全是施工,在施工或防护装置使用过程中,注意维修、更换。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首先取下安全警示牌7,断开防护板2与支撑柱1之间的连接,即将防护板2由高到低依次取下,然后将支撑柱1与地面间的膨胀螺丝帽取下再将支撑柱取下后将其进行整理、维修、清理后以备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优点是:

1、安拆便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有效的降低了一次性耗材的使用;

3、刚度较高,不易变形,不易破损;

4、整体效果良好,美观整洁,易于喷绘,张贴宣传标语标识;

5、耐久度较高,不易腐蚀;

6、满足绿色施工设计要求,可拆卸、可回收、可维护、可重复使用。

7、进行了部分模块化设计,以满足施工现场不同场景的不同高度需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