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3093发布日期:2020-04-21 19:0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保温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强连接结构的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规范要求对于建筑物的外墙应该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能源耗费,满足节能的要求。在建筑行业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在结构墙体完成后,采用砂浆或类似粘结物将外保温材料层粘接在墙体外面,形成保温层。这种工艺方法的缺陷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外保温材料层与砂浆的温度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所以,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外保温的建筑物墙体就会不断出现保温材料层与墙体的剥离甚至脱落的现象。脱落的主要部位是保温材料与砂浆的结合处。这样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房屋的维护成本大大提高。

近年来墙体外围保温材料常用的有聚氨酯、聚苯等有机物系列和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板/岩棉)墙体保温系统等。前者保温材料的特点是轻质、导热系数较低,具有憎水性等。但这类保温材料的界面粘结性差,很难用砂浆冷粘的办法与墙体牢固结合,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低、承重力差、易变形、易老化、易空鼓脱落等缺陷,导致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寿命短:后者虽防火性能优异,但由于保温材料自身的一些缺点,如表面脆、容易粉化、掉渣、粘接强度低、吸水率大等,大大限制了此类保温材料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不易脱落,具有加强连接结构的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所述复合保温模板可与建筑结构形成一体结构,易施工,更为紧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包括复合结构层与结构连接件;所述的复合结构层包括用于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界面粘结层、粘结砂浆层、保温砂浆层及抗裂砂浆层;所述的保温砂浆层内置有砂浆增强层;所述的保温层的内外两个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与内墙模板之间通过浇筑形成浇筑层,所述的结构连接件包括保温层连接杆与浇筑层连接杆;所述的保温层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丝扣,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倒刺,所述第一倒刺的刺尖朝向第一丝扣;所述浇筑层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底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所述的浇筑层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倒刺,所述第二倒刺的刺尖朝向第二丝扣;所述的保温层连接杆贯穿设置在所述的保温层、界面粘结层、粘结砂浆层和保温砂浆层内,所述浇筑层连接杆设置在浇筑层内,且第一固定底座贴合在保温层的外表面并与第一丝扣相连接;所述内墙模板通过第三圆形固定底座与浇筑层连接杆设置有第二丝扣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一倒刺以保温层连接杆的水平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从远离第一丝扣的一端第一倒刺的长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二倒刺以浇筑层连接杆的水平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从远离第二丝扣的一端第二倒刺的长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结构连接件还包括复合层连接杆,所述的复合层连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底座,另一端设置有凸起卡件;所述复合连接杆贯穿设置在抗裂砂浆层中,且第二固定底座与抗裂沙浆层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所述保温层连接杆远离第一丝扣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复合层连接杆通过凸起卡件与所述的弧形卡槽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倒刺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墙模板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底座,所述的第二丝扣与第三固定底座通过丝扣相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砂浆层内置有两层砂浆增强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结构层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所述的结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的直径为8-12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复合层内的复合层连接杆以及设置在保温层内的保温层连接杆和浇筑层内的浇筑层连接杆贯穿连接,将保温层、浇筑层,以及保温层一侧的复合层完整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一倒刺的结构刺尖朝向浇筑层与保温层接触的一面,当保温层朝浇筑层反方向有作用力时,倒刺的刺尖结构将朝浇筑层一侧产生反作用力,加固保温层与浇筑层之间的连接,浇筑层内的第二倒刺刺尖同样朝向浇筑层与保温层的接触面,使得进一步产生连接加固作用,在第二倒刺内设置的通孔,可增加倒刺结构与混凝土墙体的握裹力;可以防止外墙保温板因重力和风压的负压而造成脱落,通过连接结构能够连接其他保温板成为一个整体,增加牢固性;再进行建筑主体浇筑的过程中使用结构连接件将复合保温结构层牢固固定,不易造成位移,使得施工过程更易操作。在建筑主体浇筑结束后,建筑结构与保温板材料形成一体结构,在起到保温效果的同时,墙体和保温材料结合的更为牢固不脱落。正是由于这种一体化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保温层的内侧面不再设置粘结砂浆层等结构,从而节省了制造工序及成本。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传统保温材料存在的易吸水脱落、抗拉抗压强度低、施工不便等的缺陷,又满足了建筑领域需要外模板的实际需求,并且具有a级防火功能,实现了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该防脱落的外墙复合保温板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不易脱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的截面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层连接杆8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保温层,2为界面粘结层,3为粘结砂浆层,4为保温砂浆层,5为砂浆增强层,6为抗裂砂浆层,7为保温层连接杆,8为复合层连接杆,9为浇筑层连接杆,10为通孔,11为内墙模板,12为浇筑层,13为第三圆形固定底座,71为第一倒刺,72为第一丝扣,81为卡件,82为第二圆形固定底座,91为第一圆形固定底座,92为第二丝扣,93为第二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所示,一体化紧固复合保温模板,包括复合结构层与结构连接件;复合结构层上贯穿设置有多个结构连接件。复合结构层包括用于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界面粘结层2、粘结砂浆层3、保温砂浆层4及抗裂砂浆层6;保温砂浆层4内置有两层砂浆增强层5;砂浆增强层5为玻璃纤维墙体网格布材质;保温层1的内外两个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保温层1的外表面与内墙模板11之间通过浇筑形成浇筑层12。

如图2所示,结构连接件包括保温层连接杆7、复合层连接杆8与浇筑层连接杆9;保温层连接杆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丝扣72,另一端设置有三组第一倒刺71,第一倒刺71的刺尖朝向第一丝扣72;其中,四根第一倒刺71为一组,每组第一倒刺71以保温层连接杆7的水平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从远离第一丝扣72的一端第一倒刺71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浇筑层连接杆9的一端设置有直径为10cm的第一圆形固定底座9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92,所述的浇筑层连接杆9的中部设置有三组第二倒刺93,第二倒刺93上设置有2个通孔10。所述第二倒刺93的刺尖朝向第二丝扣92;并且四根第二倒刺93为一组,且每组第二倒刺93以浇筑层连接杆9的水平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从远离第二丝扣92的一端第二倒刺93的长度逐渐减小。

如图3所示,复合层连接杆8一端设置有直径为12cm第二圆形固定底座82,另一端设置有四个凸起的卡件81;所述复合连接杆8贯穿设置在抗裂砂浆层6中,且第二圆形固定底座82与抗裂沙浆层6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四个凸起的卡件81位于保温层1内,保温层连接杆7贯穿设置在保温层1、界面粘结层2、粘结砂浆层3和保温砂浆层4内,且设置有第一倒刺71的一端具有与卡件81相对应的弧形卡槽,用于将复合层连接杆8和保温层连接杆7相连接固定。浇筑层连接杆9设置在浇筑层12内,且第一圆形固定底座91紧密贴合在保温层1的外表面并与第一丝扣72相连接;内墙模板11上设置有直径为12cm的第三圆形固定底座13,第二丝扣92与第三圆形固定底座13通过丝扣相咬合连接。结构连接件为聚氨酯材质。

具体的制备过程为:通过开槽机在防火等级b2级以上的保温材料两个主面设置凹槽形成保温层1,在保温层1其中一个主面依次按工艺复合界面粘结层2、粘结砂浆层3、保温砂浆层4、砂浆增强层5及抗裂砂浆层6,形成保温复合结构层。在形成的保温复合结构层内均匀设置贯穿前后的多个通道,将复合连接杆8的第二圆形固定底座82从复合结构层外界面插入通道内,使复合连接杆8的第二圆形固定底座82固定在抗裂沙浆层6的外表面,在界面粘结层2、粘结砂浆层3、保温砂浆层4钻孔,将保温层连接杆7的第一倒刺71插入保温层1内并通过钻孔进入抗裂沙浆层6,通过卡槽与凸起的卡件81相咬合扣合,再将第一丝扣72与浇筑层连接杆9的第一圆形固定底座91通过丝扣相连接,再将连接好的整体通过第三圆形固定底座13顶住内墙模板11的表面,复合结构层与内墙模板11之间架筑钢结构,然后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无须再设置混凝土垫块。混凝土浇筑后与建筑结构主体形成一体,实现保温与结构一体化。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