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篮式外立面脚手架斜拉式工字钢悬挑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339发布日期:2020-10-02 08:16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篮式外立面脚手架斜拉式工字钢悬挑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篮式外立面脚手架斜拉式工字钢悬挑梁。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目前的脚手架及其预埋安装的安全性不够,拆装不够方便,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花篮式外立面脚手架斜拉式工字钢悬挑梁,它方便拆装,结构牢固、合理,安全性高,整体性强,科学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主体结构1、型钢支座2、上节拉杆3、下节拉杆4、套简组5、件穿墙螺栓6、钢管7、脚手板8、踢脚板9、安全网10、连墙件11,所述的主体结构1的上端设置有穿墙螺栓6,主体结构1的下端设置有穿墙螺栓6,连墙件11的左端固定在上端的穿墙螺栓6上,连墙件11的右端设置在安全网10上,安全网10设置在钢管7上,钢管7固定在型钢支座2上,型钢支座2的左端固定在下端的穿墙螺栓6上,型钢支座2的上方设置有脚手板8,脚手板8的上方设置有踢脚板9,上节拉杆3的一端与穿墙螺栓6相连接,上节拉杆3的另一端与套简组件5的一端相连接,套简组件5的另一端与下节拉杆4的一端相连接,下节拉杆4的另一端与型钢支座2的右端相连接。

所述的上节拉杆3的下端设置有螺纹。

所述的下节拉杆4的上端设置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按照预埋下层套管--混凝土进行浇筑--安装悬挑型钢--预埋上层套管--安装拉杆--安装花篮斜拉杆--验收--上部脚手架搭设--根据现场情况拆除临时脚手架的顺序对脚手架进行搭设,将主体结构1搭设在外墙上,然后将整个脚手架按照搭设顺序进行搭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方便拆装,结构牢固、合理,安全性高,整体性强,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主体结构1、型钢支座2、上节拉杆3、下节拉杆4、套简

组件5、穿墙螺栓6、钢管7、脚手板8、踢脚板9、安全网10、连墙件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主体结构1、型钢支座2、上节拉杆3、下节拉杆4、套简组件5、穿墙螺栓6、钢管7、脚手板8、踢脚板9、安全网10、连墙件11,所述的主体结构1的上端设置有穿墙螺栓6,主体结构1的下端设置有穿墙螺栓6,连墙件11的左端固定在上端的穿墙螺栓6上,连墙件11的右端设置在安全网10上,安全网10设置在钢管7上,钢管7固定在型钢支座2上,型钢支座2的左端固定在下端的穿墙螺栓6上,型钢支座2的上方设置有脚手板8,脚手板8的上方设置有踢脚板9,上节拉杆3的一端与穿墙螺栓6相连接,上节拉杆3的另一端与套简组件5的一端相连接,套简组件5的另一端与下节拉杆4的一端相连接,下节拉杆4的另一端与型钢支座2的右端相连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先预埋下层套管,在设置悬挑梁的平台砼浇筑前,根据悬挑梁的设计位置及剪力墙厚(梁厚)预埋φ32套管,控制预埋铁管中心线距板底80mm左右,并与结构钢筋定位牢固,确保预埋位置、标高控制准确,套筒两端采用泡沫封堵,待砼梁侧板拆除后,清理套筒,安装高强螺栓与悬挑梁;然后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要注意保护预埋的套筒,避免碰撞、损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专人检查,如果套筒被碰歪斜偏位,要及时纠正;再安装悬挑型钢,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5mpa后,即可进行安装悬挑工字钢,且须由下层脚手架进行有效支撑,悬挑工字钢安装时注意型号、位置准确,保证悬挑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悬挑工字钢位置确定后,采用2个10.9级m20高强螺栓与结构固定。长度根据墙厚(梁厚、柱厚)、垫片厚度、螺母厚度等进行确定,保证安装完毕后外露丝扣≥3扣;采用双螺母进行防松动处理,螺母规格与m20螺杆相配套;然后预埋上层套管,预埋铁管规格为φ30,根据剪力墙厚(梁厚、柱厚)确定预埋铁管长度;控制预埋铁管中心线距梁底250mm左右,尽量保持所有预埋铁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预埋铁管与型钢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控制在100~150mm之间;再安装拉杆,拉杆上端螺栓钢管预埋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满五天时,在常规条件下混凝土可达到50%的强度,此时开始安装拉杆,安装人员站在下层脚手架的操作平台上安装,避免悬空作业与探头作业;安装拉杆前,在悬挑型钢上搭设的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6m;在拉杆安装完毕后方可撤除支撑悬挑型钢的下部脚手架上的支撑构件;双耳拉环位置确定后,采用一个10.9级m20高强螺栓与结构固定。长度根据墙厚(梁厚、柱厚)、垫片厚度、螺母厚度等进行确定,保证安装完毕后外露丝扣≥3扣;然后安装花篮斜拉杆,然后进行验收,之后进行上部脚手架搭设,立杆、横杆设置:脚手架全部采用φ48.3×3.6mm钢管搭设,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排距横距0.7m,横杆步距为1.8m;立杆采用对接扣件(一字扣、筒扣)对接连接,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且错开距离应不小于500mm,接头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外立面线条凸出墙面的距离不一致时,会造成局部地方的内排立杆距墙体比较远处,采用小横杆伸出内排立杆,小横杆端头距外墙边的距离不大于0.25m。并且在伸出的小横杆上面另外满铺脚手板,保证距墙体临边的防护安全;小横杆伸出立杆的长度统一为100mm,既可以防止杆件滑脱,又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刚性连墙件(φ48.3×3.6mm钢管)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杆竖向间距按3600mm布置,水平4500mm设置;剪力墙结构可以根据连墙杆的横向位置,拉结方式有三种:①连墙杆在楼板附近(楼板预埋φ48.3×3.6mm钢管)单管与预埋钢管用直角扣件拉结;②连墙杆伸门窗洞口单管夹固拉结;③连墙杆伸过墙体单管夹固拉结;框架结构可以与梁、柱连接;连墙件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连墙件应从悬挑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第一步连墙杆抱柱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宜采用菱形布置;横向斜撑设置在有连墙杆的步架平面内,以加强脚手架的横向刚度;连墙杆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下斜连接,不能采用上斜连接;连墙件选用双扣件连接。双排外脚手架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少于6根;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剪刀撑斜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悬挑架阳角挑梁布置并设置i10辅助搭设脚手架立杆,悬挑较长时,转角处采用双挑梁方案设置。架体内每隔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平网沿架体连续设置,操作层下设置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架设牢固,封闭严密。最后根据现场情况拆除临时脚手架;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拆除脚手架程序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拆除顺序和搭设顺序相反。拆除顺序:严禁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增设连墙件加固。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防止失稳。工字钢拆除:脚手架架体完全拆除后,方可进行拉杆、工字钢拆除,由角部一端开始拆除,先用扭力扳手将螺栓松懈并退掉,逐次后退,分个拆除,由塔吊吊离至地面并分区保管。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拆下的扣件和配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高空抛掷;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按照预埋下层套管--混凝土进行浇筑--安装悬挑型钢--预埋上层套管--安装拉杆--安装花篮斜拉杆--验收--上部脚手架搭设--根据现场情况拆除临时脚手架的顺序对脚手架进行搭设,将主体结构1搭设在外墙上,然后将整个脚手架按照搭设顺序进行搭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方便拆装,结构牢固、合理,安全性高,整体性强,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