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索桥跨越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1563发布日期:2020-09-25 18:2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新型索桥跨越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网建设加快,输电线路结构变得复杂,线路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输变电工程导地线架设过程中,经常需要跨越已经运行的电力线、公路、铁路、河流等,为了避免导线对下方被跨越物造成损害,需要在被跨越物两侧架设架子,两侧架体之间封网遮护,或者采用铁塔本身作为支撑平台,直接在两侧铁塔之间搭设索桥封网进行保护。

因受地形、停电时间和施工条件等制约,按正常搭设跨越架的方法其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大、费用高、时间长,且受限因素多,为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高压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或改造施工工作中,急需研发出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来解决目前在工作中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费用低、时间短的新型索桥跨越杆。

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立架,在该立架顶端设有顶架,在该顶架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与该立架垂直的横担,在该横担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放线滑车,还包括吊架,该吊架分别与前述的顶架和横担连接,该立架底端通过连接机构与埋在地下的基础底座可拆卸连接。

其中立架由至少两个沿垂直方向首尾可拆卸连接的竖撑构成,该竖撑包括长方体的外框,该外框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斜撑固定连接,在该外框的两端分别开有连接孔。

其中顶架为四棱台状。

其中在横担的左、右两侧各自安装有两个放线滑车。

其中连接机构由圆柱体部分和圆台部分组成,在该圆柱体部分上设有环状的凸缘,在该凸缘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通孔,该圆柱体部分与立架底端焊接成一体,该圆台部分的顶端与基础底座表面接触,在该基础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贯穿螺栓,该贯穿螺栓穿过前述凸缘上的通孔并且通过紧固件将连接机构与基础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费用低、时间短,且可根据施工情况灵活安排,极大的提高跨越施工的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索桥跨越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立架采用分段式连接方式,立架通过连接机构与基础底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交叉跨越施工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设计为在被跨物的两侧组立一定高度的立架,然后在跨越横担上挂放线滑车、架设承力绳,最后在承力绳上展放索桥。本实用新型的搭建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费用低、时间短,且可根据施工情况灵活安排,极大的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机构2和基础底座20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竖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包括立架1,在该立架1顶端设有顶架5,在该顶架5下方可拆卸安装有与该立架1垂直的横担3,在该横担3上安装有四个放线滑车4,还包括吊架6,该吊架6分别与顶架5和横担3连接从而增加横担的强度弯曲变形或者移位,该立架1底端通过连接机构2与埋在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底座201可拆卸连接。

其中立架1由至少两个竖撑沿垂直方向首尾可拆卸连接构成,该竖撑包括长方体的外框,该外框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斜撑102固定连接从而增加强度和抗拉性,在该外框的两端分别开有连接孔。其中顶架5为四棱台状,结构与竖撑基本相同只是顶部逐渐缩小。其中在横担3左、右两侧各自安装有两个放线滑车4。另外连接机构2由圆柱体部分和圆台部分组成,整体形状类似子弹头,在该圆柱体部分上设有环状的凸缘205类似法兰盘,在该凸缘205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通孔104,该圆柱体部分最上面与立架1底端焊接成一体,该圆台部分的顶端(最下面)与基础底座201表面接触,在该基础底座20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贯穿螺栓206,该贯穿螺栓206穿过前述凸缘205上的通孔104并且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母等将连接机构2与基础底座201实现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包括由若干沿竖向依次首尾连接的竖撑构成的立架1,于所述立架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顶架5和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与预埋于地下的基础底座201可拆卸连接,且于立架1顶部处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横担3,于各所述横担3上分别挂有放线滑车4。

进一步的,所述竖撑包括四个并排设置并沿竖向延伸的杆体101,且四个杆体101不共线(组成长方体的四个平行的长边),于各相邻的两杆体101之间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若干斜撑102。

进一步的,于所述竖撑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接板103,两相邻竖撑的两连接板103相互贴合并通过防盗螺栓紧固。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与所述立架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架203,于所述连接架203远离立架1的一端构造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基础底座201通过若干贯穿螺栓206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连接架203固定的柱体202,于所述柱体202下端形成有半径沿竖向向下减缩的圆台204,所述圆台204顶接于所述基础底座201上端,于柱体202上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由凸缘205,所述若干贯穿螺栓206沿所述凸缘205的周向均匀设置,且各贯穿螺栓206沿竖向贯穿凸缘205并伸入基础底座201,以构成柱体202与基础底座201的固连。所述连接架203沿竖向向下减缩。所述顶架5沿竖向向上减缩。所述顶架5与所述横担3之间搭建有吊架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索桥跨越杆,包括立架1、横担3、连接机构2、基础底座201及放线滑车4。其中,立架1为由多个竖撑沿竖直方向首尾相接而构成,连接机构2与立架1的底端连接,用于将基础底座201与立架1固定,基础底座201预埋在地下,立架1的顶端连接有顶架5,顶架5沿竖向向上减缩,在立架1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横担3,放线滑车4有多个且分别勾挂在横担3上。本实施例用于安装交叉跨越施工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设计为在被跨物的两侧组立一定高度的立架1,然后在跨越横担3上挂放线滑车4、架设承力绳,最后在承力绳上展放索桥;本实施例可选择立架1的高度、横担3长度、立架1的位置及拉线的设置,灵活性大;且由于立架1采用分段式连接方式,立架1通过连接机构2与基础底座201可拆卸连接,使得搭建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费用低、时间短,且可根据施工情况灵活安排,极大的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且本实施例采用稳定且可拆卸式基础底座201设计,可在某处线路交跨施工结束后,将本实施例经过简单拆装后再次利用。

本实施例竖撑优选的结构为:如图3所示,竖撑包括四个并排设置并沿竖向延伸的杆体101,且四个杆体101不共线,在相邻的两杆体101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斜撑102,这些斜撑102沿杆体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竖撑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连接板103,在连接板103的四角处分别开有通孔104,两个相邻竖撑的两连接板103相互贴合并通过防盗螺栓紧固。整个立架1方便攀爬,且使用防盗螺栓进行相互连接与安装,只能由运行单位人员通过专门工具进行装置的拆卸,以防未经许可他人进行拆卸,提高了安全性。本实施例顶架5的结构和竖撑类似,如图2中展示的结构,区别在于顶架5沿竖向向上减缩。本实施例杆体101与斜撑102的材质轻便稳固,且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7075航空铝材,可有效防止在户外环境中出现锈蚀,适合于户外恶劣环境的快速部署。

本实施例连接机构2优选的结构为,连接机构2包括与立架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架203,连接架203的结构与竖撑的结构类似,且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两个竖撑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架203沿竖向向下减缩,在此不再赘述。在连接架203远离立架1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与基础底座201通过多个贯穿螺栓206固定连接。连接座包括与连接架203固定的柱体202,在柱体202下端形成有半径沿竖向向下减缩的圆台204,圆台204顶接在基础底座201上端,在柱体202上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由凸缘205,上述的贯穿螺栓206沿凸缘205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每个贯穿螺栓206沿竖向贯穿凸缘205并伸入基础底座201,以构成柱体202与基础底座201的固连。

本实施例为了提高横担3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在顶架5与横担3之间搭建有吊架6,吊架6以顶架5的顶端为支点,拉紧横担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立架1采用分段式连接方式按照高度选择所需竖撑的数量,立架1通过连接机构2与预埋在底下的基础底座201可拆卸连接,加上横担3、顶架和吊架6等其它所有部分在现场安装完毕后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交叉跨越施工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设计为在被跨物的两侧组立一定高度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跨越杆,安装好立架1等部分,然后在(跨越)横担3上挂放线滑车4、架设承力绳,最后在承力绳上展放索桥。待高压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或改造施工工作结束后,将基础底座201以上的所有可拆卸部分拆下移走即可重复利用。

因受地形、停电时间和施工条件等制约,按正常搭设跨越架的方法其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大、费用高、时间长,且受限因素多,为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正常搭设跨越架与本实施例安全可靠性及经济分析比较:一、钢管跨越架的缺点:1、钢管用量多、施工难度大、用工数量多、搭设或拆除时间长,有时因停电受限不能提前搭设,但在停电后又要集中多人加班加点突击搭设;2、钢管多为租用,租金和运费高;3、封网难度大;4、搭设和拆除需要多人作业,危险性大。二、本实施例的优点:用工少、搭设速度快、封网时间短,搭设和拆除安全可靠。三、案例分析以跨越线高22m的单回110kv线路为例作比较钢管跨越架投入人员20人,搭设6天,拆除2天,跨越架使用时间4天。共计:12天,合计费用79080元,本实施例投入人员12人,立组封网共2天,拆除1天。共计:3天,合计费用25600元,而且本实施例与钢管相比其运输、装卸和存储方便。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费用低、时间短,且可根据施工情况灵活安排,极大的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