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1729发布日期:2020-04-28 19:4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预埋套管除了要满足水、电、气等管道顺利穿越墙体外,还要承担管道穿墙的防水功能。预埋历来都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一旦预埋套管防水失效,墙体的其他防水措施均失去作用,最终导致管廊内部进水并影响管廊的正常使用功能。普通单个穿墙刚性防水套管常见有a型、b型、c型等型号,单独安装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但是综合管廊工程的水、电、气等品种繁多的管线需要频繁的穿越进、出线井,特别是电气专业的进、出线口穿线管更是“群管”穿越墙体。

管道预埋套管除了要满足正常穿越管道外,还要起到防水的作业,并且对管道起到保护作用。这就对防水套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套管在预埋位置偏位或者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导致套管位移等均会引起穿越的管道收到一定的应力,影响管道生产运行安全,而且防水质量也难以保证。

如果多根管道同时穿越一处墙面,而且管道间距较小仍然采用单独的a型、b型、c型防水套管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施工操作面狭窄,不能保证施工质量,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穿墙管道穿越墙体,有利于减小墙体损坏程度,增强防水性能,避免管道与管道之间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基板、若干个设置在固定基板上的预埋套管,所述的预埋套管呈阵列均匀分布且垂直穿过固定基板。

所述的固定基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

本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利用预埋套管能够为穿墙管道提供安装空间,利用固定基板对预埋管道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将多个预埋管道统一安装,有利于保证预埋管道安装的精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对预埋管道造成冲击而导致预埋管道变形或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基板,2-预埋套管,3-定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基板1、若干个设置在固定基板1上的预埋套管2,所述的预埋套管2呈阵列均匀分布且垂直穿过固定基板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基板1采用矩形的钢板,在钢板上开设若干个与预埋套管2外径等径的圆孔,使圆孔呈阵列均匀分布,再将预埋套管2安装圆孔内,将预埋套管2与固定基板1焊接。利用预埋套管2能够安装多个、多种类型的管道,便于将管道统一进行管理并区分,有利于初期的施工设计。

施工时,使固定基板1与墙体钢筋连接,将管道放置在预埋套管2内,浇筑墙体时,连同固定基板1一起浇筑,固定基板1与预埋套管2也混凝土能够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保证墙体的强度,利用预埋套管2能够保护管道受到混凝土冲击时不发生位移或变形而保证管道的位置精度。本方案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制造,便于运输,并且施工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将预埋套管2与固定基板1满焊,能够保证预埋套管2与固定基板1之间的密封性,在预埋套管2没有损坏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预埋套管2对其内所安装管道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基板1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支架3。所述的定位支架3设置在固定基板1相对的两侧边上,利用定位支架3便于与墙体钢筋焊接,而方便固定基板1的安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板(1)、若干个设置在固定基板(1)上的预埋套管(2),所述的预埋套管(2)呈阵列均匀分布且垂直穿过固定基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基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廊预埋套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基板、若干个设置在固定基板上的预埋套管,所述的预埋套管呈阵列均匀分布且垂直穿过固定基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利用预埋套管能够为穿墙管道提供安装空间,利用固定基板对预埋管道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将多个预埋管道统一安装,有利于保证预埋管道安装的精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对预埋管道造成冲击而导致预埋管道变形或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童龙伟;李跃;李梓豪;刘云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